不屈向上的民族
《大秦本紀(jì)》(三)
一、襄公始國
幽王昏暗,烽火戲諸侯,諸侯叛之,更有虎視眈眈的西戎蓄勢而待,于是申候合西戎大舉伐周,一鼓作氣,殺幽王于驪山,平王即位東遷以避西戎,先祖文武創(chuàng)業(yè)之地拱手以封西戎。秦襄公帶兵勤王,護(hù)送平王東遷。周平王封秦諸侯,許諾若秦拿回戎人所掠奪地盤,即為秦地。于是秦人與中國諸侯相往來,于是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伐戎拓疆大業(yè)。
二、文武宣公
1、文公時候,秦人開始有了自己的記史,也標(biāo)志著秦人愿意接受中原的文化,走向新的文明。史記中記載了兩樣怪誕的事,一是得陳寶,一是伐南山大梓,梓樹中奔出一匹大牛,跑進(jìn)豐水中不見。傳說“陳寶”是二童子中的一個姑娘變化成的一只野雞,飛到了陳倉城北阪落地后又變成了石頭,被秦文公打獵時所得。秦文公化視若“寶雞”,為其立祠祭祀。古代也有傳說“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今人疑為隕石。襄公立國以后,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與西戎的戰(zhàn)事,至文公,多有勝,括地至岐,于是岐東以獻(xiàn)大周,以謝封國。秦人始終把伐戎作為本國的頭等大事。
2、到了武公,勢力隨著伐戎的磨練中逐漸壯大,周邊戎人的偏小國相繼被秦所收。武公卒,以人從死。這是秦人歷史上被人詬病的事件,常常為中原諸國所不齒,也是中原諸侯在文化心理上不愿意接納秦的一個原因。在中原諸侯的內(nèi)心中,秦始終被看做戎夷,是一個異族。從現(xiàn)在的文化爭議,也有很多人認(rèn)為秦后來的一統(tǒng)天下,從文化的角度講,是“亡天下”,而秦以后甚至被認(rèn)為非中國史。有他們的道理在。畢竟秦人文化更接近戎夷,他們本身的生活環(huán)境,習(xí)俗都有太多類似,與中原后來的儒家系統(tǒng),更是相距甚遠(yuǎn)。
3、宣公時期,伐戎事業(yè)進(jìn)展很大,西戎勢力漸弱,于是宣公把征伐的目光東望,與秦人毗鄰的正是晉國。宣公開始,歷代秦晉的分分合合故事多了起來。
三、稱霸西戎
秦人壯大輝煌的篇章中,無疑秦穆公占據(jù)了極具重要性的一部分。歷代秦君的屢屢伐戎,已大大削弱了戎人的勢力,秦人的疆域隨之拓展,令西戎不敢輕舉妄動。西部的安寧讓秦人野心膨脹,把目光東望,毗鄰便是晉。
宣公時與晉紛爭開始,到穆公之時,秦晉之間爭端頻起,但是遇到了當(dāng)時的霸主晉文公,晉文公為晉國奠定了堅實的國力,使得在于秦人的爭端中不落下風(fēng),甚至常常戰(zhàn)勝之。晉文公時,秦晉相合,史稱秦晉之好。
晉文公的即位,離不開秦穆公的支持,晉國內(nèi)亂,夷吾、重耳出奔,夷吾求秦助入國為君,許諾割地相謝,后又悔之。夷吾時,天旱糧缺,秦人慷慨奉獻(xiàn)糧食,秦人饑饉,夷吾乘機(jī)攻伐,幾乎滅秦,幸得野人三百相助,“推鋒爭死以報穆公”,穆公得脫復(fù)圍夷吾,擒夷吾,欲殺夷吾以飼上帝,后周王請,穆公夫人憂心兄弟,于是歸夷吾,夷吾獻(xiàn)河西地,太子質(zhì)秦。后晉內(nèi)亂,太子亡歸晉,穆公怨怪,于是迎重耳入晉,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流浪諸侯十幾年,嘗盡人生甘苦,幸有趙衰狐偃等重臣相佐,終于復(fù)國,晉國于是大興,霸天下,是為春秋五霸之一。其時,各諸侯國秦晉最強(qiáng),周王亂,穆公兵助晉文公勤王,特別是后來的城濮之戰(zhàn),晉文公名揚(yáng)諸侯,一時霸業(yè)。晉文公在位期間,秦晉合好,通婚往來,邊境祥和。
晉文公時,秦人不得東向,于是繼續(xù)向西擴(kuò)張,勢力漸大。雖然穆公有東望之心,奈何晉有文公,謀臣良將,于是以和為貴,把那東進(jìn)的心拋卻了,開始努力經(jīng)營西部。晉文公卒,晉襄公即位。
晉襄公時,秦人伐鄭,證人弦高獻(xiàn)牛犒秦,秦人放棄伐鄭,滅晉邊邑滑而歸。于是襄公怒,“因喪破我滑”,大舉擊秦,破秦。虜秦人三將,文公夫人秦人女,計脫三將。秦穆公大悔不用百里蹇叔之言,有此敗辱,“孤之罪也”,穆公素服郊迎三將,以示自己的過錯。之后,又興伐晉之師,不利而歸。于是穆公修政利民,振國強(qiáng)兵,再次伐晉,渡河焚船,大敗晉人。穆公渡河,為死士發(fā)喪三日,且深思不用百里奚蹇叔之謀,國人大振。
后穆公用由余謀,西向伐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于是乎稱霸西戎。周天子賀秦穆公。秦穆公卒,傳說從死者百有七十七人,良臣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