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402章 微子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586 2021-01-31 22:35:00

  宋微子世家》·殷末三仁·微子

  宋國的開國者是微子,也稱宋微子。微子是赫赫有名的紂王的長兄,他們是同母。既然這樣,為什么紂王做了國君呢,這要看當時商朝的繼承制度。

  嫡長子繼承制,微子也是嫡生吧,嫡長子繼承制還有一層含義,子以母貴,什么意思呢,生母正妻,或者妃子妾什么的,直接影響到所生兒子的政治地位。微子就是這樣的。微子出生的時候,生母是妃子,但是后后來生母成了正妻,生了紂,這樣看來,雖然是同一個母親,但是出生的時機不一樣,微子出生的時候,母親地位低,紂出生的時候,母親地位高,相應(yīng)的紂才是嫡長子繼承制下的嫡生,照此紂成了商朝君主。其時,大臣貴族們進行了辯論,最終紂合法的繼承。

  假想一下,如果微子成為商朝君主,以微子之賢,商朝的前途真是不好說呢。但是這種假想是建立在紂王私德導(dǎo)致國家滅亡的基礎(chǔ)上,如果不是紂的私德,而是因為商朝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歷史的進步,這個原因是導(dǎo)致商最終滅亡的話,就算是微子,恐怕也難逃商亡的事實。私以為商的滅亡根本不是因為紂的問題,而是整個總的趨勢已經(jīng)不能支持商朝繼續(xù)。

  微子不是那種死諫的忠臣,不像比干,非得搭上一條命也要勸諫紂王,結(jié)果命搭上了,紂王仍舊我行我素。但是話說回來,能做到死諫也極其不容易,明明知道勸諫沒有結(jié)果還執(zhí)意去做,看上去迂執(zhí),實則不然,一個人為堅定自己的心念,哪怕命不要了也要按照去實踐自己的理念,是非常崇高的。在比干那里,臣子勸諫君王這是職責所在,就算極度危險也要去做,雖然令人惋惜,其實精神上更值得尊崇,你覺得不值,但是他的人生價值必須這么做,不這么做不行,死也要去。這是比干的高貴之處。

  微子恰恰相反,他不認為比干這么做是合適的,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shù)諫,紂不聽,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太師若曰:“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

  這里看出微子對于君臣父子有他自己的理解,父親有過,反復(fù)勸諫不聽,不聽怎么辦,不能出奔,隨而號之,跟著找機會再說,沒辦法了也要隨著,總之不能跑掉。君臣則不同,勸諫多次不聽,那好,我已經(jīng)盡到我的職責,我可以走。這是微子的觀點。譬如現(xiàn)在的老師教育學(xué)生,諄諄教導(dǎo),總有不聽的學(xué)生,你只能殷勤的去引導(dǎo),去批評教育,然而總不聽,那就算了,我已經(jīng)盡到為師的本分,至于像父親那樣打罵,訓(xùn)斥,不好意思,我們沒有這層關(guān)系。大體是差不多的。

  于是離開國家,大概在附近隱居,后來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fù)其位如故。武王推翻了商紂,微子投降,大概武王詢問,微子說明自己為什么國難當頭反而出奔,武王念在微子前朝賢臣,于是恢復(fù)他的爵位。后來管蔡之亂被評判,所轄區(qū)域封微子,也就是現(xiàn)在河南的商丘,西周時期的宋國。微子是宋國的建國者,宋國根本上屬于前朝,他是獨立自治的,周朝以客禮待宋國,好像是我們滅了你們祖宗的基業(yè),不好意思,現(xiàn)在允許你們自己管理,不用向周天子匯報工作,無須進貢,很有面子。

  這是微子,后世對他的評價比較高,比如孔子贊嘆微子為三仁之一,“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疤饭舶龘P微子仁賢,能得殷民心。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愛之。司馬貞《史記索隱》:“殷有三仁,微、箕紂親。一囚一去,不顧其身。頌美有客,書稱作賓。卒傳冢嗣,或敘彝倫。“

  但是***似乎有特別的理解,他說:“……微子最壞,是個漢奸。他派兩個人作代表到周朝請兵。武王頭一次到孟津觀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兩年,他說可以打了,因為有內(nèi)應(yīng)了。紂王把比干殺了,把箕子關(guān)起來了,但是對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里通外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