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憶夢長安

夢長安下;長安興衰史第二十二章;玄奘法師

憶夢長安 孤王崔衛(wèi)東 4963 2022-01-03 18:13:46

  玄奘就是唐僧,唐僧的原名叫;陳祎,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世俗稱為;唐僧,小名叫;江流兒。

  在如今的各類書刊及影視作品中有著大量詳細的記載描述,尤其是我國著名的西游記中,對玄奘法師的前世今生都有著具體的解說。

  唐僧事跡在時隔1300多年后的今天,對中華兒女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精神在后人的心中更是刻骨銘心。

  今天,我們就再次回到大唐盛世,重溫唐僧跋涉五萬余里,經(jīng)過艱難險阻去往西天取經(jīng)的偉大壯舉。

  19年的時間,110個國家,5萬余里行程,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先知。在佛陀的故鄉(xiāng),他成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下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圣物。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回故土。

  他翻譯的佛經(jīng)達到了47部,1335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成就。他離世的時候,大唐皇帝悲痛不已,百萬人相送。

  時隔1300年之后的今天,讓我們穿越時間的迷霧,從神話回到真實,從唐僧回到玄奘。

  公元600年,也是隋帝國創(chuàng)建的二十年,在都城長安以東的洛陽陳河村,玄奘誕生了。玄奘俗姓;陳,當時,陳氏家族非常顯赫,在這樣的名門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儒家熏陶。

  然而,就在玄奘五歲時,母親去世,十歲時,父親去世,顯貴一時的陳家遭遇巨大的變故。失去父母的玄奘跟隨兄長來到洛陽的一座佛寺,從此踏入佛門。

  公元618年,隋帝國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當戰(zhàn)火燃燒到洛陽的時候,玄奘不得已來到都城長安。

  此時的長安已經(jīng)更換了主人,隋帝國的滅亡,大唐初建。戰(zhàn)爭還未結(jié)束,長安的寺院因戰(zhàn)火已經(jīng)破敗不堪,癡迷于佛法的玄奘選擇南下,從此,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游學生涯。

  在這七年的時間里,玄奘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孜孜不倦的研究各種佛教典籍,訪問了幾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試圖徹底讀懂佛法。如饑似渴地學習,使玄奘聲名鶴起,被譽為佛門的千里之駒。

  然而,更多的疑惑與不解一直困擾著玄奘——佛的本姓是什么?凡人最終能否成佛?在佛教的典籍中沒有確切的答案,也沒有一個高僧的解釋令玄奘信服。對于一個僧人而言,這是一種從根源靈魂深處的迷惘。

  至此,玄奘將用一生的時間去解開心中的迷惘,去尋求生命的意義。

  公元625年,玄奘結(jié)束了游學的生涯,第二次來到大唐的都城長安,此時,歷經(jīng)磨難的長安秩序已經(jīng)恢復,大唐帝國在李氏家族的統(tǒng)治下開始崛起,各種跡象都表明,一個偉大的時代即將開始。

  在玄奘的年代,來自印度的佛經(jīng)并不齊全,再加上翻譯的曲解,對佛法的誤讀司空見慣,佛教領(lǐng)域?qū)W派眾多,相互爭執(zhí)不下。玄奘的內(nèi)心充滿了迷惑,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么,玄奘決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發(fā)源地尋求佛法的真諦。

  當時,大唐立國不久,帝國的安全仍然沒有徹底解決,在北方的邊境,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鐵騎經(jīng)常南下,長安隨時都有可能陷落。對于玄奘西行的請求,遭朝廷拒絕并禁止出境。

  為了準備與突厥人的戰(zhàn)爭,大唐帝國實行禁邊政策,嚴禁大唐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計劃就這樣被官方否決。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一場罕見的霜災降臨,嚴重凍死了關(guān)中地區(qū)的所有莊稼,大面積的饑荒就在眼前,這令剛剛立國九年的大唐帝國措手不及,只能打開城門,放任災民逃難。

  在扶老攜幼的百姓中間,行走著一個僧人,他就是玄奘,那一年他28歲。這一年,也是大唐李世民統(tǒng)治大唐的第一年,28歲的玄奘就這樣離開了長安。

  古代中國人去往印度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海路,一條陸路。海陸在當時還不發(fā)達,大多數(shù)人只能走陸路。從長安出發(fā),一路向西,經(jīng)過西域和中亞才能抵達印度。

  在漢帝國時期,漢帝國使節(jié)張騫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第一次穿越這條橫貫歐亞大陸的通道。由于絲綢是這條道路上最著名的商品,這條道路被后人譽為;絲綢之路。自張騫以后,絲綢之路一直就是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聯(lián)系紐帶。在張騫之后,西行的玄奘踏上了這條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不僅輸送財富,而且傳播著信仰。在絲綢之路上行走的主要是商人和僧侶,商人和僧侶的關(guān)系非常緊密,商人為僧侶提供金錢,僧侶則是商人的精神支柱。在兇險的絲綢之路上追求財富,生命朝不保夕,佛陀的保佑至關(guān)重要。

  注;

  《由于時間關(guān)系,對于玄奘西行的足跡線路,以及經(jīng)歷內(nèi)容,本人在此簡略的跟大家做以分享?!?p>  公元627年,玄奘混入流亡的人群中,離開了長安,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經(jīng)過寶雞,天水,蘭州,到達涼州,此處守備森嚴,難以越境,玄奘邊講經(jīng)邊等待時機。

  這里僧徒眾多,在僧人的掩護下,玄奘離開涼州,穿過河西走廊來到瓜州,這也就是大唐帝國的邊境,玉門關(guān)外。黃沙漫野,鳥獸無蹤,難以通行,同時又遭到朝廷的通緝追查。

  玄奘在玉門關(guān)外,認識了(石槃陀),也就是西游記中后來神話的孫悟空原型,他幫助玄奘出境,隨后又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干糧飲水用盡,四天五夜未進水,艱難西行,只有一匹老馬跟隨。后來終于找到水源,這才起死回生。

  隨后玄奘到達伊吾,來到高昌國,高昌國王強留玄奘,玄奘以絕食拒絕,高昌國王深知玄奘意志不可撼動,于是二人佛前結(jié)拜,并派人護送玄奘西行。玄奘又經(jīng)過焉耆,到達龜茲國,接而穿越蔥嶺,到達凌山。

  公元628年,穿越雪山,走出西域,到達碎葉城,又經(jīng)過小孤城來到達赭時國,在撒馬爾罕,宣講佛法。

  又繼續(xù)到結(jié)霜那國,經(jīng)鐵門關(guān)到恒蜜國,經(jīng)活國到達迦畢試國,再到健陀羅國,迦濕彌羅在此學習佛法。

  公元629年玄奘繼續(xù)南下,到達至那仆底。

  公元631年,到達迦毗羅衛(wèi),也就是佛祖的出生地,又到達拘尸那迦,佛祖涅盤之地,經(jīng)鹿野苑在經(jīng)巴納特到達大菩提寺,佛祖就在這里。玄奘在此冥想七天七夜,在此悟道,終成佛祖。

  公元631年秋,玄奘終于到達那爛陀寺,拜戒賢法師為師,學習佛法,游歷印度,取得真經(jīng),終得正果。

  公元645年,玄奘終于回到了都城長安。玄奘歸國的消息,早已傳遍了長安城,聞訊而來的百姓堵塞了道路。

  19年前,年輕的玄奘孤身一人離開了蕭瑟的長安城,19年后,長安已是繁華似錦,而玄奘也已屆中年。這一天,大唐宰相親自主持,在長安城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657部佛經(jīng),150粒佛舍利,七尊珍貴的佛像,19年的時間,5萬里行程,110個國家,玄奘帶給大唐的是一筆難以估量的精神財富,在中國佛教史上,這是舉足輕重的一天。

  公元645年,大唐建國已經(jīng)38年,在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統(tǒng)治下,帝國的事業(yè)蒸蒸日上,但在都城長安以東的洛陽,軍隊正在集結(jié),因為帝國的東部邊疆又有叛亂發(fā)生,太宗皇帝決定御駕親征。

  就在這個時候,玄奘也趕到了洛陽,在洛陽的宮殿,唐太宗召見了玄奘。玄奘與唐太宗之間的談話持續(xù)了很長時間,唐太宗對初次見面的玄奘非常欣賞,然而,皇帝對佛法似乎沒有興趣,他更關(guān)心西域和蔥嶺以西的風土人情,以便自己了解大唐以外的更多信息。

  太宗皇帝希望玄奘將自己19年西行的見聞記錄下來,而對于佛教,皇帝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但是,唐太宗仍然答應以國家的名義支持玄奘的事業(yè)。

  公元645年3月,玄奘又返回長安,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開始了自己龐大的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19年前,因為佛法混亂、典籍缺失、翻譯的曲解,玄奘渴望將自己從印度帶回的梵文經(jīng)卷翻譯成漢文,這或許是解決佛法混亂的最好方法。

  公元648年,當玄奘四十九歲的時候,他的事業(yè)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機。位于陜西省銅川市境內(nèi)的玉華宮,也就是唐太宗避暑行宮就建在這里,《也是本人的家鄉(xiāng)》。這一年夏天,應唐太宗的征詔,玄奘第一次來到這里。他并不知道,這個地方將與他以后的生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在玉華宮里,太宗希望玄奘能脫掉袈裟輔佐朝廷,然而,執(zhí)著的玄奘,對于太宗的盛意予以婉拒。

  隨后,唐太宗賜予玄奘一件百金的袈裟,并答應為玄奘翻譯的經(jīng)書作序。{意指推薦,指導,評價}。這一舉動對于玄奘和大唐的佛教而言,這是一件舉足輕重的大事,大唐皇帝不僅敕封玄奘為佛門領(lǐng)袖,而且第一次表達了對佛教的支持態(tài)度,而這正是玄奘日思夢想的追求,他的苦心積慮終于得到了回報。

  唐太宗下詔剃度僧人,玄奘翻譯經(jīng)書的弘福寺一次剃度五十名僧人,其他各寺均剃度五人,大唐帝國一時之間增加了近兩萬多名僧人,佛教在大唐開始復蘇。

  這一年,當玄奘的事業(yè)出現(xiàn)轉(zhuǎn)機的時候,大唐的經(jīng)濟也達到了鼎盛。大唐的西域都護府從高昌遷到龜茲,在漢帝國之后,整個西域重歸中國版圖。

  在唐太宗的時代,中國徹底恢復了絲綢之路的秩序,東方和西方的交流達到了頂峰。這一年,大唐的使節(jié)從印度返回,在大唐的宮廷上印度人參與制定歷法。突厥人是皇家的禁衛(wèi)軍,而樂師歌手和舞者則來自西域,長安已經(jīng)成為世界的大都會。各方寶物匯集于此,各種宗教都可以自由地傳播,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已生活在長安而倍感榮耀。

  就在這一年,太子(李治)為皇太后祈福,修建了一所大型的寺院“慈恩寺”,玄奘被唐太宗親自委任為慈恩寺的住持,他從印度帶回的經(jīng)卷和佛像將被珍藏在這里。

  慈恩寺,也就是今天陜西西安大雁塔景區(qū)的一部分,樓閣重重,殿堂相望,也是長安城中最大規(guī)模的寺院。

  唐太宗以僅次于國家慶典的禮儀規(guī)格歡迎玄奘入住,他親自率領(lǐng)太子和皇室家族登上城樓,恭送玄奘。

  公元648年,在大慈恩寺中,玄奘第一次擔任寺院主持,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無邊無際的佛經(jīng)翻譯。

  公元649年4月,戎馬一生的唐太宗病入膏肓,這是一個以英明而銘刻在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他締造了前無古人的盛世貞觀之治,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玄奘陪伴在他的身邊。

  一個是心懷天下的帝王,一個是通情達理的高僧,兩人的內(nèi)心有太多的相通之處,洞察人生的玄奘能夠給予唐太宗最后的心靈安慰。

  唐太宗去世后,玄奘加進了翻譯佛經(jīng)的速度,弘揚佛法就離不開朝廷的支持。太宗去世之后,太子李治繼承帝位,李治的皇后就是日后威震大唐的武則天。

  公元652年,玄奘上書唐高宗,請求在大慈恩寺中營建一座佛塔,用來永久保存他取自印度的經(jīng)卷和佛像,以便完整的傳于后世。高宗應允,這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

  建塔之初,玄奘親自參加施工,那一年他已經(jīng)五十三歲。在佛塔的正面,玄奘豎立了兩座豐碑,分別雕刻著先皇和當今皇帝的文章。玄奘明白世事無常,他希望大唐這兩位皇帝能夠永遠的護佑大雁塔。

  大雁塔建成之初,玄奘從印度帶回的經(jīng)卷、佛像以及佛舍利都被在這里珍藏。佛塔高一百八十尺,層層藏有舍利。

  然而,晚年的玄奘又決定在今銅川市的玉華寺中翻譯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佛經(jīng)〈大般若經(jīng)〉,大般若經(jīng)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經(jīng)典,梵語二十萬頌,漢文至少百萬以上,翻譯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正對山谷的地方叫;肅成院,玉華寺中的玄奘就居住在這里。(陜西銅川玉華宮景區(qū)內(nèi))。當年的房屋只剩下了地基,但肅成院的幽靜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在房屋后面的石巖上,有一個小型的佛窟,玄奘親自在這里都造佛像,禮拜佛陀,如今,佛像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只能看到石壁上一些隱隱約約的的雕刻。

  公元660年,玉華寺中的玄奘再也沒有踏進繁華的長安城,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佛經(jīng)的翻譯事業(yè)上,多年的勞累使他體力出現(xiàn)了衰竭的征兆,他已十分清楚自己將不久于人世。

  在玉華寺的四年里,龐大的大般若經(jīng)終于全部翻譯完成。然而,玄奘并未就此停歇,而是又開始翻譯新的佛經(jīng)。

  公元664年正月初三,就在翻譯經(jīng)文的過程中,玄奘慢慢的放下了經(jīng)卷,平靜地告訴弟子們自己歸期將至,就此,玄奘停止了他十九年的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

  19年時間里,玄奘一共翻譯佛經(jīng)47部,1335卷,這是一個驚人的成就。玄奘翻譯的佛經(jīng)數(shù)量巨大,質(zhì)量嚴謹程度,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后來者更是難以企及。在中國的翻譯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絕后,放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找不出第二人。

  公元664年2月5日的夜晚,在玉華寺中,玄奘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回顧玄奘的一生;10歲踏入佛門,13歲正式剃度,27歲為尋求佛法的真諦而西行,19年孜孜不倦的學習,19年嘔心瀝血的翻譯,他的精神是我們中華兒女永遠的財富。

  長安城中的高宗皇帝聽聞噩耗,一連數(shù)次感嘆,悲痛不已,以至于歇朝數(shù)日。

  公元664年4月14日,玄奘下葬,從皇室到百姓,從佛門到俗世,長安附近五百里內(nèi),送葬者一百余萬人。

  根據(jù)玄奘的遺愿,他的遺體被安葬于長安城東邊的白鹿原上。五年后,唐高宗下詔,將玄奘的遺體遷葬于長安南邊的樊川。

  玄奘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宗教之外,它是古代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現(xiàn)代探險家的先驅(qū)。旅行的意義在于傳播文明,玄奘是古代世界上兩大文明國之間,最成功的使者,沒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幾乎無法重建自己古代的歷史。

  今天,玄奘的故事被寫進了印度學生的教材,在印度那爛陀寺附近,印度人為玄奘建立一座紀念堂,玄奘已經(jīng)成為亞洲兩個大國之間友好的化身,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玄奘的壯舉空前絕后,也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