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水(嘉陵江)進入武都郡之后,在下辨縣東南一百余里處一分為二。
此時的人認為往西北方向經(jīng)過上祿、武都道二地的分支才是主流,為西漢水;而往東北故道方向的是其支流故道水。(PS:后世已經(jīng)改為故道水為嘉陵江源頭)
出了大散關,一行人兩日之后就進入故道水峽谷。
劉瑁帶領著他們在楊懷剛修復的峽谷棧道中穿行,秋風陣陣、寒意甚濃。
不過漫山的黃葉構(gòu)成了一幅別致的風景,美不勝收,眾人驚嘆不已。
劉瑁一邊欣賞著美景,一邊觀察著峽谷的水流,他心想,如果峽谷中河水能夠運糧,的確便利許多,難怪劉邦能夠取得成功,這條河流功不可沒呀。
黃權(quán)對這一帶的地形河流似乎非常清楚,只見他說道:“主公,從三百八十年前大澤消失之后,西漢水和故道水湍急無比,運糧就變得很困難。
七十年前,武都郡虞太守專門組織數(shù)萬百姓對二水中的礁石進行清理,耗時一年有余,如今武都郡二水下游丈余小船可以通行……”
據(jù)黃權(quán)介紹,東漢名臣虞詡擔任武都太守之時,曾經(jīng)對兩條河道進行清理,以方便漕運:
“……山道險絕,水中多石,舟車不通,驢馬負運,僦五致一……即將吏民按行,皆燒石椾木,開鑿船道,水運通利,歲省萬計?!?p> 劉瑁心想,如果從武都郡運輸糧食抵達洛陽,都只有五分之一可以抵達,從成都平原運到關中就可想而知了。
原因很簡單,從下辨到渭水河畔,也不過二三百里,進入渭水之后可以船運,很方便。
由此看來,諸葛亮五次北伐失敗,的確與糧食有很大關系,木牛流馬滿足不了運輸要求,在河流上多想些辦法勢在必行。
另外,自己今后主要的著眼點還要在于涼州、關中。
涼州自不必說,必須要拿下來,從這里可以征稅。
在關中就是按照自己的既定政策辦,把移民和兵屯、民屯之事放在首位。
統(tǒng)一國家也并非一蹴而就,想當初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以后,還用了七年時間才統(tǒng)一北方,由此可見此事的艱難。
自己可以解決兵器,但是解決不了糧食,相信以十到十五年為期,努力恢復關中人口,囤積七八年的糧食,解決統(tǒng)一戰(zhàn)爭所需應該可行。
他讓吳班、賈詡等人先行,自己則與張任等人一起,認真調(diào)查和記錄河流的情況,要確定具體建水壩的位置。
五六日之后,他得到消息,雍朗與武都郡雷氏族人聯(lián)合,封住了進入下辨的白石嶺隘口,顯然有對抗之意。
于是劉瑁又重新休書兩封,分別帶給雍朗與雷凌,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對于雍朗,他給的條件是:可繼續(xù)擔任本郡太守,也可以前往蜀地擔任太守,并保舉他為中郎將。
如果他不愿意投降臣服,破城之后,屠其族。
對于雷凌,他給出的條件則是:在自己身邊擔任從事,幾年之后可以外放太守。
如果不愿為從事,也可擔任司馬,今后如果立下戰(zhàn)功,都尉校尉都不是問題,他的那些族人中有才能者也會酌情安置。
如果他愿意和自己共創(chuàng)霸業(yè),今后自然前途無量,肯定會賜爵封侯。
如果要對抗,比較受到自己的嚴厲打擊。
他相信有了這些條件,再加上兵臨城下,雷凌應該會做出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