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官校尉劉寵來了。
他給劉瑁帶來了好消息,同時也帶來了讓劉瑁不怎么高興的消息。
好消息是,錦官城運行非常良好,僅半年時間稅收增加近億錢,這里面三錠紡紗機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使用頓鉆法開鑿鹽井也正在逐步鋪開,已經(jīng)有七八處大的采鹽地點開始使用,估計再有數(shù)月就可見到成效。
“劉公辛苦了,不知這鐵產量如何?”劉瑁有接著問道。
在后世,鋼鐵產業(yè)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幾乎任何一個行業(yè)都可能用到。
現(xiàn)在這個時期,鋼鐵產量直接決定了今后自己的霸業(yè)能否成功。
要說起來,此時北方的煉鐵技術總體上是高于南方的,產量也高出許多,這就有利于鑄造更多的兵器和鎧甲。
當然益州也是重要的鐵產地,也有眾多的兵工作坊。
一聽劉瑁問起此事,劉寵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回主公,屬下主要是在抓緊推廣新的鑌鐵冶煉之法,還有就是嚴查偷逃稅,因此這鐵的產量并未見顯著增加……”
劉瑁聽得眉頭一皺,心想,自己推廣了馬蹄鐵,還有鐵馬鐙,就這兩樣東西,一年就將消耗數(shù)萬斤鐵,今后還可能上升到十萬斤以上,鐵產量太低可不行。
古代之所以馬鐙和馬蹄鐵使用較晚,特別是馬蹄鐵,這東西在隋朝末年就發(fā)明出來,沒能大面積推廣的原因很簡單:鐵產量不足。
直到宋朝的鐵產量大幅增加之后,這東西才全面鋪開。
看來,自己得放大招才行!
“劉公,此事也不用太擔心,吾前些日子忙于他事,現(xiàn)在總算清閑一些,接下來吾有新的煉鐵法要交給工匠……”
他準備推廣新的焦炭煉鐵法,而且是煉鐵煉鋼一體。
焦炭的熱量更大,溫度更高,更便于鐵礦石熔化,然后進行液態(tài)煉鋼。
自己前幾個月交給他們的灌鋼法雖然好,不過那只能算固態(tài)煉鋼,效率低了幾十倍。
用煤煉鐵,漢代早就有人嘗試過,只不過煉出的鐵更脆,所以并未推廣,這是因為煤炭中的含硫量太高。
要去除煤炭當中的硫,必須要先將煤炭煉成焦煤。
土法煉焦很簡單,后世二十一世紀初期還有人用。
只要選定好焦煤,然后挖一座土窯,將焦煤在土窯里面堆放,點燃之后控制氧氣吸入量,七八天之后就可以煉成焦煤。
當然,后世對鋼材的質量要求很高,對焦炭的要求同樣高,有若干指標檢測。
自己這個并沒有多高要求,無非是制作兵器和鎧甲而已,完全能滿足需要。
有了焦炭之后,會大大縮短煉鐵時間。
這都不算什么,關鍵是鐵水可以變成純液態(tài),然后利用液態(tài)的鐵水直接通氧煉鋼,這就是轉爐煉鋼法。
一爐鐵水直接變成鋼,只需要十幾分鐘時間,如果是采用灌鋼法,至少十名工匠一個月方能完成,效率的差別可見一斑。
劉瑁講了自己的計劃之后,當時腦袋一懵,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雙耳。
“主公,一兩刻鐘就能將鐵水變成鑌鐵?屬下莫不是聽錯了?”
“當然沒聽錯,吾馬上就安排,明日就去教他們如何煉焦煤……”
漢中并不缺煤,不過要找到合適的焦煤才行,并不是什么煤炭都可以用。
實際上大部分的煤炭都不能作為焦煤,只能作為普通燃煤,焦煤必須要能夠結焦才行,當然也還有其他一些指標。
與劉寵談完之后,劉瑁就對相關事宜做了精心安排,同時找人來研究設計煉鋼轉爐。
他的設想是:鐵水從煉鐵爐中出來之后,直接進入煉鋼爐,然后通過往里面添加一些必要的材料,再轉動煉鋼爐,鐵水里面的雜質就會和氧氣發(fā)生直接反應,使溫度劇烈升高(可以身高一二百攝氏度)。
雜質去除掉之后,只需要通過控制轉動的時間,來控制里面碳的含量,就可以生產出合格的鋼,或者說叫鑌鐵。
這種基本原理就是后世的液態(tài)煉鋼法,一爐鐵水變成鋼很快。
在木炭煉鐵法的情況下,液態(tài)煉鋼無法實現(xiàn),因為那種溫度下的鐵水達不到所需的液態(tài)。
安排完這些事情之后,由于準備期還很長,劉瑁就帶著兩千衛(wèi)隊以及趙莋等人趕往新成立的房陵郡。
他要在這里煉鋅,再把鋅變成黃銅,另外再多建一些煉鐵作坊。
房陵郡雖然位于漢中,不過他的地理條件遠遠不如西部的漢中,因為這里幾乎全是山區(qū),交通十分不便。
此時的山區(qū)與后世完全不同,因為三區(qū)中居住的大部分是少數(shù)民族,生產十分落后。當然,這些人中的大部分最終都會漢化。
這里緊挨著荊州的南陽,再往上就是河南,屬于中原腹地。
今后房陵郡會成為東出的一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自己拿下涼州之后,再穩(wěn)固關中并占領河中,若干年之后帶領主力出潼關,與曹操決戰(zhàn)。
一路軍不夠,他計劃就從這里他一大將出南陽,兩翼進攻,增加威懾力。
當然現(xiàn)在也可以占領南陽,不過這并非最佳選擇,因為那會和劉表和曹操發(fā)生直接沖突,完全沒有必要。
再說,南陽也是四戰(zhàn)之地,非常不好守,暫時不用管它。
新任太守李異親自到十里之外來迎接,見面禮之后,李異說道:
“主公,那個張濟的侄子張繡到了南陽,還曾派人到邊界來打劫糧食,要不要給他些教訓?”
“當然需要,不過最好不要主動出擊,出去容易回來很困難,要利用有利地設伏,引誘他們上鉤!”劉瑁說道。
順著沔水往下游走,一日千里,可是要打了敗仗回來,那可就不好辦了,稍不注意就會全軍覆沒。
張繡可不那么好對付,自己在桃林一戰(zhàn)中就沒抓住他,讓他叔侄二人和李傕一同跑掉。
“請主公放心,屬下心中有數(shù)!”李異很有信心。
劉瑁心想,若論戰(zhàn)斗力,李異和他手下的那些人肯定遠遠不如張繡。
不過此地是山地,張繡如果膽子太大,絕對有他吃虧的時候,何況現(xiàn)在他身邊可沒有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