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棒球之大聯(lián)盟打者

第十五章投手的投球

棒球之大聯(lián)盟打者 沉底老魚 2940 2020-10-24 14:28:07

  棒球在各種運動競賽中,一直是相當受到注目,同時營造出巨額商機的運動。棒球運動中最讓人情緒高漲的部分。

  除了球員的美技外,絕大部分的目光都聚集在投手與打者間的對決。為了解決打者,投手會投出各種不同行進軌跡的變化球來取得優(yōu)勢,這也成為棒球空氣動力學興起的淵源!

  在投手投球的科學理論之中!在討論與棒球有關(guān)的空氣動力學理論時,一定都會談論到下列兩個理論:白努利理論(Bernoulli's principle)與邊界層理論(Boundary Layer theory)。而本文將著重在介紹邊界層理論的內(nèi)容與應用。

  邊界層理論的內(nèi)容是探討當流體流經(jīng)物體時,會因為表面摩擦力而造成速度的下降,較原速度下降的範圍,稱為「邊界層」。

  而依照邊界層理論,當氣流壓力變大,會因為壓力之落差而產(chǎn)生逆流。當逆流足以將氣流推離邊界層時,便稱為「邊界層分離」。邊界層分離會產(chǎn)生不穩(wěn)定的氣流,稱為「尾流」。

  棒球的空氣動力學需要考慮另一項重要的關(guān)鍵,就是球體上的縫線,因此衍生出大家熟知的2縫線與4縫線球。球體上的縫線會導致邊界層分離點的前移或后退,影響球體所受的升降力、側(cè)向力與阻力,球體的軌跡也因此改變。

  在球體的行進過程中,除了重力外,也會受到阻力與馬格納斯力(Magnus force)的影響。阻力是指與球體行進軌跡相反方向的作用力,馬格納斯力則是球體旋轉(zhuǎn)時,邊界層分離造成尾流方向改變,球體所受到的橫向作用力,造成球體之飄移。

  利用空氣動力學的知識,投手可以藉由不同的握球方向、旋轉(zhuǎn)方式與施力方向,來投出各種不同的球路。

  根據(jù)以上所述,我們大致可以在棒球比賽中看到以下幾種球:

  第一種4縫線快速球:將食指和中指放在縫線上,拇指放在正下方,投出時手指向下扣,使球產(chǎn)生向內(nèi)的旋轉(zhuǎn)。球在作用力合成下,會產(chǎn)生向右下角的位移。美國棒球三振紀錄保持人諾蘭?萊恩(Nolan Ryan)、芝加哥小熊隊的投手麥可?鮑登(Michael Bowden。

  第二種卡特球:食指與中指握在縫線最窄的地方,手指偏離中心部位,投出球路偏斜的快速球。在作用力影響下,球會向左下角飄移。使用此種球路的球員有洋基隊的守護神李維拉(Mariano Rivera)、安迪?派提特(Andy Pettitte)、達比修。

  第三種伸卡球:指法類似2縫線快速球,食指和中指放在縫線最窄的地方,食指發(fā)出較多的力,產(chǎn)生更大幅度的側(cè)移與下沉。曾在美聯(lián)和國聯(lián)皆獲得賽揚獎殊榮的哈勒戴(Roy Halladay)也相當擅于此球路。

  第四種二縫線快速球:投手拿著球并找到兩條縫線最接近的地方,然后將縫線與身體垂直,再把食指與中指分別放在縫線上,而且是從指尖到指根幾乎都是貼在縫線上。拇指則置于球的下方,位置大約就在食指與中指中間,約略會碰到縫線呈馬蹄形的部份的頂端。拇指第一關(guān)節(jié)的側(cè)邊到中間的這個部位必需放在縫線上

  第五種滑球:食指與中指放在球的外側(cè),手掌稍微轉(zhuǎn)向側(cè)面,放球時手指向下扣。產(chǎn)生向外側(cè)急速下墜的位移。著名的滑球投手有三振率紀錄保持人蘭迪?強森(Randy Johnson)。

  第六種曲球:手掌完全轉(zhuǎn)向側(cè)面,投球時手指向前轉(zhuǎn)動。曲球是所有變化球的始祖,通常也是投手首先學習的變化球。2007年的美聯(lián)勝投王貝基特(Josh Backett)、道奇隊的王牌投手克萊頓、克削。都是以此種球路克敵制勝。

  第七種指叉球:將食指和中指叉開,夾住球的兩側(cè),拇指握住球的下方,降低球的轉(zhuǎn)速,帶來較大幅度的下沉。日本人將這種球稱為「20世紀最后的魔球」。此球路最具代表的人物是以龍卷風式投法享譽棒球界的野茂英雄,此外2012年再度復出的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

  第八種變速球:食指與拇指指間接觸成圓形,再用剩下的3指握住球,投出快速球的球路。但是由于球的轉(zhuǎn)速降低,而出現(xiàn)指叉球的效果。韓國的柳賢鎮(zhèn)、

  第九種蝴蝶球:蝴蝶球、指關(guān)節(jié)球等,是棒球投手的一種特殊球路。而彈指球之所以稱為蝴蝶球,是因其軌跡會像蝴蝶飛舞一樣飄忽不定,有時連捕手都不好接捕。這種特殊變化球的握法有很多種,有些投手將手指彎起來用指甲抵著球,還有些則是用指尖扣著球,再用其他剩下的手指把球握住。投球時,揮臂不必非常用力,主要是靠著手指在伸直時的彈力把球彈出去,因此稱為彈指球。由於彈出的球幾乎不會有旋轉(zhuǎn),所以會產(chǎn)生相當多的紊流,因此,球會飛往何處無法預知,就如同飛舞的蝴蝶一般,故名之為蝴蝶球。

  王鵬所在的工藝高中球隊里:有7名投手,大家一般是接受美式的棒球教育的。所以,蝴蝶球,這種很少有人練的球種。也就是指叉球沒有見過!因為美國這邊,練習指叉球的人不是沒有比較少。不過聽說在本子那邊,是很普遍的變化球!所以,王鵬這些日子天天盯著投手投變化球。

  天天看的王鵬,都有些腦袋發(fā)暈。再加上每個投手的球種,還有球出手后的變化軌跡都不太一樣。個別的投手,投的球的軌跡帶著其他球種的變化、進壘前的變化一人一樣!!王鵬都是有點懵逼的.....

  哪怕是同樣的握法,看著投手亮出投球的握法,但是,到了本壘板前。球的進壘點也不近相同。因為每個人的,身高,手臂長度,手指的長度,手的的大小,力量,投球動作,出手點,甚至投球時跨出的步伐遠近,抬腿高度,都不一樣!!

  投手大概分:上肩,側(cè)肩,和下肩。這三大類!

  投手投球的時候大部分的力量都是靠腳蹬地以及擰腰還有最后手指的撥球

  斯潘教練給王鵬的是常見的上肩投法:從蹬地上來說,在蹬地的時候腿可以稍微彎曲便于發(fā)力,然后身體稍稍向后轉(zhuǎn)一點,臀部先朝捕手方向頂出去,然后腿部發(fā)力把身體向捕手方向送,注意向前踏的那只腳落地后踩牢了,腳尖指向投球方向,不要出現(xiàn)左右旋轉(zhuǎn),而且兩只腳和捕手在同一條直線上

  從擰腰上來說在抬腳準備投球的時候,身體可以稍微多向后轉(zhuǎn)一點,然后投球時注意節(jié)奏,個人是推薦深吸一口氣之后再憋氣投球,注意擰腰的時機,最好是在向前伸踏的同時轉(zhuǎn)過來,然后左手(一般是拿手套的手)從打開到向胸前收,給身體帶來一個旋轉(zhuǎn)擰腰的力(你可以想象成抱著一個人然后摔過去)身體轉(zhuǎn)到完全正面朝投球方向最好,不過根據(jù)不同的人出手習慣會有些微差距,身體轉(zhuǎn)正之后向前壓,感覺就像是有人在你背后推你一樣,用身體把肩膀部位頂出去

  最后從撥球上來說,撥球是每個投手都應該會的,只有撥球好了球才有尾勁,這樣到了打者面前球速還和出手時差不多,甚至撥球很NB的人投出來的球會給人一種往上飄的感覺(這不是動漫不是動漫,是真的有。。。)

  至于控點的話一個是靠平時多練,多積累,感覺到了控點自然就好了,還有一個就是控點主要是靠手臂手腕,每投出一個好球就想想,記住剛剛的出手點以及手臂手腕的狀態(tài),然后投球的時候保持重心要穩(wěn),上下左右不要有太大的變化,所以伸踏踩出去的那一只腳一定要牢牢的釘死在地上。

  同時還要注意:1、投球時身體不要向左傾倒(右投),因為這樣會導致你的力量向左分散,所以投球時身體向前壓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投完球之后身體最好的姿勢是T字型

  2、(僅對上手投球姿勢,因為我就是上手)投球時手肘一定要比肩膀高,然后身體轉(zhuǎn)過來以后手肘先出來,而且手肘是向前方送,不要往下壓,手肘關(guān)節(jié)不宜夾得太緊或者打的太開,不然最后出手的時候都要擰一下手臂會導致力量的分散和控點的不穩(wěn)

  3、伸踏的腳踩牢,并且指向投球方向

  4、投球時身體放松,因為身體越緊張,在身體運動時耗費在身體上的力量越多

  還給了王鵬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提點建議,別人說的再多再好,還得自己多想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姿勢和感覺,不要盲目的聽別人的話改變自己的投球動作神馬的,然后練投的時候應該以控點為主,控點穩(wěn)定后再一點一點把球速加上來,一上來就飆球速,然后全都是爆投一點意義也沒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