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章 欲望
欲望是由人的本性產(chǎn)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欲望無善惡之分,關鍵在于如何控制。
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與存在。簡單的來說就是愛與不滿足。
欲望的概念:
欲望的過分膨脹是幸福的敵人,故知足者常樂。調(diào)查表明,不與別人比高低所帶來的幸福是高收入所帶來的幸福的5倍。
欲望與本性相交,欲望包括夢想與貪欲。
人類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產(chǎn)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人類的欲望是多樣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fā)展需要構成一個復雜的需要結(jié)構,并隨著人們的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人類的欲望也是無限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科學行為理論。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欲望的辨析:
“對欲望不理解,人就永遠不能從桎梏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摧毀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毀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壓制它,你摧毀的可能是非凡之美?!薄《?0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欲望的組成部分,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它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構成了人類行為最內(nèi)在與最基本的要素。
在欲望的推動下,人不斷占有客觀的對象,從而同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關系。通過欲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把握著客體與環(huán)境,和客體及環(huán)境取得統(tǒng)一。在這個意義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fā)展與歷史進步的動力。
一個人的生命在誕生之前,本來什么都沒有。然而由于男女之間的**驅(qū)動,性交之后,導致了受精卵的產(chǎn)生,進而發(fā)育,分娩,形成了人。
盡管男女之間每一次**的滿足并不一定都會創(chuàng)造新生命,然而,拋開克隆技術不談,新生命的誕生一定是由于男女之間產(chǎn)生了性。也就是說,人其實就是**望驅(qū)動下的產(chǎn)物,而新的生命則是這種欲望的發(fā)展和延續(xù)。
驅(qū)使生命誕生之后,這個原始的欲望不僅不會消逝,它反而會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斷演變和繁殖,并以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認可、快樂、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質(zhì)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現(xiàn)。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身上盡情表演,因而構成了多彩紛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態(tài)的人生。
“人是欲望的產(chǎn)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xù)”,影響與說服大師拿破侖楊庭曾經(jīng)這樣說過。欲望不會停止,它會伴隨人的一生,并遺傳給子孫后代。如果要讓一個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讓其生命終結(jié)并且斷子絕孫。
一個人就像一條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欲望。人類社會卻似一個永遠不會干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隨時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欲望是人類產(chǎn)生、發(fā)展、活動的一切動力。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政治、戰(zhàn)爭、商業(yè),還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人類欲望驅(qū)動后的結(jié)果。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營銷定位大師特勞特說:“消費者的心是營銷的終極戰(zhàn)場”。
如果你是把控人類欲望的高手,你將擁有駕馭一切的威力,并將無往而不勝,成為不凡的人。
如何駕馭人類的欲望,從而創(chuàng)造奇跡與輝煌呢?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還是法家、縱橫家,都注重研究“人欲”?!叭擞笔且磺腥祟惢顒拥钠鹗迹盐者@個主宰一切的本源,將會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人是欲望的產(chǎn)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xù)。欲望是一切人類和社會產(chǎn)生、發(fā)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認識這個問題,才能在操控人類欲望的說服中,從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術,百戰(zhàn)不殆。
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歷史地被決定的。”作為一種本能結(jié)構的欲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jié)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欲望會無休止地產(chǎn)生出來?!坝捎谟@種不知厭足的特***望的過度釋放會造成破壞的力量。
叔本華說過,欲望過于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消或壓制別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過度推崇與放縱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diào)控與節(jié)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fā)展的唯一動力。
欲望的近因是感受,各種欲望都包括在愛欲中。貪心、渴望、欲求、肉欲、燃燒、懷念、熱望、嗜好、愛慕、家庭愛,是許多術語中的幾個,但這些術語概指愛欲,佛陀說是它們導致轉(zhuǎn)生的。轉(zhuǎn)生本身就表明是苦,挫折、痛苦、刺激,不盡如人意,這些是我們親身所體驗到了的。
貪欲是全世界的敵人。由于貪欲,給眾生帶來一切罪惡和災難。貪欲不光是為了官能的快樂,為財富,為產(chǎn)業(yè),以及希望打敗并征服別人的國家,而且還涉及到思想、主意、看法、意見和信仰(法愛)。這些常常導致災難和毀滅。為全民族、事實上為全世界帶來難以用言語形容的痛苦。
愛欲從何處生起?在何處扎根?何處有喜悅和快樂,愛欲就生起,就扎根。哪里有喜悅和快樂呢?眼、耳、鼻、舌、身、意有喜悅和快樂。因為通過這五根的媒介,人才認識到外境,通過第六意根(能對概念思想作出反應的為意根)緣到法境(概念和思想)。色、聲、香、味、觸、法是喜悅和快樂的外境。因此,愛欲生起并從而扎根。
如果面對感受,失去如實的觀察。作意思維感受的可愛之相,他感受到貪著的侵襲,努力地粘著感受。如果,在你看見時,你只見到它;在你聞到時,你只聞到它;在你覺時,你只覺到它;在你知時,你只知到它,那么你將會認識到,你所感知的感官對象和你脫離了關系。見到所見之色時,禪修者只是見色,只是感受他見色,沒有構想色的概念。如此,苦熄滅。用這種方式禪修的人,將會滅盡煩惱,消除欲望。
當今,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生活在充滿欲望的世界之中,其實,很多欲望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對滿足和快樂的追求,并為之沉迷。
現(xiàn)實中人們習慣于追逐欲望,并制造出更多的欲望,以用來滿足彼此的需求。
科技的發(fā)展,極大的刺激了人們的幻想能力,并加以實現(xiàn),目的也是為了滿足欲望,達到所謂的快樂的目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層面的釋放與滿足。
人們在追求欲望的同時,也在挑戰(zhàn)著自己的內(nèi)心,害怕、擔憂種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學生在渴望著放松與游戲的時間,同時也在渴望著學習成績的提高。成人在工作的時候,一邊渴望著獲得更高的報酬,另一邊又在渴望著可以更加輕松和容易的工作機會。
很多人沉淪在蓬勃的欲望之中,他們想方設法去達到目的,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滿足感和快樂的結(jié)果。
網(wǎng)絡的發(fā)展,更是促進了欲望的發(fā)展,在虛擬的世界中,很多人都在嘗試著去做一些在現(xiàn)實中不可能,也不敢做的事情。
孤獨與當今這個忙碌且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世界,仿佛是格格不入的,但這種品味自己人生的時刻卻又真實無比。
當快速充電完成,卻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一個可以通話兩個小時的人。
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那種油然而生的孤獨感更是尤為強烈。
當現(xiàn)實中糾結(jié)時猶豫時,卻在虛擬的世界當中尋找到了代替品:在虛擬世界中互動,去覬覦現(xiàn)實中不敢嘗試的感情。
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希望你知道,虛擬世界并不是孤獨的避風港,內(nèi)心真正強大的人正在學會去品嘗孤獨和享受孤獨,因為強大的他知道:當自己和強大的自己在一起的時候怎么還會孤獨?!
讓我們學會打開自己,照顧自己,放飛自己?;ㄗ蚤_好,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