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抓馬日記

啪啪啪打臉之謹言慎行

抓馬日記 YQ魔法師 2255 2020-11-27 23:16:53

  《周易》有句話:“吉人之辭寡。”意思是賢明的人說得少。

  《三國演義》的楊修,曹操喜歡和下屬們玩文字游戲,他在新建的花園門上題寫個“活”字,大家都說不出曹操的意思,而楊修解釋道:門內(nèi)一個“活”字,是“闊”,曹丞相是要修的狹窄些。曹操喜歡和下屬們玩文字游戲,他在新建的花園門上題寫個“活”字,大家都說不出曹操的意思,而楊修解釋道:門內(nèi)一個“活”字,是“闊”,曹丞相是要修的狹窄些。又一次,曹操得到一種酥,順手在盒子上題名“一合酥”,楊修看見后,就順手拿起來吃,還說這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边@是拆字游戲。

  西方有句:持久的爭論意味著雙方都是錯的。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有人來到,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guān)于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p>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弊迂曅Υ?。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鬃勇牭铰曇?,從院內(nèi)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鬃酉仁遣淮穑^察一陣后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眮砣寺牬?,大笑而去。

  待那人走后,子貢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有別??!這一年到底應(yīng)是幾季?”孔子答:“四季?!弊迂暡唤猓】鬃永^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jīng)歷過春、夏、秋三季,哪里見過冬天?所以,你跟這樣的人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jié)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么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dāng),但卻學(xué)到了莫大一個道理?!?p>  生活中,和同層次的人爭論,是為了尋求真理,而和不同層次的人,辯論就會演變成爭執(zhí)不休,既浪費時間和感情,還難分高下。在拉低自己品性的同時,也玷污了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活自己的人生,該有的定數(shù)一定會遭逢,何必輕易去評人呢?曾國藩在打下了太平天國后,雄踞東南,儼然擁有半壁江山。這時,湘江名士王闿運來到曾府上。此時王闿運年紀輕輕,意氣風(fēng)發(fā),對功名并不怎么感興趣,卻深信古代縱橫家們的帝王之學(xué),一心尋找明主,想要做開國的功臣。見面之后,王闿運勸曾國藩不要幫助朝廷,而是擁兵自重,趁機自立,并且要曾國藩以韓信為前車之鑒。曾國藩見王闿運說得滔滔不絕,卻始終微笑不語,只是用手指蘸著茶水在桌面上比劃,只見桌面上寫著一連串的“妄”字。

  曾國藩想說王闿運狂妄,但他沒有當(dāng)面評價,只是靜靜的聽他說完,委婉的在桌上寫下一些“妄”字,避免尷尬,這是一種聰慧。曾國藩一生立言、立功、立德。精神層次越高的人慎言慎行,看破不說破、知理不爭辯,知人不評人。

  很難很難,所以才說需要去悟去學(xué)去格物。這個人干了一輩子壞事,到最后突然明白了,我要學(xué)好,那么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這人人做了一輩子好事,臨老干一件壞事,他就是天下第一大惡人??v使千般好,不抵一朝無。你對他就算再好,也抵不過你的一次無心之失,人就是這樣,總給總給就會變得理所當(dāng)然,突然有一天你不給了,他會背地里說你壞話,刺你心病。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要直接給應(yīng)該幫助的人實質(zhì)性的東西,尤其是錢,他們的思維注定會變本加厲,無心勞作。就像郭德綱說的:“要飯的沒有早上起床的,都是中午或者下午才出門,他但凡早起,就不至于去要飯?!?p>  毛主席:“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蔽蚁胱龅暮檬戮褪侵斞陨餍?,這四個字來自《菜根譚》,謹言慎行的下一句是君子之道。也有老子說:“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庇械朗恰安目谌?,禍從口出”,君子三緘其口,要敏于言而慎于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不要說不利于團結(jié)的話,不能為了自己逞口舌之快,什么都敢說的人,必定對所有事物,心無敬畏,這樣的話“禍”也不遠了。

  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會干的不如不干的,會說的不如不說的,因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顯出了;你說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了,便成了

  “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钡珟浊陙?,優(yōu)秀的人都這么告訴我們,那就得聽。也不用擔(dān)心是否人人都謹言慎行,世界變啞巴了,因為大多數(shù)人還是活的很徹底,想干啥干啥,沒有這個謹慎之態(tài)。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睕Q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nèi)心是否強大,并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后天學(xué)習(xí)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nèi)在的志向。在被貶龍場驛站后,住宅環(huán)境惡劣,對于王陽明來說簡直是煎熬。但是,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圣賢之道。想了數(shù)日之后,終于在一天夜里,王陽明頓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務(wù)者誤也。”意思就是: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biāo)準(zhǔn)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本心”,能夠分辨善惡、美丑、忠奸,能夠判斷世間的一切事物。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心學(xué)”也就此誕生。

  這篇文章其實大多引用古人的故事和現(xiàn)成的話,我自己寫的著實分量較少,只是串起來,以此提醒自己謹言慎行,不能通過吐槽緩解內(nèi)心的不滿,時刻警醒自己不能因為其他人拉低自己的層次。多看中華大地幾千年沉淀下來好的東西,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要博學(xué)多才,就要對學(xué)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出自《小戴禮記、小宋禮記》。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