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漢修行

第六十一章 揚雄(二)

大漢修行 無名之狼 2311 2020-12-18 23:00:00

  當然,說揚雄被羅貫中坑,只是因為《三國演義》太出名。實際上揚雄被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王莽。

  揚雄在王莽篡漢登基后,將漢朝改寫為新朝,揚雄曾經(jīng)寫了一篇非常出名的議事體散文——《劇秦美新》,這篇文彩華麗的散文,被認為揚雄作為王莽“舔狗”的鐵證,是揚雄一生中的“白圭之瑕”。

  《劇秦美新》寫了些什么,這里不詳細解釋,總之就是歌頌王莽新朝的美好,歌頌王莽之圣德之類。

  然而這有什么問題嗎?

  《漢書·揚雄傳》記載:“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亡為,少耆欲,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p>  《漢書》寫得很明白,揚雄為人簡樸,對于富貴不急求,對于貧賤不悲傷,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

  《漢書》又說:“初,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quán)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談?wù)f之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不侯,以耆老久次轉(zhuǎn)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

  揚雄與王莽、劉歆曾經(jīng)同為黃門侍郎,到了哀帝時,又與董賢同事。成帝、哀帝、平帝執(zhí)政其間,揚雄的同事王莽和董賢已經(jīng)貴為三公,權(quán)傾朝野,隨便推薦誰都可以升官,但是揚雄經(jīng)歷了三朝卻沒有找關(guān)系升官??梢姄P雄非常淡泊勢利。

  從《漢書》記載可知,揚雄寫《劇秦美新》的出發(fā)點,肯定不是為了升官而拍馬屁。

  他為什么這樣做?他是唯一的“舔狗”?

  其實不然,王莽是在一片“舔聲”中走上皇帝位的。

  王莽執(zhí)政時,西漢其實已經(jīng)非常沒落,王莽是腐敗王朝下的一點希望之光,是道德楷模,扶大廈于將傾。從王莽走上臺前開始,天下就是一片歌頌聲。

  《漢紀》記載:“夏,太保舜等及吏民上書者八千馀人,咸請……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公為宰衡……”

  民上書者八千余人,請求讓王莽當“宰衡”。

  《漢紀》后面還記載:“……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加賞于安漢公?!?p>  朝野有人上奏,請求加封王莽“九錫”,九錫是自古以來視為最尊貴的九種物品,如儀仗隊、武裝衛(wèi)隊、朱紅大門等等,一般只有皇帝才能用。

  王莽不肯接受這校招賜封,連封地新野田都不要。消息傳出,朝廷收到“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懇請王莽接受封地。

  有人曾統(tǒng)計過,漢朝長安及周邊地區(qū)識字能上書的,大約就是五十萬人,也就是說,幾乎所有識字的,都參與了這個運動。

  數(shù)字這么龐大,而又精確到個位數(shù),這在史書上是很少有的,而且王莽歷史上名氣可不太好,所以可以推測出,這絕對不是捏造的。

  四十八萬人上書,接近百分之百的支持率,就問還有誰?

  皇太后王政君沒轍,只好下詔——

  《議九錫禮儀詔》

  “可。唯公功德光於天下,是以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諸生、吏民翕然同辭,……制作畢成,群公以聞,究於前議,其九錫禮儀亟奏?!保ā稘h書·王莽傳》)

  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諸生、吏民,四十八萬人異口同聲。

  歌頌王莽的,從來都不缺揚雄這一個。

  然而,揚雄真的只是隨波逐流么?也不見得,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前面說過,揚雄一身傲骨,不是跪求富貴之人。早在漢哀帝時,揚雄說曾和李尋等儒生,扳倒過丞相朱博。

  朱博屬于酷吏型人物,對儒生抱極端的輕視態(tài)度,《漢書·朱博傳》記載:“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多武譎,綱絡(luò)張設(shè),少愛利,敢誅殺。”、“博尤不愛儒生……”

  彼時,揚雄是標準的儒生,儒法兩家,相互死仇。

  于是,“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中丞朱博為相,少府趙玄為御史大夫。臨延登受策,有大聲如鐘鳴,殿中郎吏陛者皆聞焉。上以問黃門侍郎揚雄、李尋。尋對曰:‘鼓妖,聽失之象也。朱博為人強毅多權(quán)謀,宜將不宜相,恐有兇惡亟疾之怒?!嗽?,博、玄坐為奸謀,博自殺,玄減死論?!保ā稘h書》)

  說這件事,就是想說,揚雄不是怕事的人,丞相都敢懟,最重要的,揚雄是儒生,儒家的堅定支持者。

  所以,他支持王莽,是支持王莽的復古改革,是對儒家信仰的具體表現(xiàn)。

  從《劇秦美新》文中也能讀懂其意,他在文中陳述秦朝禮崩樂壞,所以“二世而亡。何其劇與?!保煌瑫r指責漢朝對于儒家禮制也沒有達標,“是以帝典闕而不補。王網(wǎng)弛而未張。道極數(shù)殫。暗忽不還?!?p>  王莽對于揚雄這樣的儒生而言,是一種精神象征,是理想幾乎觸手可及的興奮。不吝文采的由衷贊美,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揚雄寫《劇秦美新》時,王莽已經(jīng)上位,那些“托古改制”的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揚雄這樣的儒生,此時上呈這樣一份議事文,表達自己對改革的支持和看到改革實施的激動心情,太特么的合理不過了。

  如果王莽不是儒家的代表,改革不是遵循古時周禮,以揚雄的尿性,寫一篇《劇新美周》是完全有可能的。

  早在漢成帝時,揚雄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四大賦”:《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文辭華麗深蘊,妙筆生花,極盡夸飾成分,但這些賦里,都夾雜著對成帝的諷諫之語,只可惜文章寫得太好,每篇里面一兩句的諷諫根本無傷大雅,成帝也不知道是看見了裝不知道,還是完全沒注意,總之成帝對揚雄贊賞有加。

  王莽的改革,如果揚雄覺得有問題,懟一懟完全有可能。

  所以我們看待揚雄的這篇《劇秦美新》,完全不用形而上學,舔什么?

  無非是史書上說王莽是篡漢者,是陰謀家,所以不能贊美。

  漢姓劉?就不是舔了?

  《文心雕龍·封禪》評價說:“觀劇秦為文,影寫長卿,詭言遁辭,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密,辭貫圓通,自稱極思,無遺力矣”,除了對舔莽這件事不贊同之外,對此文的行文評價很高。

  除了《劇秦美新》的“白圭之瑕”之外,我們再來看看揚雄受到的贊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