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守株待兔(中)
在這個中年男人的身邊,鋤頭和鐮刀已經(jīng)開始生銹了。
楊童看著這個男人,認真的說道:“伯伯,怎么會有兔子傻到來撞樹樁呢?”
這個男人不滿的開口回應(yīng)道:“我見過,三天前我親眼見到一只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我便提回家把它給煮來吃了。我相信有第一只兔子來撞樹樁就會有第二只兔子這么做,我也明白了,原來天底下真的能夠有不勞而獲的東西?!?p> 楊童立刻反駁道:“不是這樣的,天底下沒有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我媽媽說了,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自己付出了勞動,獲得的東西,才會讓自己心安理得。如果都想著天上掉餡餅,那么每個人都不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情了,整個世界就都亂了?!?p> 中年男人和楊童大眼瞪小眼,然后再次驅(qū)趕楊童和楊心。
楊童生氣的拉著楊童走遠,站在小徑上看著這個還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中年男人,露出了憤慨的神色。
楊童對著楊心問道:“你說世界上真的有東西可以不勞而獲嗎?”
楊心很認真的回答道:“是?。?p> 楊童一臉的錯愕,楊心解釋道:“你看,我想要吃棒棒糖了,只要我給爸爸媽媽說了,他們就會給我買。我什么都沒有付出,我只需要躺在沙發(fā)上等著就可以了?!?p> 楊童只覺得哪里不對,可又沒有辦法辯駁,確實楊心說的是事實,她也是這么做的。
兩人手背的魔方再次發(fā)光,白光一閃,兩人直接回到了自己家的書房里面。
楊童和楊心對視一眼,怎么就回來了,這魔方什么脾氣他們也不知道。
張靜端著果盤恰好進來,見到兩人在書桌前寫作業(yè),露出高興的神色,難得這么主動,自己心里是倍感欣慰。
張靜說道:“孩子們,先停一會兒,吃點水果?!?p> 楊心突然想起了什么,對著自己的媽媽說道:“媽媽,老師讓你下周一去一趟學校。”
張靜奇怪的問道:“去學校干嘛?”
楊心回答道:“就是老師上課的時候問我4加6等于多少,我說等于10,她就又問我,6加4等于幾?!?p> 張靜:“你們老師盡說些廢話,4加6和6加4不是一樣的答案嘛!”
楊心認同道:“我也是這么說的?!?p> 張靜啊了一聲,趕緊跑出去拿起手機開始給楊心心的老師打電話,這孩子,生下來就沒有讓人省心過。
楊童也看向了自己的妹妹,這確實是她才能夠干得出來的事情。
上一年級的第一天,將班上一個男同學打了一頓,就因為那個男生在桌子上劃了一條三八線。
楊心這么強勢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忍著呢!
后來老師和媽媽輪番教育,她才保證以后不動手了,可嘴上的功夫可厲害了,說話句句扎心窩子。
楊心開始乖巧的坐在椅子上作業(yè),楊童走到門口悄悄的看著媽媽打電話。
過了好一會兒,媽媽才掛掉了電話,坐在沙發(fā)上生著悶氣。
楊童走到媽媽的身邊,看著媽媽說道:“媽媽,別生氣了,妹妹只是淘氣了一點,她長大一點就會開始知道這是不對的?!?p> 張靜看著楊童,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楊心哪里是小棉襖啊,簡直是漏風衣啊!可好在還有兒子,就是楊童童好像不太聰明的樣子,是不是遺傳了他爸的基因。
楊童爸:謝謝,911和285的畢業(yè)的我有被內(nèi)涵到。
楊童也問出了自己想要問的問題,開口道:“媽媽,人真的可以不勞而獲嗎?”
張靜一愣,可想著楊童童這個年紀,正是稀奇古怪的問題很多的時候,便釋然了。
張靜很認真的回答道:“人當然不可以不勞而獲了,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若是人可以不勞而獲,那么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什么都不做,坐下來等著天上掉餡餅不就好了嗎?”
楊童繼續(xù)問道:“可妹妹每天什么都不用做,當她說想要吃什么的時候,你和爸爸都會買來給她的呀!她這難道不是叫不勞而獲嗎?”
張靜摸著楊童的腦袋說道:“這怎么說呢,童童,你想想媽媽為什么會無條件的答應(yīng)妹妹呢!那是因為你和妹妹都是媽媽的孩子啊,父母的愛給到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是無私的。但是,這份愛也不能夠永久的持續(xù)下去,因為有一天爸爸媽媽也會變老,沒能力賺錢了,那時候如果你們再想要得到什么東西的話,就得靠著自己努力去賺錢滿足自己。
在現(xiàn)階段,你們還是孩子,沒有賺錢的能力,所以在你們要求不過分的情況下,爸爸媽媽都會答應(yīng)你們的要求。
所以人不可以不勞而獲,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用著才會心安理得,你明白媽媽的意思了嗎?”
楊童點頭,很認真的說道:“媽媽,我懂了,等我以后賺到錢了,肯定好好的孝順你和爸爸?!?p> 張靜看著楊童,雖然兒子笨了一點,可心地善良就足夠了。
這輩子也她和兩個孩子的父親也沒有想要將這兩個孩子教得多么的出色,要他們有多大的目標,但前提是他們是在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未來不一定要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可一定不要去當一個壞人。
其實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一輩子,甚至從古到今都在研究的一門學問。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的孩子會成成怎樣的人,我們最大的期望便是將他們教成一個好人。
有句話說的好,叫做學壞容易學好難,真的是如此。
在一部很高評分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里面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沒有一位父母教育孩子,想要把孩子教育成為殺人犯。
確實,就算是一個窮兇極惡的人,他內(nèi)心深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好人,一個能夠自由站在陽光底下的人。
這就是人性,每個父母心底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這就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生而為人,沒有什么好抱歉的,因為你是人,那么就要向著陽光,向著未來,向著溫暖進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