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忠孝文化:
忠者,天地之大義;孝者,人倫之常經(jīng)。忠是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孝是對先祖父母的責任感,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基本元素。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封建禮制下的忠孝思想表現(xiàn)為無條件的服從和對個人思想的禁錮,與當代提倡的忠孝思想有本質上的區(qū)別。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公子,為人寬仁下士,由于束縛于封建禮制思想,愚忠愚孝,盲目順從,結果自殺身亡,于國于家于己都是一場悲劇,后世在評價扶蘇時多哀其不幸,恨其不爭。本回盡寫其忠孝,并與玉兔演繹一場凄美的愛情來反映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
二、恥感文化:
恥感文化指注重廉恥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缺乏主見,特別注重別人的看法,其行為受諸多外在社會因素和標準規(guī)則所制約支配。知恥向善是封建禮教對人的基本要求,在儒家文化中,要求內(nèi)省、慎獨、反求諸已,通過正己而達到正人,立足于個性修養(yǎng),延展到整個社會的道德評價。
扶蘇是個悲劇性人物,歷史上并未留下過多的事跡,但他是封建禮制的殉道者,其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也受到恥感文化的影響。
三、月亮文化:
古往今來,不同的民族都對月亮賦予特殊的文化意義和情感。中華民族因自然祟拜而形成一種星宿文化,月亮文化則最具代表性,對中國傳統(tǒng)歷法、宗教、祭祀、占卜、文學、藝術等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和太陽相對,屬陰,代表著純潔美好,代表著故鄉(xiāng)團圓,代表著愛情思念,在古典文學和民間傳說中隨處可見。
本回中以月宮玉兔為主角,太陰星君和恒娥等傳說人物一一亮相而展開故事。
四、兔文化:
兔子是極常見的小動物,聽覺嗅覺靈敏,膽小易驚,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在傳統(tǒng)文化中像征著弱小和屈從,又代表著多子多孫,祥瑞長生。蟾宮玉兔象征了陰柔善良和美好,在傳統(tǒng)詩詞中屢見不鮮。本回以月宮玉兔化身卯四娘與扶蘇展開一場凄美的戀情,借神話故事來抒發(fā)美好愿望,盡管有花無果,卻真情實感盡顯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