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圖雜詠》五首(第十五回)
其一:詩經體
山石瑰瑋,萬端鱗崪。
松篁威蕤,叢倚結居。
蘅蘭宜扉,靡麗若儀。
老莊清所,樂此無為。
其二:賦體
成山河之張揚,顯天地之隅方,崇巖參差,激堆處狹。委蛇泛濫,奔揚至遠。飛流盈澗,陂池泛玉。松英垂條,猗狔從風,竹篁私語,蘭廬德馨。澹乎若淵止于靜,清乎若水趨于平。大道至遠兮老聃牛跡,樂山樂水兮莊周蝶夢?;驶侍幍刭鈧`然遷思,予窺一樂兮無所棲。
其三:詩體
水澹延玉帶,山危鬼斧工。
風清氣自遠,云淡有無中。
煙岫成一抹,飛瀑聲不聞。
蘭谷尋幽處,松下問赤松。
其四:詞體《訴衷情》
筆底江山遙接天,潑墨鎖云煙。松濤陣和琴弦,弄影自堪憐。青石壁,綠籮懸,白谷間。飛瓊漱玉,娑影明玕,六塵無緣。
其五:元曲體《山坡羊》
山橫懸戟,水縱流觴,千年冷眼看興亡。大夫松,君子竹,守操持節(jié)任風霜。無心名利,不墮浮華。順,不為喜,逆,不為傷。
書法體五首(第十五回)
其一篆書
圓潤挺勁淳古樸,剛柔并濟自平和。
勻凈嚴謹凝心氣,自然酣暢古風流。
其二隸書
方勁古拙力率真,凝重流暢為情分。
粗獷豪放尤金石,筆行三折若松翁。
其三草書
揖讓穿插任狂逸,參差錯落速就成。
欹側取勢疏密致,放斂有度妙筆功。
其四行書
起伏跌宕一氣成,恣肆飛揚萬壑中。
立意酣暢天傾水,文筆淋漓地生風。
其五楷書
清秀俊郎字方正,疏瘦勁煉氣貫虹。
計當黑白剛柔舉,不拘成法妙自生。
詠傳統(tǒng)文體(第十五回)
在心為志思無邪,四始六義風雅留。
屈宋諸騷尤比興,楚辭漢賦自風流。
采詩夜誦漢樂府,鼓吹曲辭街陌謳。
三曹七子建安骨,左思風力太康歌。
六朝駢文豐辭藻,盛唐李杜詩千秋。
王孟山水高岑塞,元白更合樂府收。
宋詞婉約說周柳,豪放稼軒與東坡。
五宮四調胡元曲,雜散俚辭更無儔。
明清小說章回體,首推西游與紅樓。
近代白話新時尚,通俗易懂順潮流。
詠傳統(tǒng)書法(第十五回)
圣人倉頡始做書,依類象形字亦疏。
獸蹄鳥跡隨寫意,乾端坤倪漸發(fā)舒。
彝鼎盤盂覷古意,巫祝祀祖著陰符。
周籀大篆形體制,七國混同一字書。
分行布白秦刻石,小篆圓通方挺出。
云陽系囚變隸體,簡便從直人亦趨。
八分楷法始上谷,魏碑承啟應浮屠。
唐楷重法猶規(guī)矩,雜草急就似連珠。
行楷行草宜濃纖,紆書妙品自莊淑。
鐵劃銀鉤龍鳳舞,瘦不露骨肥不粗。
鐘王顏柳各一體,鵝帖蠅頭啟尺牘。
中華書法源來久,民族振興大字書。
寧負韶光不負卿(第十八回)
道是有情卻無情,勞燕分飛淚沾襟。
蒼天不遂伊人愿,云斷巫山苦癡情。
鴛鴦冢前飛雙蝶,望夫石下哭湘君。
蓮花峰并雷峰塔,迢迢牽牛織女星。
道是無情卻有情,山盟海誓不變心。
海枯石爛千般愿,一片冰心對月明。
沈氏園中逢釵鳳,六如塔下望朝去。
倩女離魂迷青瑣,游園驚夢牡丹亭。
世事無情人有情,燕婉之求兩殷殷。
寄語紅葉并紅豆,匹儔不忘白頭吟。
相濡以沫嘉耦事,情傷荀倩尚哀鳴。
抱柱立信生與死,守負韶光不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