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二鳳母女仨人買完衣服緊接著又去了旁邊的菜市場,買了些肉菜,這才返回來時的街道。她們一路走走停停又相繼買了八個椰子和十斤花生,由于帶著兩個孩子提不了太多東西,最后買了二十斤糯米便打道回府了。
“鎮(zhèn)上的東西好便宜啊,你看桔子才賣三毛數(shù)一斤,咱們管區(qū)要五毛呢,可惜咱們拿不了那么多?!蓖稚媳绕綍r便宜許多的水果,魚渦一臉遺憾。
“沒事,這兩天小販還會過來擺,咱爸還沒買對聯(lián)和鞭炮,可以讓爸來買。”過年時供品除了要擺年糕,一般也要放幾個桔子或是幾節(jié)甘蔗之類的。
凌二鳳笑著說道:“明天你爸得在家做年糕,哪有時間到鎮(zhèn)上來呀,對聯(lián)鞭炮在咱們管區(qū)的市場就有得賣?!?p> 魚旎撓撓頭,“對哦,我忘了咱們那里也有哩。”
凌二鳳一回到家就開始忙活,沒有辦法,明天才開始做年糕已經(jīng)有點趕了。她把花生遞給姐妹兩人剝,又讓丈夫把椰子鋸開,由他們夫妻二人負責把椰子刨成絲,別看這活看起來簡單,可特別費時間。特別是刨椰絲,力道掌握不好,刨出來的絲太短就是太粗,根本就不能用。
當然,要是只做給自家吃吃倒還好,要是送人,會被嫌棄。
今天晚上吃的比較早,因為還一堆活要干。凌二鳳還得將剝好的花生炒了,把花生皮去了,然后再搗碎備用。每年木葉夾都是做兩種口味的,花生配蝦米是屬于咸口的,而椰子絲配冬瓜糖就是甜口的。
魚旎在廚房在媽媽燒火,濃濃的香味在廚房散開,熟悉的味道,令她口齒生津,“這椰子絲炒熟好香呀,我想嘗一嘗,媽讓我嘗一下吧。”
凌二鳳見嘴饞的模樣笑道:“行!真是個小饞貓,等一會兒涼了之后,媽把白糖撒在里面拌一下,那才是最好吃的哩。”
晚上,媽媽將之前洗好的缸泡上糯米,這一天的活才算是干完了。
……
臘月廿九凌晨四點,魚英夫妻二人將缸里的糯米瀝水倒出來,正準備用扁擔抬去打糯米粉,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夜貓子魚旎也醒了,只能將她也帶上了。
外面一片漆黑,魚旎主動拿過手電筒,“爸媽,我來給你們打手電筒,你們放心在前面走就好了?!?p> “真乖!你自己也要看好路,路上有很多石頭?!?p> “知道了?!?p> 打糯米粉的地方不遠,就在那里瀝青大路上,走路五六分鐘就到了。他們到時已經(jīng)有許多在排隊了,媽媽因為要提前回家燒開水準備做年糕,就先回家了,由她和爸爸在排隊。
打糯米粉的機器不大,但是聲音卻不小,她發(fā)現(xiàn)這個年代的機器聲音普遍都大,“噠噠噠”的聲音一直在耳邊圍繞。
排隊時總是無聊的,很多人開始圍繞做多少個年糕和木葉夾話題講起來,年糕和木葉夾做得多,也是一種實力的代表,畢竟這些東西也要花不少錢。
說起年糕和木葉夾這兩種食物,在她的家鄉(xiāng)也是蠻神奇的存在。在這一年里,不管你家是有結(jié)婚生子、建房喬遷、喪事喜事霉事,都會做。人們認為有好事做年糕會越來越好,喪事霉事做了年糕就會把壞事沖掉。
這習俗是什么形成的,已無從考究。
魚英父女等了二十分鐘左右,終于把糯米給打了,給了店家兩塊錢,魚英將兩個干凈的布袋好糯米粉就挑回家了。
父女二人回到家,發(fā)現(xiàn)魚老爺子也過來廚房幫忙了,而媽媽也已經(jīng)燒好水了,就等著他們了。
做年糕必須要用沸水,然后在沸水里倒入白糖熬一會兒,就可以倒進糯米粉里了。揉米粉需要很多的力氣,以往過年不是他爸爸來就是爺爺來揉。
做年糕很需要經(jīng)驗,一個年糕三十來寸,如果不能精確把握米粉的量和蒸的時間,那么做出來的年糕切開后是白色的,中間不熟。
年糕在蒸時,爸爸和爺爺就開始做起木葉夾,而媽媽則負責看火。沒錯,她媽媽不會做木葉夾。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兒,她手心比較熱,不管她沾多少米粉在手上,手心都會把餅皮黏住,根本無法完好地做好一個木葉夾。
也因為如此,每年媽媽都會被奶奶嘲笑,說全村人就她媽媽不會木葉夾。
很多小朋友過年時也試著做,做得都有模有樣的。魚旎自然也試過,結(jié)果跟她老媽驚人的一致。
年糕和木葉夾做好后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鐘了。
凌二鳳將剛起鍋的木葉夾撿了十來個,“小渦,你把這個木葉夾給外公外婆送去。另外這一袋是給您二外公的?!?p> 魚旎:“媽,我和大姐一起去吧。”
“你平時不是不喜歡去外公外婆家嗎?每次叫你都不去,今天是怎么啦?”凌二鳳雖然疑惑卻也很高興。
“很久沒見外公外婆了,想他們了。”
“行,你們快去快回。外公外婆要是給你們壓歲錢,你們可不能要哦,老人家沒什么錢,知道嗎?”農(nóng)村從臘月廿開始,就已經(jīng)算是年了,走親戚都要給壓歲錢了。
“知道了?!?p> 她對外公沒有太多的記憶,前世與他相處極少,外公給她最大的印象是,每次只要來她家,都會帶東西來給她們姐弟仨人,有時是帶些水果,有時是帶兩條甘蔗。她覺得前世挺不孝順的,她很少去外公家,除非她爸媽出?;貋?,讓她送一些魚蟹過去,每一次去她也是匆匆將東西放下就回來了。
她也并非是不喜歡外公,相反她很喜歡外公,他非常慈祥善良,不然也不會在那個饑荒的年代收養(yǎng)她的媽媽了。
她一直不喜歡去外公家,其實有一個原因,她從來沒有和媽媽說起過。外公只生了一個女兒沒有兒子,女兒還外嫁松港島,而她老媽又不是親生的,所以兩口子一直和弟弟住同一個院里,沒有再出去另建,因為不管建不建,屬于他的那份地和房子都是要留給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