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天興州。
大肚王阿拉米遣人送來了二百石糧食,雖然不多,但也算對方的一片心意,鄭森收下之后又和阿拉米密談了許久,之后才送他離開。
一場大疫,不僅給正在高速發(fā)展期的東寧予以沉重打擊,還讓鄭森清醒了許多,他本有著宏偉的愿景,并且在此之前覺得完成起來不會太過困難。
究其原因,還是這個身份導(dǎo)致的,福建鄭氏大公子鄭芝龍嫡長子的身份確實給了他很大的幫助,讓起步階段變得很容易。
但這巨大的開局優(yōu)勢,也讓鄭森變得松懈起來,原本應(yīng)該自上而下,把東寧的各個方面改造一遍的想法,因為背靠鄭家這顆大樹的原因而被他扔到了腦后。
閻應(yīng)元和何斌兩個業(yè)務(wù)能力極為精干的經(jīng)理很快接手東寧分公司,而且干的還很不錯,再加上沒有外部威脅,還不停的有福建總公司的輸血,鄭森這個東寧公司總經(jīng)理被眼前的大好形勢給遮住了眼。
完全忘記了要變革的道理,從二十一世紀紅色男兒朝封建地主接班人的蛻變速度讓他自己都瞠目結(jié)舌。
為了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鄭森不僅僅是只在軍事和教育層面進行變動了,他啟用楊于兩作為自己的財政部長就是一個信號,他要大刀闊斧的革新了。
送阿拉米出城之后,鄭森又去考察了一下天興城的第二產(chǎn)業(yè),也就是紡織,鋼鐵,制造等業(yè),天興州是東寧府的主體,這里的情況足以反映整個東寧。
然而一圈轉(zhuǎn)下來,鄭森只看到了寥寥的織房和鐵匠鋪子,至于其他的更是看不到多少。
找來了何斌,向他問了東寧第二產(chǎn)業(yè)的情況。
“公子,自二月間公子來臺,到現(xiàn)在,東寧漢人向東拓田已有二三十里,這是公子所說的,來臺者開墾荒田皆歸己有,所以百姓們大多都去開墾田地了,至工商之業(yè)則人少矣。”
好家伙,都去種地了還能鬧饑荒?
合著全都去種甘蔗了是吧?
“是我疏忽了,待到控制住瘧疾之后,再行頒布新令,荒地限每人一百畝開墾,而且每百畝土地至少要有二十畝用來種糧食,違者嚴懲。”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鄭森趕緊追加了命令下去,何斌聽完跟著點了兩下頭:“那公子方才詢問煉鐵,紡織等事...”
“只種地是不行的,現(xiàn)在島上也有了一些百姓,必要的一些產(chǎn)業(yè)得立刻上馬,比如造船的船塢,煉鐵的鐵廠,處理硫磺,黃金的作坊都得起來,身處海外大島,連幾個像樣的船塢都沒有怎么行?”
其實鄭森上面說的這些東寧都有,不過都是些小打小鬧的,不成規(guī)模,之前臺灣人少,堪堪夠用,現(xiàn)在半年之內(nèi)島上漢人翻了一翻,立刻就顯現(xiàn)出不足了。
何斌沒急著說話,而是垂頭思量了一會,問道:“公子,錢從何處來?”
基隆金礦他是知道的,可那金礦剛被發(fā)現(xiàn)不久,想要產(chǎn)出黃金至少也要等上一段時間,而鄭森手頭上的銀子可都要用來買糧食的,哪里有錢置辦他說的船廠,鐵廠?
“...”
“錢,廈門五叔那里聽聞東寧事變,給了幾萬兩銀子?!?p> 鄭森眼神堅定,這事鐵定要辦,十七世紀正是歐洲起飛的關(guān)鍵時間,現(xiàn)在不激流勇進明年滿清就打過來了,趁著眼下鄭家還有很大的體量,從葡萄牙,英國和荷蘭人那里搞來關(guān)鍵技術(shù),明年他未嘗不能在東寧下水幾艘戰(zhàn)列艦。
“幾萬兩銀子,恐怕不夠吧?”
何斌試探的問了句,不料鄭森直接開口。
“剩下的,何老應(yīng)該有辦法的。”
他湊近到何斌身邊,平靜的說道:“來臺的不少百姓我可是聽說被島上的地主用各種手段收為了佃農(nóng),這些人還對我陽奉陰違,偷偷摸摸的在底下耍小手段。”
這話宛如晴天霹靂,讓何斌渾身一顫,他表情很是古怪,半晌說了句。
“公子所言是極,老朽這就去辦?!?p> 鄭森身子收回,抻了抻衣襟:“何老是個明事理的人,希望不要讓你我難看,辦廠子是大事,幾萬兩肯定不夠,這邊先蓋著,等沒錢了基隆的金礦就出金子了,能跟的上?!?p> “跟得上就好,跟得上就好...”
瞥了眼緩緩?fù)巳サ暮伪螅嵣行╊^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何斌是東寧本土派的代表,而且對自己幫助不小,在來臺灣的初期忙前忙后,作為回報,鄭森給了他一個天興州知州的位子。
誰承想,何斌竟然縱容底下的臺灣本土士人,儼然一副舊官僚的性子。
這就怪不得鄭森了,他提拔楊于兩重新計算全島田畝,以及清算賬目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
不過何斌沒犯什么大錯,他也只是敲打了一下就點到為止,而那些對他的命令左耳進右耳出的士人,只要他們配合自己的行動,捐錢捐糧,鄭森也暫時不會動他們。
可要是不配合嘛...
手指在椅子上規(guī)律的敲擊著,鄭森驀的閉上了眼睛,他手里的刀子可是要見血了。
三天之后,九月初五。
鄭森剛從基隆回到東寧,在碼頭上就碰到了楊于兩,他帶著兩個親信守在碼頭,一見到鄭森下來馬上就竄了上來。
“怎么了?”
“大木,賬目有問題!”
果然!
這早在鄭森的預(yù)料之中,不是他料事如神,而是這年頭,幾乎任何一個地方政府的賬目都有貓膩,就看上面愿不愿意深究了。
鄭森用的行政體系是以何斌、閻應(yīng)元為首,來臺文人和臺灣本土士人為輔助的,這些人會什么?自然是照搬福建,江南的官府嘍。
再加上大明朝的官員好歹還有御史以及錦衣衛(wèi)、東廠等的掣肘,不敢太過放肆,可他們上面除了鄭森這個年紀輕輕的大公子外,就沒人監(jiān)督了。
這不貪飛起?
什么登記田畝的時候,給使了錢和有關(guān)系的往少了記,沒使錢的則往多里記。
還有比如采購耕具,耕牛,以及種子等等的時候,又可以上下其手。
之前沒人管,那是皆大歡喜,鄭森也被蒙在鼓里,不知實情,還以為自己一帆風(fēng)順,很快就能積攢足夠的力量和滿清碰一碰了。
現(xiàn)在他派了發(fā)小加外戚楊于兩去查賬,一查,見不得光的事情就都抖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