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環(huán)球挖寶

第二十一章 冰封的猛犸象

環(huán)球挖寶 不說話裝高手 2130 2020-11-20 11:00:00

  知名的抗日題材電視劇主角,如雙槍李向陽,雙槍老太婆,燕雙鷹等,都常常使用兩柄盒子炮,大殺四方。比機關槍還厲害。

  這柄盒子炮的品相很完好,搞不好還能開火。韓舟確認拉上保險,退出彈匣,小心將之放回鐵盒,以免走火。

  是個好東西??上]法帶回國內(nèi),因為禁槍。不過,要是國內(nèi)不禁槍的話,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所以,還是嚴格禁槍好。

  韓舟繼續(xù)開車趕往藏寶點。

  夜已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才能到。

  韓舟啃了半個壓縮餅干當晚飯。就著冰冷的水,吃了一片綜合維生素。

  收拾妥當。放平座椅,裹上睡袋,便準備睡覺。

  剛準備合眼,忽然,瞥到車窗外。

  天際,一抹藍綠漸變的瑰麗色彩。

  是北極光。

  所謂北極光,是出現(xiàn)于星球北極的高磁緯地區(qū)上空的一種絢麗多彩的發(fā)光現(xiàn)象,由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fā)或電離而產(chǎn)生。

  北極光沒有固定的型態(tài)、顏色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極光的型態(tài)可分為弧狀極光、帶狀極光、幕狀極光、放射狀極光等四種。而顏色以綠、白、黃、藍居多,偶爾也會呈現(xiàn)艷麗的紅紫色。

  是難得一見的絕美景色。

  尤其韓舟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緯度并不高,能看到北極光的概率很低。

  這就更為難得了。

  韓舟掏出手機,發(fā)了條抖音。

  看到北極光,韓舟突然想起,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叫石頭布的網(wǎng)友,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

  論證華夏先民自北方而來。

  其中一大論據(jù),就是將龍、玉崇拜聯(lián)系起來,結合上古文獻記錄,推測龍玉崇拜的起源,就是先民時常目睹的浩蕩而瑰麗的自然景色——北極光。

  先民們看到北極光,自然生發(fā)出贊嘆之情,便將之想象為偉岸巨大的神獸,并用色澤通透度都相似的玉石雕刻出來,作為崇拜物。

  所謂“龍光玉魄出冰天”。

  玉石,就是凝固的北極光。

  原始的龍,并沒有馬頭鹿角鷹爪等等復雜的形象,簡單樸素,常用玉石雕刻而成,如玉豬龍。在先民的眼中,龍,正是一種驚人巨大而美麗的生物,和特定形狀的北極光極其相似。

  龍、鳳、燭龍乃至鯤鵬的形象,都來自于北極光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

  還論證了古代文獻中的“北冥”“天池”,也即大鯤遨游之地,正是宛若空中之海的北極光形象。

  還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論證,就是麒麟即馴鹿。

  這里僅說兩個論據(jù)。非常精彩。

  一、麒麟自上古以來便是瑞獸,能趨吉避兇,不入陷阱,不墜羅網(wǎng)。

  而麋鹿眼睛構造特殊,有紫外線視力,能夠分辨出不同強度的紫外線。而不同厚度的雪對紫外線的反射率不同。因此,如果雪地中被設下陷阱,便會非常輕易地被麋鹿識別出,而不能起來作用。這和麒麟“趨吉避兇”的特征很像。

  至于為啥后來魯哀公、漢武帝能抓到麒麟。一方面可能是他們沒用陷阱,直接強行抓;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他們居住在齊魯、長安,沒有雪,麒麟(馴鹿)的紫外線視力發(fā)揮不出來。

  二、詩經(jīng)·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傳統(tǒng)的解釋,都很寬泛,無非說麒麟是好的,所以用來類比稱贊公族。

  石頭布則解釋為,從趾,到定(額頭小角),到角(分叉眾多的大角),層層遞進,對應公子、公姓、公族,用來稱贊和祝福別人家族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如果大家看到過馴鹿的角,那種巨大而分叉眾多的形象的話,可能就會覺得這個闡釋確實更為合理,令人信服。

  還有很多其他論證,可能并不是特別嚴謹,但至少很有意思,還算說得通。不一一贅述。

  至于所謂的長頸鹿就是麒麟……這種中古、晚近時代才產(chǎn)生和流傳的謠言,竟然層累成為了很多人的認知,也是咄咄怪事。甚至不值一駁。

  發(fā)完抖音。韓舟看著北極光,合上眼,滿足地睡著了。

  一夜無夢。

  第二天,繼續(xù)趕路。

  一路向北,天氣越來越寒冷,非常寒冷,呵氣成冰。

  中午的時候,望見前方一個小坡。

  被冰雪覆蓋,像是一個小冰山。

  藏寶圖顯示,金色光點就在小坡附近。

  韓舟下車,背包,手持折疊鏟。

  走到小坡前。

  挖了幾下,發(fā)現(xiàn)雪層下的泥土凍的很硬。

  又挖了幾分鐘。

  咔哧。

  輕微的切斷聲。

  像是切斷了頭發(fā)。

  仔細看,發(fā)現(xiàn)是灰色的干枯的毛發(fā)。

  又挖了片刻。

  是一頭小獸。

  已經(jīng)凍干了,但肢體保存的很完整,身體覆蓋著毛發(fā),鼻子很長,兩端長出小小的牙齒,有點像大象。

  小獸的旁邊,可以看到更為粗壯的身軀,被凍土和雪覆蓋了。

  韓舟道:“沒想到,竟然是猛犸象?!?p>  猛犸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象科,猛犸象屬的一種動物。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犸象體重可達12噸。

  猛犸象適應了寒冷的氣候,它曾廣泛分布于包括中國東北部在內(nèi)的北半球寒帶地區(qū),是冰川世紀的一個龐然大物。

  可惜,就在人類文明到來的前夜,約1萬年前,這個龐大而美麗的巨獸種族,徹底滅絕了。

  冰河時代結束,全球變暖,使得猛犸象的食物來源和生存空間都減少,可能是猛犸象滅絕的原因。

  我們的祖先,依靠團體作戰(zhàn)對猛犸象進行的高強度獵殺,可能也是猛犸象滅絕的一大原因。

  總之非常可惜。

  不過,猛犸象雖然滅絕了,但因其曾經(jīng)的繁盛,以及棲息地的氣候寒冷,還是留下了許多遺骸,冰封在冰層凍土之下。

  很多都還保持著原先的樣貌,栩栩如生。

  有象牙,可以賣錢,也招致了許多貪婪的偷獵者。

  肉,凍干了,消消毒煮熟了還能吃,雖然有攜帶遠古病毒的風險,但還是擋不住很多酷愛探險的人,好這一口。

  這些猛犸象的肌肉骨骼都很完整,保存著相對完好的細胞結構。

  也為很多科研機構的“復活猛犸象”之夢,埋下了種子。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