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三祖圣君

三祖圣君

丑怪大王 著

  • 玄幻

    類型
  • 2020-11-18上架
  • 182061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jìn)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1章 何生雨夜渡暗河1

三祖圣君 丑怪大王 2933 2020-11-17 19:49:29

  大唐武宗末年,皇帝信道,追求長生,便廣招天下道法高深之士,入宮講經(jīng),并設(shè)玄館,開道場宣法。

  渝州東一觀道士廣成真人,道法高深,傳說能騰云駕霧,撒豆成兵,還能掐會算,斷人吉兇,在蜀中一帶名氣極大。

  光祿大夫劉玄靖為討好圣上,便千里入川,花了數(shù)月時間,終于在巴縣,尋訪到了正在此處贈醫(yī)施藥的廣成真人--趙煉師。

  彼時,趙真人雖然青衣葛布,一身尋常道袍,但卻是鞋不沾土,衣不帶塵,加上身姿挺拔,足八尺有余,又生的是面如冠玉,渾身洋溢清靈之氣,頗有些仙風(fēng)道骨,讓光祿大夫欣奇不已,敬若神人。

  隨后,劉玄靖講明來意,說當(dāng)今圣上喜愛道法,聽聞廣成真人乃蜀中名士,想邀請入宮講法傳道。

  這位趙真人雖然沒有傳聞中那么神乎其神,卻也有些真本事,但入宮面圣,卻是百般不愿意的。

  雖然是方外之人,但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況且當(dāng)今皇上少年性情,風(fēng)評也頗為不佳,趙煉師剛開始是堅辭不受。

  但這個光祿大夫劉玄靖可也不簡單,因常年伺候皇帝、游走于官場士林之間,嘴上功夫極為了得。

  幾番名、利的游說之后,久在鄉(xiāng)野的趙煉師居然還真的被說動了,一顆凡心也開始向往盛名天下的景象。

  數(shù)日之后,他便隨著劉玄靖回到了神都,面見了當(dāng)今圣上。

  趙煉師果然不似皇帝之前見過的庸碌之輩,陰陽五行道法精深,隨便幾個火法、水法,便讓皇帝驚奇不已。

  而且趙真人還擅長陰符遁甲術(shù),善于演算九宮卦象,推吉斷兇,很是靈驗。

  到后面,皇帝每每大事小事,都要先找他先卜一卦,聽聽卦象所言。

  這個趙煉師也是見微知著,極善觀察人心之人,往往幾句模棱兩可、玄乎其玄的卦象之言,也能引的皇帝頻頻點頭,很以為然,還視其為袁天罡、李淳風(fēng)之類神人。

  僅僅幾個月的工夫,趙真人便已深得皇帝寵信,對他極其依仗,最后皇帝還昭告天下,封其為國師,并建金箓道場。

  也是誠如劉玄靖之言,趙煉師果然在數(shù)月之后,便已名滿天下。

  但人心會變,即便是修行多年的趙真人,在滿朝文武阿諛奉承,名與利的誘惑之下,也開始慢慢腐化墮落。

  為了迎合皇帝的獵奇心理,趙煉師開始網(wǎng)羅各類三教九流,充斥玄館,陪皇帝戲耍,還號稱四奇八十一道。

  而大唐官員們?yōu)榱嘶\絡(luò)諸多道士,更是不惜血本,贈金贈美女,無所不用其極。

  幾年的工夫,就弄的朝廷上下烏煙瘴氣,讓本就羸弱的大唐,朝政更加腐敗,民生更加苦難。

  而趙煉師四年之后推動的“滅佛”事件,更是讓大唐籠罩在一片詭譎的陰影之下。

  此事暫且不提。

  話說大唐淮南道黃州府境內(nèi),有一縣,名“黃”。

  黃縣為江北之地,幅員遼闊,又都是水澤,大小河川湖泊上百,所以盛產(chǎn)魚米,本地之人頗為富裕。

  古時龍屬水,水澤之鄉(xiāng),必有諸多關(guān)于龍的典故,黃縣也不例外。

  那黃縣就有很多以龍命名的地方,就比如這個大龍鎮(zhèn)。

  大龍鎮(zhèn)人口數(shù)萬,乃黃縣諸鄉(xiāng)鎮(zhèn)里面的大鎮(zhèn),民風(fēng)淳樸。

  鎮(zhèn)內(nèi)有一家員外姓何,世居此地,也是書香門第之家。

  何家是本地的富戶,家里有良田百畝,店鋪若干,的的確確算的上是本地的大戶了。

  據(jù)老人說,何家在三代之前,主家還有在朝為官的,蔭及后代,才有如今的盛況。

  何員外今年五十多歲,雖富卻仁,每當(dāng)欠收的年份,不僅會減免佃戶的稅糧,還會贈粥施衣,諸多善舉數(shù)不勝數(shù),是個實實在在的好人,周圍十里八鄉(xiāng)提到何員外,無不拍手稱快,喚一句“何大善人”。

  但何員外雖然妻妾若干,所出卻只有三女一子。

  特別是這個兒子,因為是何家唯一能延續(xù)子嗣的血脈,更是全家的心頭肉,從小就頗受照顧。

  即便說他是集百般寵愛于一身,也是毫不為過的。

  何生今年十八歲,大名換做何元,小名叫做元寶。

  雖自小在全家人的溺愛中長大,但卻絲毫沒有養(yǎng)出驕傲跋扈的性子。

  相反,在何員外詩書禮樂的刻意教導(dǎo)之下,他還是個溫潤有禮的翩翩佳公子,尤其喜歡交朋訪友。

  這一日,正值夏秋交替之季。

  白日里,何生往隔壁梅縣,尋訪好友李生。

  兩人喝酒吟詩,好不暢快,還約定下月要同游梅縣拘龍山,并要同山上后圣觀的小道士繼續(xù)比個高低。

  比什么?不知道,反正除了喝酒吃肉,他們都要和小道士比一比。

  看來他們往日里,沒有少受這個小道士的氣。

  酒過三巡,兩人都有些醉了,便依桌小憩。

  這一覺,直睡到傍晚,還是何生的小仆--阿牛叫醒了他們。

  阿牛是何員外配給何生的貼生小仆,今年十四歲,家里是何家的佃戶,由于乖巧懂事,何生每次出門都會帶上他。

  原本阿牛之前也喚過兩次,但兩人俱都酣睡,怎么叫也叫不醒,只得作罷。

  直到后來,阿牛覺得天色太晚,才下決心搖醒了兩位書生。

  原來,何員外有一條家規(guī),是專門針對何生的--出門游玩,不可在外借宿,必須歸家。

  何生自然知道這條家規(guī)是父親對自己的關(guān)心,自小也從未違背過。

  所以,當(dāng)睡眼惺忪的何生睜開雙眼時,就發(fā)現(xiàn)事情不秒,遂立刻起身與李生告別。

  出門前,李生還給了他們六個燒餅和水,以防路上饑餓。

  可剛出門,天色就轉(zhuǎn)暗,瞬間下起了大雨。

  這是江南夏秋常有的氣候。

  何生與小仆只得再次返回李生家中,拿了雨披和傘,再行出門。

  李生原本打算留宿二人,但想到何家的家規(guī),也只能作罷,好在何家離此地不遠(yuǎn),約莫一個半時辰即到。

  梅縣的路并不難行,畢竟當(dāng)?shù)剡€算富裕,修橋鋪路是本地士紳常行的善舉。

  但行了半個時辰之后,雨開始越下越大,到最后呈瓢潑之勢,路上氤氳朦朧一片,更無其他行人,而燈籠卻早已被水澆滅,再難點著。

  兩人只得借著淡淡的夜色孤獨前行。

  好在兩盞茶之后,雨勢漸小,夜色開始明亮,兩人相依作伴倒也不害怕,便繼續(xù)前行,終于來到了密林。

  密林是一片方圓數(shù)十里的樹林,橫在黃縣和梅縣之間,自古以來,也沒有個正式的名字,后來大家覺得里面的樹木密密麻麻的,就干脆稱密林。

  密林靠近黃縣這邊有一條寬約十丈的渡河,與密林擦肩而過。

  古時,鄉(xiāng)民盛行土墳土葬,而這些山川地勢較好的樹林,便成為了土葬的絕佳場所。

  有道是:四神環(huán)山有貴氣,門前流水得財運。

  為了后世得一福報,附近的鄉(xiāng)民,多把先人的墳安在此處。

  密林里有一條小路,越過渡河之后便直通黃縣,所以白日里,密林倒也是常有行人通過。

  可今夜就大不一樣了。

  雖然此時雨勢不大,但何生兩人剛進(jìn)密林,就感覺一股陰冷之氣撲面而來,渾身一哆嗦。

  白日里,兩人出入密林無數(shù),即便看到一些墳包、黃紙也是不以為意。

  可此時再看那些墳頭,兩人心里都開始生出一絲毛茸茸的異樣之感。

  而且往深處望去,恍惚間還能看到幾縷幽幽弱弱的鬼火,嚇的兩人收回目光,只盯著眼前的小道,相攜而行。

  心有恐懼,腳步也變的輕快,到最后,兩人干脆都跑了起來。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工夫,何生突然頓住了腳步。

  “停下,阿牛,不能走了!”

  阿牛楞了一下,聞言停住了腳步,迷茫的抬頭問自家少爺,“少爺,怎么不走了?”

  何生身體有些發(fā)抖,聲音有些發(fā)顫。

  “阿牛,你看那座墳......”

  看墳?阿牛有些奇怪,心道剛才不是說不再看墳了嘛?

  心里雖然有些不樂意,但還是隨著少爺?shù)哪抗猓聪蛄擞覀?cè)不遠(yuǎn)處的一座墳包。

  那是一座新墳,很突兀,因為墳上沒有任何雜草,連土還是新的,周圍散落著很多黃白色的紙錢,兩支招魂幡耷拉著立在墳的兩側(cè),看來墳的主人是新死不久。

  沒有什么特別嘛?阿牛剛想脫口而出,突然感覺有一絲不對。

  但哪里不對呢?阿牛想不出來,便再次看向了新墳。

  突然,一根招魂幡禁不住風(fēng)吹雨滴,倒在了墳頭上,幡也順勢蓋了上去。

  這一下動靜,嚇的兩人從腳底升起一股直沖頭頂?shù)臎鰵?,然后“啊”的大叫一聲,撒腿往前路跑去?p>  又跑了一盞茶的工夫,兩人身體多了些熱氣,也跑累了,就又停了下來。

  可怪事再次出現(xiàn)在兩人眼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