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足球職業(yè)聯賽只有40余家職業(yè)球隊,并且最多需要1400余名職業(yè)球員,這樣一來,各個省份也會進行博弈性思考:“我們這個省,頂多也就是能搞起來兩三家職業(yè)球隊,頂多也就是七八十名職業(yè)球員,,頂多也就是有那么兩三個球員能入選國家隊,但是我們省有幾千萬乃至上億常住人口,我們省有幾百萬乃至上千萬青少年,那么我們到底該培養(yǎng)誰呢?這個人才該怎么選呢?我們省還有必要大力發(fā)展足球事業(yè)嗎?還有必要建那么多足球學校嗎?還有必要把校園足球開展得那么好嗎?如果我們省大力發(fā)展足球事業(yè),大力開辦足球學校,大力搞好校園足球,這都需要大力投資的,但是大力投資了之后,我們又能得到什么呢?得到一兩家職業(yè)球隊,以及幾十名職業(yè)球員和一兩名國家隊隊員?那么這個投資也太不值了吧!而且,還耽誤人家孩子的前途!那么,我們省還不如把那些投資足球的錢,用于建設工廠、開辦技校,讓孩子們將來都能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呢!”
盡管中國足球存在著地域不平衡的特點,比如說LN省的職業(yè)球員數量就位居全國前列,YN省、GZ省、GS省和JX省等窮省弱省,其職業(yè)球員數量更少一些,不過足球強省和足球弱省在一起博弈的時候,弱省再弱,也會分到一些名額,就像是三十多人商量好了抬一桶10斤重的水,有的人給自己的定位是抬1斤,有的人給自己的定位是抬3兩,有的人給自己的定位是抬1兩,有的人給自己的定位,卻是一點兒力也不出。
另外,引進外援和歸化球員,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中國足球市場的職業(yè)球員需求量相對于人口本就極低,再引進外援尤其是歸化球員,這對于想要投身職業(yè)足球事業(yè)的中國青少年及其家長來說,對他們的‘投資信心’是一個更加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歸化球員,無疑就是一種病急亂投醫(yī)式的飲鴆止渴做法。
也許,會有人把上述這些思考視作是‘勾心斗角’,姑且把這些思考視作是勾心斗角吧,但是呢,在最能盤活一個行業(yè)的市場經濟模式中,這些‘勾心斗角式’的博弈性思考,卻是最不可或缺的,每個人、每個虛擬的‘經濟人’,他們都在思考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樣,所有人才能夠最終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市場經濟。
再說中國的城市與中國足球發(fā)展的關系。
中國的省份如是博弈性思考,中國的城市也是一樣,職業(yè)足球聯賽和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城市們的支持,而在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足球發(fā)展事業(yè)中,每一個城市,也都會思考在足球這個江湖中自己該扮演著什么角色,自己該出多少力,自己該付出多少、投資多少,自己又能收獲什么。
中國許多許多的大城市、中等城市,他們都有實力組建職業(yè)球隊,但是,連很多特大城市級別的省會,都在猶豫該不該維持一支職業(yè)球隊,比如說武漢、長沙、南昌、西安、哈爾濱……更何況其他人口和實力更弱一些的城市。
人在社會上做任何事都要論資排輩的,城市們也是一樣,城市,我們可以把它視作是‘虛擬人’,不同的城市面對著一個行業(yè),都會思考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角色,當那些比自己資格更大的城市都不敢去投身一個行業(yè)時,自己該怎么辦?
即便是排除港澳臺三地,中國還有31個省級單位,31個省級單位,只有40多家職業(yè)足球隊和1400名職業(yè)球員,平均每個省級單位最多1.5家職業(yè)球隊和40余名職業(yè)球員,國家隊有23名隊員,還不夠一個省分一個,大陸31省市區(qū)平均擁有4000萬以上的人口,這么多人口,平均下來還分不到一名國家隊隊員,平均下來也只有1.5家職業(yè)球隊和40余名職業(yè)球員。
省猶如此,市何以堪,一個省平均都只能分到這么點兒名額,更何況是省下面的市,這就導致中國的城市更加沒有發(fā)展足球的積極性。很多人經常批評說,歐洲的比利亞雷亞爾和歐塞爾只有幾萬人口,他們的球隊也能夠打進歐洲冠軍聯賽,但是中國的很多百萬人口大城市,卻連一支職業(yè)足球隊都沒有。
這種批評對于中國的城市來說就太委屈了,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的百萬人口大城市數量,總共有130座,比所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加起來還多,而中國的‘50萬+人口城市’數量,以及‘10萬+人口城市’數量,也能夠與所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總和相媲美。先說百萬人口大城市,中國共有130座,但是中國的職業(yè)球隊數量,只有40多家,這40多家球隊的數量,讓那130座百萬人口大城市怎么辦?
比如說HEN省的洛陽、開封、南陽、商丘,JS省的常州、南通、徐州、淮安,HEB省的HD、保定,GD省的汕頭、湛江、茂名,他們不是不想組建自己的職業(yè)球隊,問題是輪不到他們來組建,他們把職業(yè)球隊組建起來又該何去何從?他們的職業(yè)球隊,在中國的職業(yè)聯賽體系中,又該處于什么地位?又該扮演什么角色?他們又能通過組建職業(yè)球隊得到什么好處?
經過一番博弈性思考之后,中國的大多數百萬人口大城市,對于組建職業(yè)球隊都沒什么興趣,因為他們認為,那樣做他們得不到什么好處。百萬人口大城市尚且如此,更何況50萬-100萬人口的城市,以及10-50萬人口的城市。
中國JX省的10萬+人口城市的數量,就比整個西班牙還要多,西班牙有90家左右的職業(yè)球隊,JX省只有一家,所以,西班牙幾萬人口的城市也有機會組建職業(yè)球隊,但是JX省除了省會南昌之外,還有哪個城市有勇氣和興趣組建自己的職業(yè)球隊?
對于每一個人人口超過50萬的中等城市來說,它們在足球方面的心理訴求,都是要求自己城市的球隊必須成為頂級聯賽球隊,哪怕是弱旅也行;對于每一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來說,它們在足球方面的心理訴求,都是要求自己的球隊必須成為頂級聯賽的勁旅;對于每一個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來說,它們在足球方面的心理訴求,都是要求自己的球隊必須成為頂級聯賽的豪門、以及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如果在足球聯賽體系中達不到心理訴求,那么,所有的城市都不可能拿出全部的力量發(fā)展足球。
而且,一個足球聯賽系統(tǒng)它所在的國家或地區(qū),‘500萬+人口特大城市’最多只能有三個,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山不容四虎理論’所決定的,在此,作者將一山不容二虎,改為一山不如容四虎。一個山里面,最多最多只要能有三個‘老虎’,‘老虎’多了之后,就將會嚴重影響這個山里面的‘生態(tài)平衡’。
比如說,要建設一個‘單一足球聯賽體系’,在這個足球聯賽體系所在的地區(qū),擁有BJ、天津和SJZ三個特大城市,就已經是特大城市數量的極限了,擁有上海、南京和蘇州這三個特大城市,以及擁有廣州、深圳和香.港這三個特大城市,擁有東京、大阪和名古屋這三個特大都市圈,也都已經是特大城市數量的極限了,再多一個,就將會嚴重影響這個足球聯賽體系的‘生態(tài)平衡’。中國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就有20個左右,這么多特大城市擠在一個足球聯賽體系里面,所有的特大城市都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都不敢全力以赴發(fā)展足球。
因此,可以說,中國雖然名義上擁有上千個‘10萬+人口城市’,但實際上,這其中絕大多數城市,與職業(yè)足球都是徹底絕緣的,面對足球,中國絕大多數城市都會選擇退縮,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城市會逆流而上,雖然這極少數城市足夠英勇,但是對于整個國家的足球行業(yè)來說,卻也是無濟于事,因為,整個國家只需要那么些職業(yè)球隊,大中城市和小城市都‘逆流而上’了,職業(yè)聯賽怎么辦?國家足協怎么辦?
其實也有辦法,那就是增加職業(yè)球隊的數量,當然,這個問題不在本章的討論范圍之內,在下一章,作者將會詳細討論這一問題,所以,欲知后事如何,還是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