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更名易玄 大殿議事(求推薦票)
此時(shí)乃是商議政事的時(shí)間,白曉易徑直來到議事大殿。
殿中姬昌坐在上首,姬發(fā)則是坐在側(cè)下方,文武大臣皆在。
白曉易來到姬昌下方躬身施禮道:“孩兒拜見父王!”
姬昌笑道:“邑考,你來了,坐吧!”
白曉易起身道:“父王,孩兒如今拜入昆侖元始天尊門下,得師尊賜予道號(hào)易玄,以后孩兒便以易玄為名?!?p> 姬昌聞言怔了怔,隨即大喜道:“好,好,好!能拜入天尊門下,此乃你之福也,遵從師命,理所應(yīng)當(dāng),易玄,坐吧!”
?。ㄗ?,自此之后,白曉易、伯邑考不在作為主角名字,出現(xiàn)在文中,只有一個(gè)易玄!)
易玄亦不客套,走到一旁坐下。
眾文武大臣施禮齊聲道:“臣等拜見易玄大公子,恭喜大公子拜入天尊門下?!?p> 易玄笑道:“諸位亦無需多禮,你們接著議事吧!”
眾人紛紛起身,散宜生看了看易玄出列施禮道:
“主公德貫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歸周,萬民得以安康,百姓無不瞻仰。
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得歸西岐,真如龍歸大海,虎復(fù)深山。
而紂王肆意妄行,昏庸無道,殺妻誅子,制炮烙蠆盆,醢大臣廢先王之典。
造酒池肉林,殺宮嬪,偏聽妲己之讒言,播棄黎老,拒不聽諫,誅殺忠臣,沉湎酒色。
謂上天不足畏,謂善不足為,一意荒淫,不知悔改,臣料朝歌不久將屬他人矣。
臣以為,今西岐雄兵四十萬,戰(zhàn)將六十員,正宜殺進(jìn)五關(guān),圍住朝歌。
誅殺費(fèi)仲、妲己,廢棄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忿,解救百姓于水火。”
易玄聞言頓時(shí)對(duì)散宜生頗為無語,想必此話他早已想好,只是一直未敢說出來。
今日他見到自己來了,方才有膽說出來,看來是上次在十里長亭力挺他一次,讓他膽氣壯了不少。
姬昌聽完臉色微沉道:
“孤以為卿乃忠義之士,西岐亦是賴之以安。
今日出此不忠之言,豈非先自處于不赦之地,卿怎可說出此等忤逆之言?
大王乃萬國之元首,縱然有過,臣且不敢言,怎可以下犯上,伐君之過?
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為人臣子者,先以忠孝為首,豈敢忤逆君父哉?
孤因直諫于君,故而囚孤于羑里,雖有七載之困苦,乃是孤之罪也,怎敢歸善于自身,而怨恨于大王?
古語有云,君子見難而不避,惟天命是從也。
今孤感大王之恩,得以重歸西岐,孤正當(dāng)早晚為之祈祝。
但愿八方寧息兵戈,萬民安居樂業(yè),方是為人臣子之道。
孤如今奉公守法,不肆意妄為,不違背仁德,以盡臣節(jié)。
任大王肆行狂悖,天下諸侯自有公論,孤何必自恃兵強(qiáng)馬壯,帶頭伐紂,豈非自取滅亡?
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五倫之中惟有君親恩最重。
百行之本,當(dāng)存忠孝義為先,孤既已歸國,當(dāng)以教化為萬民為責(zé),國富民豐為務(wù)。
則百姓自受安康,孤與卿等共享太平,耳不聞兵戈之聲,眼不見征伐之事,身不受鞍馬之勞,心不懸勝敗之?dāng)_。
但愿三軍,無身披甲胄之苦,民不受驚慌之災(zāi),即此是福,即此是樂。
又何必窮兵黷武,勞民傷財(cái)?從今而后,卿切不可逆理悖倫,豈是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散宜生聽完姬昌之訓(xùn),只得無奈的頓首謝之,不著痕跡的看向易玄,見其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閃過一絲無奈之色,退了回去。
易玄自是看到了散宜生的神色,卻是一句話也沒說。
時(shí)機(jī)不到,此時(shí)說亦是無用,姜子牙都還沒來呢?
姬昌道:“孤尋思西北正南欲造一臺(tái),名為靈臺(tái),可以觀災(zāi)祥之兆,孤又恐勞傷百姓,非孤之所愿。”
散宜生道:“主公造此靈臺(tái),既為觀災(zāi)祥而設(shè),乃是為西岐之民,并非為游觀之樂,豈可言勞民之說?
何況主公素來仁愛,功及昆蟲草木,萬民無不感恩戴德。
主公出示公告,西岐萬民自然樂從,若主公不愿白用民力,給工銀二錢便是。
由民眾自愿出力,工具自帶,不強(qiáng)求于民,便可兩全其美。
何況又是為西岐萬民觀災(zāi)祥之用,民眾何樂而不為?”
姬昌聞言大喜道:“如此甚好,大夫此言甚合孤意,便由散大夫安排此事?!?p> 散大夫躬身領(lǐng)命,姬昌道:“眾卿,可還有事要議?!?p> 眾臣聞言盡皆沉默。
易玄起身施禮道:“父王,孩兒有事,需得與父王和諸位商議。”
姬昌笑道:“易玄,你且言來?!?p> 易玄自信道:“父王,孩兒有一法,可將苧麻、大麻、樹皮、麻屑、破布、禾桿、竹子等物。
通過淘洗、碾碎等數(shù)次處理之后,可制成代替竹簡(jiǎn)、布帛,用于記載文字之物,稱之為紙。
相比常用之竹簡(jiǎn),輕薄了數(shù)倍,易于制作,且頗為廉價(jià)。
書寫更為方便,字跡不易脫落,攜帶保存極為便利?!?p> 姬昌與諸位文武大臣聽完,先是沉默了半晌,隨即便是議論紛紛。
“散大夫,你見識(shí)廣闊,可曾聽聞此物?”
“在下雖是自幼熟讀群書,卻從未聽聞此物,或許乃是大公子自天尊處得來之異法,乃是仙人之法,豈是凡俗之人能得知?”散宜生搖頭道。
易玄面帶微笑,看著眾人議論,亦不多言,片刻之后,眾人逐漸靜下來。
散宜生道:“大公子,敢問此法可是真切?”
易玄點(diǎn)頭道:“千真萬確,此等大事,豈能妄言?”
姬昌方才一直沉思,聞言大喜道:“易玄,此法乃是利于萬民,福澤萬代之異法,于天下蒼生,乃是功德無邊之幸事?!?p> 易玄笑道:“父王,此法雖是奇異,制作之法卻是不難,常人亦可制作。
只需尋一近水之地,建造作坊,收集相應(yīng)材料。
需得張貼告示,先招納民眾百人,每日給以工銀。
作坊造好之后,即可制作,日后可視情形再行擴(kuò)建。
作坊構(gòu)造圖紙,孩兒會(huì)盡快繪制,此次前來便是與父王商議,準(zhǔn)備傳下此法,父王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