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能或是否?
隨行的雷震子見此情景,急忙飛奔而去,不多時便返回,身后跟隨許多兵卒,搬來一些勞工們制作的椅子、凳子。
他先請姬昌坐下,隨后再給易玄擺下椅子,眾兵卒則是給眾文武發(fā)放凳子。
隨后雷震子帶著兵卒,迅速遠離作坊,他此舉讓姬昌亦是頗為欣慰,微微點頭贊許。
如此一來,造紙作坊變成了臨時之朝堂。
易玄也沒想到,雷震子竟然還有如此細心的一面,倒是覺得有些意外。
在易玄的印象之中,雷震子手持黃金棍,除了打還是打,一路打、打、打,直到封神結束為止。
加之封神之中女仙本就不多,不論是在原著之中,還是電視劇之中,以雷震子怪模怪樣之容貌,也無任何可能與女仙人有曖昧之情,絕逼是鋼鐵直男一個,堪稱是猛男之中的戰(zhàn)斗機。
眾文武坐定之后,大將軍南宮適起身道:
“主公,大公子,我西岐之地,盡皆仰仗主公仁德,方得以安,倘若有人不遵從,需得問過臣手中之刃。
不論大公子有何良策,若是能使得西岐百姓安康富足,盡管直言便是,何須顧慮?”
易玄聞言頗為無語,眾文武之中,九成以上皆是武將,僅有一成文臣,真正能拿主意,可堪一用的文臣,唯有散宜生而已,其他人不提也罷。
在這個時代,百姓遠不到認清文化知識重要性的時候,最關心的乃是如何耕種更多的地,得以吃飽肚子,勞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識文認字又不能填飽肚子,而且竹簡也屬于貴重之物,又無先生教授學識,因而九成九皆是目不識丁,不懂禮法之人。
姬昌麾下,四賢八駿三十六杰,皆是武將,因而散宜生頗受姬昌器重。
姬昌并未出聲,而是側頭看向易玄,易玄正色道:
“南宮將軍,我知你武藝高強,素來勇猛,不過,此事乃是針對我西岐之人,若是有人不從,南宮將軍手中利刃,能否對親人朋友揮下?”
南宮適聽完臉色微微一變,他身為大將軍,本就是貴族出身,親人朋友之中,多是達官貴族。
他話雖是這般說,但是讓其真的下手斬殺,不遵號令之親友,卻又如何能下得去手?
南宮適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拱手道:“但凡主公旨意,臣下絕無推脫,手不留情?!?p> 易玄一聽此言臉色微黑,他沒想到南宮適竟然會玩起太極來了,還這般信手拈來,嫻熟無比。
果然,他能混到大將軍之位,又豈會是滿腦子肌肉,莽撞無腦之輩?
南宮適乃是封神之中的一員福將,氣運堪稱逆天,諸多半仙、真仙、金仙,甚至大羅皆是尸骨無存。
而南宮適敗陣數次,還曾被對方活捉,卻是猶開掛一般,愣是不傷絲毫,直到武王伐紂結束,成為西周開過元老之一。
易玄瞅了瞅神態(tài)自若的南宮適,并未言語,皮球是踢給姬昌的,他也不想多言。
倘若姬昌改革之心堅定,他便細說改革方案,若是不堅定,他也懶得費心費力,只需想辦法提高百姓耕種效率,增加糧食產量即可。
在此時改革制度難度不小,畢竟世人的思想與理念,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
姬昌似乎早已猜到南宮適會有此言,并無半點意外的神色,抬眼看向散宜生問道:
“此事關乎我西岐無數黎民百姓,能否安康富足,以及難以計數之貴族利益,更關乎我西岐能否和平安穩(wěn),散大夫以為如何?”
散宜生起身道:“前些日子,大公子曾對臣言之,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盛,國盛則民安,民安則天下太平。
如今想來依舊猶如洪鐘震耳,至今不敢相忘。
臣認為既然大公子提出此議,想必對于貴族之流,必然另有安排,斷然不會讓我西岐因此而生亂。
因而,臣以為大公子言之有理,若是能使得西岐百姓安居樂業(yè),成為全天下之樂土,我等理應不遺余力,支持大公子變革之法?!?p> 姬昌聞言沉思了片刻又問道:“眾卿可有異議?”
眾文武盡皆沉默,顯然還有不少人,懷著觀望的心態(tài),此時易玄并未言明具體變革之法,無人知道如何變革。
姬昌接著肅然道:“眾卿若無異議,孤讓易玄言明變革之法,主司記載之人,需得記載于冊。
在未確定實施之前,任何人不得宣揚變革之事,若有私自泄露者,孤亦無情可留。”
眾文武聞言皆是臉色凜然,同時心中亦是略微詫異,西伯侯素來仁慈,甚少對臣下說出此等嚴厲之語。
易玄掃視了眾文武一圈正色道:
“我知諸位之中,有半數以上乃是貴族出身,我之前雖未言明變革之法細節(jié)。
卻亦有牽涉到貴族之意,諸位心中難免遲疑,亦是人之常情,合乎于理。
不過,諸位可曾想過,民何以壯?兵何以精?國何以強?
我知在場諸位多是武將,便先由諸位熟知之兵卒言之。
將士之職責,乃是遵從號令,率領兵卒,戰(zhàn)場殺敵,馬革裹尸,衛(wèi)國保家。
兵者,乃安國之本,兵來自于民,民若是因家境貧苦,自小便饑無果腹之物,寒無蔽體之衣。
從而導致體魄孱弱,先天不足,病患纏身,如此病弱之民,何以為兵?何以為精兵?
若是國無精兵猛將,如何震懾于內,御敵于外?又如何護衛(wèi)國之尊嚴?民之安樂?
屆時國將不國,內亂必生,外敵虎視,必然亡國也。
諸位或許認為我西岐此時兵強馬壯,不懼任何諸侯征伐。
認為我西岐如今內無戰(zhàn)事,外無強敵,百姓安樂。
認為我之言語,乃是危言聳聽,夸夸其談,心中不以為然。
我在此可明確告知于諸位,諸位所認為之兵強馬壯,百姓安樂。
其實在我看來,僅僅是相比其他諸侯,略微強上一籌而已,并無壓倒性之優(yōu)勢。
諸位或許還以此微弱之優(yōu)勢為榮,甚至沾沾自喜,心生自豪之情,莫非諸位之能僅限于此乎?
我認為諸位之能并非僅限于此,若是有一支體魄強悍,武技嫻熟之精兵,交于諸位將軍。
請諸位將軍大聲告知于我,能否帶領這支精兵,做到以一敵十,以十擋百?能或是否?”
最后一句話,易玄聲音提高了一倍,震得眾文武皆是微微一怔,隨即齊齊起身大聲喊道:“能,能,能!”
在此時,諸將不論能不能,亦無法否認,否則豈非成了廢物之流?
不論何時,當著眾人之面,沒有任何人會輕易承認自己是廢物,此乃亙古不變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