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p> 高仁厚攜大勝之勢從峽路返回,可謂春風得意,當他登上高處,望著自己統(tǒng)率的軍隊綿延十幾里山路不止,旌旗蔽天,輜重相連,甚至忍不住即興賦詩。
他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蕩平了峽路四州三十一縣。
他為朝廷恢復了與東南各地的聯(lián)系,為朝廷重新打通了生命線。
他的大軍所到之處,所有匪賊要么四散躲藏,要么跪地求饒……
而更讓高仁厚欣喜的是,田令孜和陳敬瑄沒有食言,就在他的大軍還在返回渝州的路途中,他已經(jīng)從田靈兒那里得到消息,朝廷已向東川節(jié)度使楊師立發(fā)出詔令,將其從梓州調離,入朝拜尚書右仆射。
尚書右仆射,官居二品,月俸千石,但沒人會眼紅這個職位,因為天下的形勢已經(jīng)變了。
曾幾何時,大唐的官員們都盼著能入朝為官,哪怕是一州刺史,也得在南衙各署的小監(jiān)丞面前點頭哈腰,現(xiàn)如今,朝中高官們紛紛上書請求外調,只求能在地方上獲得實權。
所以楊師立的反應也不出人意外,幾乎在朝廷的詔書下達的同時,他斬殺了宣旨的使節(jié)和東川監(jiān)軍宦官,并發(fā)布檄文,公布田令孜和陳敬瑄十項大罪,公然謀反。
而后自封“討逆大將軍”,揚言發(fā)兵成都府,要清君側。
當然只是揚言,楊師立派出的軍隊分別攻向了綿州、劍州、閬州等地,要將東川各州內部的朝廷勢力全部鏟除。
他的目的始終是割據(jù)東川而已。
而在得知楊師立謀反后,朝廷任命陳敬瑄為劍南三川都指揮使,兼招討使、安撫使、處置使,命他出兵平賊。
陳敬瑄接受了這些官職封號,自然也不會出兵,他所做的只是從朝廷那里討來一份加授高仁厚為東川留后的任命書,然后坐等高仁厚自己去解決東川的問題。
陳敬瑄心里很清楚,楊師立不可能是高仁厚的對手。
當然,如果楊師立真有本事,能夠給高仁厚制造點麻煩,他只會更加開心……
來給高仁厚宣旨的依然是田靈兒,不過這次,將加蓋寶印的“東川節(jié)度留后”的敕牒交到高仁厚手里后,田靈兒就立即告辭返回成都,沒有再留在軍中陪同。
因為這一次高仁厚是給自己打地盤,積極性必然很高,根本不需要他的監(jiān)視或催促。他得趕緊回到田令孜身邊,在那里,他還得和幾十位義弟們爭寵。
高仁厚收到討伐東川詔令的第二天,也是他回到渝州城的第十天,沒有絲毫耽擱,立即召集屬下各部大小將領共商大事。
此次兵出東川對高仁厚來說意義非凡,絕不容失,必須得讓所有將領收到他的決心,所以連呂兵這樣的下層校尉也得以列席旁聽。
所有將校到齊后,高仁厚先是為此次平叛峽路匪寇做結,大封賞賜,連駐守渝州的歸義都也得到了不菲的賞賜。
史東這時低聲對身旁的呂兵道:“給我們賞賜,便是要我們去賣命?!?p> 連史東都明白這個道理,呂兵自己也心中明了。
封賞畢,一名頭套枷鎖、手腳串在鐵鐐里的消瘦漢子被四名士卒抬出來,仍在眾將士面前。
這人便是峽路十萬匪賊的首領韓秀升。
他終究還是沒能逃脫,被親信的部眾出賣了行蹤,然后由高牙內領軍從深山里搜了出來。
“韓秀升,你本為涪州刺史,乃朝廷命官,深受皇恩,卻偏要逆天行事,聚眾叛亂,辜負了圣上和朝廷的恩德,也落到了今天這個下場。本帥問你,你可知罪?”高仁厚正氣凜然的聲音從前方傳了過來。
史東和呂兵是低階校官,排在集會將領們的最外層,可以很方便的私下交流。史東此時就又問道:“呂兄,你說高都帥這時把韓秀升帶出來,是何用意?”
用意其實并不復雜,呂兵當即就能想得出來:“史兄沒聽說嘛,東川楊師立已公然謀反,朝廷肯定會派高都帥前去征剿,可能剿賊的圣旨已經(jīng)到了高都帥的手里,所以他這時候把韓秀升拉出來,無非是想讓我們看見當反賊的下場,明白出征必勝的道理,從而鼓舞軍心?!?p> “原來如此……”史東拍著大腦袋,“我怎么就沒想到呢,還是呂兄考慮得全面?!?p> 呂兵正要回復,這時韓秀升張口了。
雖然穿著囚衣,頭發(fā)蓬亂,滿臉將死之人的木然神色,但韓秀升看著卻不像一個匪寇,更像一個落魄文人。
他掙扎著從地板上爬了起來,努力抬高他的腦袋,奮然道:“自大中皇帝以后,天下便再無公理,人間也再無正道。朝廷腐朽,綱紀敗壞,地方藩鎮(zhèn)割據(jù),各自為王……這樣的世道,我韓秀升看不透,也不想看透,我只知道,事成便是正義之師,事敗便是盜匪。如今,我既已失敗,要煮、要烹、要剁,全憑高都帥的心意,韓某絕無二話!只是,高都帥又何苦將我?guī)蟻?,折辱我呢??p> 這樣的回答顯然出乎了高仁厚的意外。
下面的將校們也起了一片喧鬧聲,呂兵聽見身邊的史東甚至為韓秀升叫好:“沒想到韓賊也是條漢子!”
高仁厚最后也沒有選擇反駁,或許是他無法反駁,只令人將韓秀升帶下去,押往成都府交由朝廷處置。
雖然上一個環(huán)節(jié)效果不盡如人意,但該進行的環(huán)節(jié)還得繼續(xù)進行,高仁厚又命人領出圣旨,當眾宣讀了朝廷對他的任命,和派他領兵征討楊師立的決議。
圣旨剛剛念畢,高仁厚本部將校立即山呼海嘯,齊齊離席,恭賀都帥高遷。
黃頭軍、青衛(wèi)營、歸義都等部將校見狀,也只得離席恭賀,只是他們恭賀的聲音自是要小了許多。
隨后,高牙內離席站了起來,面朝眾人大聲道:“楊師立算個什么東西?當年在長安神策軍中,誰不知道他又號‘楊蜜嘴’,專以溜須拍馬見長。還有他這個東川節(jié)帥的位置是怎么得來的,‘擊球賭三川’的故事,大伙都是心知肚明。且不說他去了東川后眾人心里不服,他居然還不知滿足,還敢起兵謀反?就這樣一個小小蟊賊,何須如此興師動眾,父帥撥給我一千兵馬,只需半個月,我必破梓州,生擒此賊!”
高牙內這番話又引來了高部將校的一片歡呼。
呂兵也不確定這是否是高仁厚提前安排好的招式,只是從效果上來看,似乎并不理想,除了高仁厚本部將校,其余各部幾乎無人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