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大明后穿越時代

大明后穿越時代

雁于飛87 著

  • 古代言情

    類型
  • 2022-07-31上架
  • 219037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1、家世

大明后穿越時代 雁于飛87 4932 2022-07-30 20:53:51

  多年以后,已經貴為皇后的楊玉華回首往事,仍然會慶幸那天冒失的打開那扇門。

  盡管后果和初衷其實南轅北轍。

  有時也會想,如果那天沒有打開那扇門,自己的命運又會是如何。

  沒有如果。

  也許在她輕率地揭下面具的那一刻,很多事情就已經注定。

  玉華本名適容,字瓊章。“玉華”這個字是她的丈夫、如今的隆慶皇帝御賜的,從此天下口耳相傳,原來的名字倒沒多少人記得了。

  適容生于孝宗弘治二十六年正月初六,父親楊廷和字介夫,號石齋,去年秋入閣為弘義閣大學士。此時排在他前面的還有李東陽、倪岳、王鏊、謝遷、梁儲。

  廷和自幼以神童著稱,十三歲入翰林院,大學士彭時奇其才,將孫女許給他。建極二十一年進士第三,年十九,此后仕途通達,從翰林院編修到翰林院學士、禮部右侍郎,升詹事府詹事,深得寵眷。

  此前廷和已有四子二女,其中長子楊慎青出于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十歲為翰林院秀才,侍奉皇太子讀書,后來又得到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的賞識,以“小友”相稱,命其受業(yè)門下,如今已經是名滿天下的青年才子;長女德容被冊封為哲親王祐楎妃,次女秀容嫁給了原兵部尚書余子俊的孫子、太學生余承勛。

  楊廷和整天忙得團團轉,自然沒多少時間陪家人,不過半百之年又生了個女兒,倒也高興,抱了抱,吩咐家人好生侍奉,便又去忙了。相比之下,去年會試落榜的長子楊慎更讓他操心。

  去年二月,二十一歲的楊慎參加會試,不料卻名落孫山。后來皇太子和李東陽分頭打聽了才知道,主考官王鏊、梁儲已將楊慎的文章列為卷首,不料燭花竟落到考卷上,將試卷燒壞,無法奏答天聽。

  玉華出生的第二年秋,正主持纂修的《四庫全書》的集賢院大學士程敏政去世,非大學者不能當此重任。于是建極殿大學士李東陽主動請纓,接過了這項偉大的工程;此前倪岳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王鏊接任首輔。

  次年,楊慎再次赴考,果然考取狀元。

  不久武英殿大學士梁儲因兒子梁次攄殺戮百姓被奪職為民,廷和進位為武英殿大學士。

  也就是這年冬天,廷和的父親楊春去世。建極以后因為地域廣袤而且嚴重缺官,慣例閣臣和地方官員奪情,但廷和再四上書懇求終制,最后皇太子出面讓他留下,這才由廷和的弟弟廷儀等和楊慎除官守孝,扶老人靈柩回鄉(xiāng)安葬。

  紹治改元,適容也到了該進學的年紀。

  建極以來的規(guī)矩,在外三品官以上要將子女送京進學,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則送子女各一人送進學,當然翰林官不受品級限制;如果兒女都已經年長,可以送孫子女。其中男丁送育才學院,女子送清華學院。兩所學校都是九年制,也就是不管能不能考中功名,九年后都要畢業(yè)離校,當然通過學校的畢業(yè)考試,就頒給畢業(yè)證;不能考中,就頒給結業(yè)證,三年內允許補考。拿到了畢業(yè)證,就有授官和指婚的資格。在校期間,都得住八人間的集體宿舍,不能帶丫頭小廝——當然這也就是規(guī)定上的,實際上大多數(shù)在京官員選擇每天派人接送孩子。

  育才學校的成材率不好說,畢竟不遠處就是國子監(jiān),那里才是天下精英的搖籃;但是清華學院卻是貴婦的搖籃,皇妃王妃郡王妃及誥命夫人層出不窮。

  德容早就占用了入學的名額,因此適容只能在家里進學。楊慎孺人王妍是楊廷和同年進士王溥的女兒,知書識禮,親自教妹妹和兒子讀書。

  紹治四年三月,余承勛考取二甲第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楊惇則考取三甲進士,外放景泰;八月,李東陽向朝廷敬獻了《四庫全書》后去世,楊慎參加完老師的喪禮,回家還要主持母親喻夫人的喪禮。

  成婚次年,彭夫人生下女兒玉容后不久去世,玉容也五歲夭折。楊廷和又續(xù)娶了云南右參政黃明善之女黃媛。黃媛才貌雙全,夫妻恩愛,卻是子嗣艱難,成婚數(shù)年無出,于是納蔣氏為妾。次年,黃媛生長子楊慎,后來又生二女;蔣氏則相繼生下楊惇、楊恒、楊忱三個兒子。

  弘治十六年正月,黃媛因病去世,不久廷和的母親葉太夫人去世,當時最年長的楊慎也不過十二歲。

  楊廷和帶著兒子扶母親靈柩回鄉(xiāng)安葬,還未服滿,蔣氏去世;便續(xù)娶喻氏,后來又納余氏為妾,也就是適容的母親。喻氏溫柔賢惠,可惜無出,于是將幾個孩子都視若己出。

  依照楊廷和的身份,只要不出意外,將來陪葬永陵是不成問題的,因此喻夫人和彭夫人黃夫人一樣,靈柩沒有運回故鄉(xiāng),而是暫時停放在寺廟,以備將來合葬。

  禍不單行,喻夫人的后事還在辦理,耕仁因患猩紅熱夭折,年僅8歲;緊接著,王妍因患肺癆去世;不久,王妍的母親也抑郁去世。

  接二連三的噩耗讓楊家上下措手不及。楊廷和忙著朝廷的事,在書房里坐了一夜又走了,留下楊慎一邊抹淚一邊料理家事。

  守滿三年,剛出孝就碰到一件大事——紹治七年,工部尚書黃珂之女黃峨考取了貢士。

  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紛。

  前面已經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女舉人,如今又來一個女進士,還要不要人活了?

  無數(shù)人跑到孔廟甚至左順門撼門而哭,被一貫溫文儒雅的皇帝發(fā)作了一通后,這才老實了。

  黃峨最終考取了三甲進士。事實上,一甲或者三甲都不重要了,石破天驚的第一個,注定了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大家相互議論著,程月華當年只是臨時趕鴨子上架,這個黃峨可是有備而來——憑借她的家世才貌,王妃郡王妃都不在話下,偏偏跑來參加科舉,不知道存的什么心思。

  楊廷和和黃珂都是四川人,楊家是新都人,黃家是遂寧人,相距不遠,算得上同鄉(xiāng);因此關系相當密切。當年楊慎考中狀元,策馬游街,拜了主考后,還曾經到黃家拜訪。因黃珂不在家,故僅派人送去拜貼。

  如今黃峨考中了進士,楊家兄弟也登門道賀。因為是女子,還特地帶上了適容??吹矫辈鍖m花、身披錦袍站在眾人中間神采飛揚的黃峨,適容突然覺得那才應該是自己的方向。

  楊廷和和楊慎父子先后喪妻,偌大的學士府沒有女主人。廷和連續(xù)三次喪妻,實在心累,加上國事操勞,沒有心思續(xù)娶,于是讓余氏暫時管理家務。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楊慎連喪嬌妻愛子,郁郁寡歡,廷和實在擔心兒子的狀態(tài),咂摸著再給兒子尋一房好妻室。

  這才是得來全不費工夫,那天和黃珂散值回家,說到兒女們的事,都覺得鬧心。

  黃珂臉上有點不自然:“男兒無妻便無家,用修喪偶三年,該續(xù)娶啦。”

  楊廷和也覺得難受:兒子的脾氣秉性他知道,等閑人進不得他的眼睛,但是才貌雙全的女子,自有好去處,何必給人續(xù)弦?

  黃珂笑道:“小女黃峨,頗有幾分才貌,不知可入得令郎法眼?”

  楊廷和一怔:“鳴玉兄,我可是認真的。”

  黃珂笑道:“我也沒跟你說笑。”

  看楊廷和一臉難以置信,黃珂索性跟他交底:原來黃峨至今未婚,就是因為看中了楊慎,立誓非楊慎這樣的大才子不嫁;甚至跑去參加科舉,也是想學楊慎金榜題名。

  當年楊慎高中的時候,到黃家拜訪,沒有見到黃珂,但那一紙拜帖,卻徹底征服了黃峨的少女心;但是楊慎已有妻室,而且夫妻恩愛。以黃家的門第,黃峨不可能給人做妾,更不能咒人家妻子早死。她跑到尼姑庵里住了三年,還是黃珂不忍心,把她扯回來讓她去考科舉。

  如今楊慎成為鰥夫,讓黃峨真正看到了希望。

  楊廷和沒有想到居然有這樣的事,黃峨的才貌他當然知道,他還是殿試讀卷官之一,當下很爽快的答應了婚事。

  回家和楊慎說起這件事,楊慎已經見過黃峨,知道她才貌雙全,卻沒想到她居然對自己情根深種,當下嗟嘆不已,當即允諾。

  楊慎是再婚,黃峨?yún)s是初嫁,不能委屈人家。楊家沒有女主人,但婚事總要有人來操辦。余氏的身份不夠,但楊惇、楊恒、楊忱都已經成婚,楊惇帶著妻子外放,兩個媳婦被楊廷和叫到跟前耳提面命了一番,楊慎也告假回家操辦。

  楊慎和黃峨的婚事極為隆重。盡管京城從來不缺貴人,隔三差五就有王侯娶妻嫁女,但是成婚當日,京城百姓還是涌上街頭,觀看天下第一才子和天下第一才女的婚禮盛典;朝中公卿也紛紛登門道賀,夸贊“閣老兒媳狀元妻,尚書千金進士身”的絕代風采,甚至皇帝皇后還派遣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張彩前來道喜,厚加賞賜。

  楊慎夫婦的婚禮很長一段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貴婦們偶爾也說起楊學士那個小女兒。雖然還年幼,但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將來一定是個絕代佳人;而且知書識禮,不知道誰家的小子有福氣。

  楊家的遺傳實在很好,好得驚人。楊廷和和楊慎這對歷史聞名的天才父子不說,楊春是建極二十四年進士;次子廷儀是弘治十六年進士,三子廷平在兩年后考中了舉人,四子廷簡未婚而沒,五子廷宣又在三年后考中了舉人,六子廷歷是太學生,七子廷中則在老家進學。

  楊慎的三個弟弟比不上大哥,但也著實出色:老二楊惇字用敘,號敘庵,十七歲和大哥楊慎同舉舉人,歷史上嘉靖二年考上進士,這回只比大哥晚了三年;老三楊恒字用孚、號孚庵,老四楊忱字用貞、號貞庵,都有才名。

  不但如此,楊家的美貌同樣出名——惜字如金的史書專門記述了一筆廷和“為人美風姿”,楊慎同樣身長偉岸,美目長髯;大姐德容在女校就以才貌聞名,二姐秀容同樣名滿京城。

  有這樣的遺傳,適容美貌出眾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黃峨已經授官文林館待詔。不過文林館和其他衙門不一樣,就是用來拉攏頂級文人的,上不上班都一樣,甚至寫不寫作也一樣。因此黃峨新奇的上了幾天班,成婚后就基本留在家。當然除了自己創(chuàng)作,也到王公府上參加雅會。

  自從當年永安公主牽頭創(chuàng)辦了春暉文學社,歷來都是皇后公主主持。哪怕于皇后多病,每年都要組織幾次雅會;此外京城內外才女們組的詩社畫社如雨后春筍,不知其數(shù)。

  當今皇后未出閣時,就是有名的才女,自然對詩文格外熱絡。經常到清華學院考教,隔三差五地召集京城貴婦名媛們入宮,黃峨自然也拿到了入場券。

  皇后對黃峨的才貌極為嘉賞:“真有不讓易安、淑真之才?!?p>  宮禁森嚴,不能隨便出入;到其他的地方就隨便一些。黃峨往往會叫上適容,夸贊:“我家妹妹才真是才貌雙全呢。”

  適容沒能進入清華學校,婚事朝廷自然不管的;偏又是庶出,在婚配的時候多少會受到影響。楊家和余家都是四川的,楊廷和和余子俊是多年至交,這門親事還是當年余子俊臥病在床的時候定下的,其實年齡更適合的是德容,但進了清華學院,雖然說可以自主擇配,但都想能有更好的歸宿,于是定了秀容。除了同鄉(xiāng)或者國子監(jiān)的才子,公侯家的非繼承人或者重臣家出色的兒子也都是上好的選擇。此前適容年幼,又沒有母親引薦,如今大嫂就要擔當起這個重任。

  適容很明白嫂嫂的意思,但是她更愿意靜下心來讀書,迎接三年后的會試。

  萬一自己也能考中進士呢!

  黃峨很是贊嘆,想到適容畢竟才十一歲,父親說不準有更好的安排,說這些還是有點早了,于是勉勵她繼續(xù)讀書。

  可惜楊慎在翰林院已有年月,雖然兩次守孝耗費時日,但是皇帝愛惜他的才華,希望他早日成才,加上黃峨這個女進士留在北京,引人注意,于是同意讓楊慎外放永和省,并讓黃峨隨夫前往。

  當時吏部爭論了半天,才給兩人安好職務:楊慎任省治永定府知府,黃峨則到宣政司任經歷司經歷。

  楊慎夫婦走了,楊廷和成天在外頭忙,適容也就真正安靜下來,老實在家讀書;偶爾也被母親叫去學著打理家務。

  也就是這一年,建極殿大學士王鏊和文華殿大學士謝遷前后腳去了集賢院,六十二歲的楊廷和終于成為帝國的首輔。

  兩年后,適容去跟父親說想要參加明年春天的童子試。

  楊廷和怔了一下,看了下她的窗課:“你有這志向固然是好的,不過還是太稚嫩了,等下一科吧?!?p>  適容知道父親說的是實話,如今的科舉,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點也不為過。即便有哥嫂這樣的名師指點,即便發(fā)奮苦讀,也不可能保證就能順利通過。

  不管怎樣,作為楊家的女兒,要么不參加,要么就一舉成名。

  紹治十年,楊恒考取進士,外放懷德省。

  親朋故舊都來道賀,楊廷和卻頗為不安:“你們知道傀儡場嗎?剛開始時全都出來,快結束時都是些傀儡,一個家族氣數(shù)是有限的,如今都在我們這幾代人中泄盡了。人們都以為這是我們家族的榮幸,這正是我所擔憂的。”

  歷史上因為“大禮議”,很不幸這番話被他言中:自己被迫致仕,削籍為民;楊慎則杖謫云南,廢棄終身;楊惇、余承勛等都被羅織罪名下獄嚴刑拷問,雖然出獄,還是罷職為民。

  適容很明白父親不愿意自己去參加科舉:他如今官居首輔,長子是狀元,次子和女婿也是進士,下面幾個兒子都以才學著稱,弟弟廷儀是兵部右侍郎,廷宣以舉人外放為縣令,如今已經做到了知府,廷歷也成了縣令,廷中是秀才,正在四庫館抄書;甚至連兒媳婦也是女進士。

  在這種情況下,人家該如何看待楊家?——是昆山出玉,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不僅男丁要安排,怎么連女人也要來湊熱鬧?一個王妃還不算,一個媳婦還不算,還要安排一個女兒?

  如果是楊慎那樣少年成名、名滿天下倒也罷了,適容很明白,自己雖然也算得上才學出眾,但遠遠達不到籠罩一時的地步。

  父親不愿意冒這個風險,不能冒這個風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