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正式上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喜歡的多多發(fā)票票,不喜歡的也請輕點噴。
這本書主要是兩條線,一條商業(yè)線,另一條海外擴張線。
我會盡量貼近歷史去寫。
發(fā)展科技,教育什么的也會貼近那個時代的背景去寫。
這里也澄清幾個問題。
首先是白銀流通。
實際上白銀成為流通貨幣,最早秦漢之時就有了。
后來兩宋之時就開始成為了民間最基礎貨幣。
不過這很多都針對的富裕家庭。
一般家庭和貧困家庭,使用最多的還是銅錢。
明初時期銅少,曾一度使用鐵錢。
但是在明朝中上層。
白銀還是主要的流通貨幣。
白銀真正進入底層流通,是明中期之后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事情了。
當然在明初金銀稀少,真正大量流通的實際上并不多。
所以一般流通貨幣還是以銅錢,鐵錢為主。
于是便出現(xiàn)了紙幣寶鈔,寶鈔上面的單位也是多少文,多少貫。
比如大明寶鈔。
上面就有壹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
由寶鈔提舉司負責發(fā)行,其下再設抄紙,印鈔二局和寶鈔,行用二庫。
負責統(tǒng)一發(fā)放。
只不過寶鈔用量太大,又亂發(fā)。
最后通貨膨脹,宣德之后就很少用了,正德之后就徹底廢除了。
水滸傳里面有很多白銀買酒肉的記載。
但明初其實和元時一樣,金銀不準流通。
但是銅錢可以。
底層百姓不說。
中上層那些豪門貴族,高門大戶。
很多都是從民間收取銅錢。
之后兌換成金銀器,或者金錠,銀錠,金銀元寶等收在家中。
明初按一貫錢一兩白銀,十兩白銀一兩黃金兌換。
當然除去金銀外,很多高附加值的器物也用來兌換。
比如玉器,瑪瑙,翡翠等等。
一般高門做買賣,都會先去錢莊兌換成銅錢,銀票,之后再去購買需要的商品。
我寫書之前原本也想用銅錢,鐵錢甚至寶鈔。
但是最后還是決定用白銀來代替。
畢竟那個時候銅錢,寶鈔在商戶,豪族之間早就不認了。
哪怕是朝廷收稅,也是把各種實物,比如布匹,糧食等,都換成金銀錠存放在庫房中的。
除去白銀問題。
還有科技,科學問題。
很多人可能覺得古代缺乏科學,科技。
實際上是大謬。
在古代,無論是農學,數(shù)學,天文學,醫(yī)學,冶金等等成就都非常高。
其他力學,大氣壓,光學等等也都有很高的發(fā)展。
在古代發(fā)展科技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不過古代中國很多和科學有關的都更注重實用性,缺乏創(chuàng)造。
而且很多科學著作主要是記錄現(xiàn)象和描述記錄,注重經驗,缺乏探索和追述本質。
而且古代很多技術實際上普遍傾向化嚴重,開放性不足,不能普遍應用,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
當然還有古代工匠都是賤籍,不被人看中。
科學研究,發(fā)明也會被看成奇技淫巧,不被人重視。
還有就是很多科學著作太過分散,并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如牛頓那樣的巨著。
還有很多東西都是一脈單傳,傳男不傳女,最后失傳的。
所以最終的科技大爆發(fā)并沒有出現(xiàn)在中國。
就拿力學為例子。
春秋的考工記,戰(zhàn)國墨翟的墨經,漢代王充的論衡,另外宋代曾公亮的武經總要,蘇頌的新儀象法要,沈括的夢溪筆談,李誡的營造法式,元代王禎的農書等等都有力學記錄。
成就不輸西方。
如慣性,相對運動,形體運動,特別是墨經,從機械運動到人的體力概念,還有浮力和杠桿等等,都出自墨經。
另外墨經里面還有光學,幾何學的研究。
小孔成像,光的直線傳播等等。
有興趣的可以去拜讀拜讀。
多的也不說了。
查資料,整理不易,最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