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來宣旨時,陛下及娘娘已備下了洗塵宴,吩咐咱家務(wù)必及早請回公主郡王。還望公主郡王體諒陛下娘娘們思念心切,盡早隨咱家回京。”莫公公躬身對清河夫人、劉司思長施一禮。
劉司思不禁覺得好笑,當(dāng)今陛下對前朝公主思念甚切,說出去也不怕笑掉大牙。
公公們代表的是宮里的貴人們,無論是出宮送賞,還是宣讀圣旨都不是白來的,受賞人多少都得意思意思,獻(xiàn)上孝敬,這是規(guī)矩。莫公公作為內(nèi)侍總管第一人,代表的則是漢帝,打賞更不能寒酸了去,只見望月從袖帶里拿了一個鼓囊囊的荷包塞入了莫公公的手中,目測少說也有幾十兩,莫公公的眼睛都笑沒了。
望月將荷包遞給莫公公,“還請公公稍后,待公主、郡王稍作收拾。”
所謂拿人手短,莫公公收了銀子,心里歡喜。雖說他是來請人的,但也不差那一會兒。哪個貴人進(jìn)宮面圣不得好好梳洗打扮一番,當(dāng)下也變得和善好說話。
“望月姑姑客氣了,咱家就在這廂等著,還請公主、郡王莫要耽擱太久,誤了宮里的洗塵宴?!?p> 望月安排小丫鬟為莫公公奉茶,而清河夫人等人此時正在禪房收拾行囊。
也沒什么好收拾的。兩日前劉胤曾派人前來告知,近日陛下將有旨意下來,回京的日子快到了,所以除了日常用具,大多的東西都早已打包收攏,今天只用稍作收拾即可,快得很。
半個時辰后,清河夫人及劉司思等人已經(jīng)跨出福音寺正門。眼前是浩浩蕩蕩的皇家儀仗,身后是烏泱泱跪了一地的師傅、師太們?;郯矌熖植恢睦镏v經(jīng)去了,慧慈師太此刻跪在所有師太最前方,恭送劉司思等人回京。
劉司思出生,被燒之時,大家都被隔離開來,根本不知眼前隨慧光大師回歸的劉靖正是前兩天夭折的劉司思。否則她們將會慶幸此時的腦袋還安安穩(wěn)穩(wěn)地立在脖頸上。但即便如此,她們的內(nèi)心也是歡呼雀躍的,大神們終于要走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生怕出錯惹了貴人不高興了。
眼前有三輛馬車,一輛是莫公公來時乘的,回去時他依舊乘坐自己的專車回去。兩外兩輛則是剛剛準(zhǔn)備的。一輛套著兩匹白駒的馬車,一看就是用上好的木材打造,車轎上的幔布也是上好的絲綢,車門旁還掛著一個玉制的牌子,上邊書寫著“清河”二字,是清河公主的專用馬車。第三輛排得靠后些,套著一匹馬,模樣也不甚起眼,是為幾位奶媽子們準(zhǔn)備的。
清河夫人、劉司思及望月、杜鵑上了清河夫人的專屬馬車,其他人也各就各位,終于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這是劉司思第一次出福音寺,很想看看這大漢國的山間、田野、村落是怎么樣的,是否和以前華夏的古代相似。但是抬眼看到清河夫人,正襟危坐,閉著眼睛,一絲不茍,她也只好安安靜靜地坐著,不敢爬起來,掀窗簾往外張望。
清河人夫人出生便是公主之尊,從小受貴族禮儀熏陶,雖然曾在外流落多年但骨子里的貴氣、規(guī)矩不會輕易改變,更不是劉司思這一個月就能學(xué)到的。清河夫人一路上,一直保持著那一個坐姿。可苦了劉司思,一會兒不是腳麻就是腰酸,沒多久便有種要散架的感覺,索性到后來靠著杜鵑睡著了。
福音寺實際就在京城郊外,沒多遠(yuǎn)。一個半時辰后,劉司思被窗外的喧鬧聲吵醒了,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清河夫人柔美的笑顏。不知何時,她已被清河夫人從杜鵑懷里抱了過來,口水將清河夫人的衣襟都淹濕了,小臉?biāo)查g紅了一片。
清河夫人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輕輕撫摸著她的后背說:“無礙,衣服而已,換一件就好了?!?p> 此地距離城門口還有二里地,窗外之所以喧鬧,是因為劉胤早早便等候在此。清河夫人的眾人紛紛向劉胤請安,而單于府的眾人則向清河夫人及劉司思問安。
無論清河夫人怎么想,在外人面前,還是要給劉胤面子的。待劉司思向劉胤問安后,清河夫人帶著望月登上了劉胤的車駕。當(dāng)然,望月是沒資格入內(nèi)的,只能陪車夫坐在車前。
而清河夫人的車駕上便只剩下了劉司思與杜鵑。
沒了清河夫人的坐鎮(zhèn),劉司思就如逃脫了五指山的孫猴子,瞬間跳脫了起來。再也不用擔(dān)心坐沒坐姿,會惹了清河夫人不高興,也不用怕掀簾子偷看會失了禮儀??梢怨饷髡蟮耐高^窗戶縫兒偷窺了。
一會兒為莊嚴(yán)的城門驚嘆;一會兒不解,為什么老百姓進(jìn)城門還要收費(fèi);一會兒又被街邊攤上的小玩意兒吸引;甚至驚呼,還有三層高的酒樓呀,比劉姥姥進(jìn)大觀園還要夸張,引得杜鵑在旁邊掩著嘴吧咯咯直笑。
杜鵑打趣道,“我的小郡王呀,剛才公主在的時候,我看你可是正襟危坐,怎么這會兒如此跳脫?”
劉司思趴在窗戶縫邊,“這不是母親不在,失了鎮(zhèn)山老佛爺,原形畢露了……鵑姨你可別告訴母親呀,少得惹母親不開心。”
杜鵑安慰地拍了拍劉司思的小腦袋,“好了,不告訴!你還信不過鵑姨!”
這一個月來杜鵑沒少給劉司思打馬虎眼。
在這個世界杜鵑實際上是陪伴劉司思時間最長的,也是最了解劉司思的,本性跳脫,但卻為了哄清河夫人安心,時常裝作一副老成穩(wěn)重的樣子。因為只有進(jìn)退有度,不讓外人挑出禮來,才能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