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恪整理整理自己的衣裳,拂去落在上面的灰塵。老者的身影已經(jīng)消失在視線,沒有要到老者的姓名,將來想要報答老人家都不知是誰。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這或許就是前輩不留姓名的意思吧。司馬恪對于前輩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身為前輩,能夠不厭其煩的傳授你所見所聞,為你指點迷津,這就不是尋常大家所能夠做到的。在當今世間,誰不是利己主義者?大家都關心自己多一點,自己的事情都不厭其煩,誰還有心去管你所學,誠懇地教導、指引你。圣賢經(jīng)典教導眾生要建功立業(yè),忠君報國,強調(diào)奉獻精神,可是隨著經(jīng)歷的豐富,又有幾人能夠真正的做到無條件的為他人呢。
波瀾壯闊的時代,人們更加崇尚的是止戈為武,禮樂誰在乎,誰尊崇呢?一個國家如果只是盲目的尚武,這是不能夠長久的。這樣的生活秩序,如何可以教化民眾,人人都想用武力來改變世界規(guī)則,還有尊重和敬畏嗎?自己想要改變現(xiàn)行秩序,就要達到那個階段在談?,F(xiàn)在想這些,都是扯淡,自作多情,白日做夢,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是僅僅靠想就能夠解決問題。
今日交談,司馬恪漸漸地明白了夏朝的大概局勢,對于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略知一二老祖宗要求自己入書院的目的。哪怕自己再怎么不諳世事,也是明白老祖宗的安排肯定是有想法的,只是沒有今天那么清楚罷了。
......
距離金頂大試越來越近,外出的書院弟子也都陸陸續(xù)續(xù)的趕回,經(jīng)過一年的積累,到了需要運用出來的時候了,都希望在大試有個好表現(xiàn),給師門長輩,以及受邀參觀金頂大試的人員留下一個好印象。能夠被書院邀請的勢力,肯定不是尋常的家族。這也會激發(fā)書院弟子更深層次的潛力,表現(xiàn)好,也就讓自己在他們面前有一個好印象,獲得他們的邀請也是不錯的。入書院,不就是為了結交好友,學習知識,再者就是奔一個好前程。書院費盡心力邀請各個家族觀禮,也是為了書院子弟能夠受到他們的賞識,進入各個家族工作。這樣書院在各個家族勢力都有自己培養(yǎng)的人,以便能夠與它們形成聯(lián)系,有了聯(lián)系關系才能加深,逐漸形成一張無形的關系網(wǎng)。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誰都離不開誰,誰也不能夠放棄誰。書院自然而然就有了立足于世間的底氣,關系網(wǎng)的龐大,勢力盤根錯節(jié),也能夠拔高書院在百姓中的聲望。
這一切都歸咎于書院有這個實力,沒有足夠的實力,就沒有資格與他們產(chǎn)生關系。如今夏朝官場,隨便一抓都能找到從書院出來的學生。這里面的授業(yè)老師,也都是夏朝一頂一的大牛。沒有兩把刷子,怎么真的住各個桀驁不馴的家族子弟。甭管怎么著,入了書院,老師也就只能夠安安心心的授業(yè),過往成就經(jīng)歷解圍塵埃。老師不能運用書院去報復他人,過往仇家也不能夠再行報仇,違者自有學院人員清理門戶;家族人也不能夠通過自己的門客在書院謀害學生,出書院之外生死由天命。司馬恪從典籍中了解到,書院的第一代院長游學凌遠山,見風景獨特,有青龍盤旋其中,故于此建立臨淵書院,至今已經(jīng)整整傳承了千年之久。
祖師建立書院立下誓言:成為書院老師,就與過往說再見,切記不可將俗世帶入學院;成為學生,則暫離身份,專注學習,書院自當護你安危,離開書院,生死由己,書院概不負責。曾今有個大家族,見誓言口氣這么大,不服氣,入書院襲殺一位書院子弟,沒過幾天全族人被一夜之間殺盡,官府也沒有抓到兇手,這讓大家噤若寒蟬,哪怕大概知道兇手出自哪里,都不敢去挑釁書院威嚴了,害怕成為第二個。學院老師有一次因為自己親弟弟被某個紈绔子弟殺害,為弟報仇,將那人碎尸萬段,頭顱置于家族門口,學院管理人員將那位老師當場斃命,這才平息了那個家族的憤怒。從此以后,書院老師也是恪守戒律。書院后山有一座思過崖,為的就是給違反學院規(guī)定的師生準備的,里面都不知道關押了多少人了,甚至還有許多年紀非常大的人員。每一年都有人員違反規(guī)定,思過崖也是源源不斷接受新人,進入思過崖的人,眾生再出去的可能。除非你額外的恩赦,不過書院歷史上也才只有一人有這樣的待遇。
書院傳承千年而不倒,這期間不知道教授了多少學生,可想而知,當今的豪門大族那一個沒有受過書院的教誨?在書院進修過,行事方式、風格總是會受到影響,書院的面子多多少少是要給的。不需要你多么看重,但是一些事情上能讓則讓。不看僧面看佛面啊,只要不是打破原則、突破底線。都是可以商量的。
書院也不會過問各家之間的爭斗,你們斗得昏天地暗,我都超然其外。本職工作便是護衛(wèi)學生安全,教授知識。這也是書院自己的生存法則,加入介入其中怕是就不可能存活那么久了。萬事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有因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