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小惹是在吵鬧聲中醒來的。
“咱就是走了,你沈家一個平頭老百姓,還想打殺我們怎么地!”幾個青壯年拿著鋤頭木棍,護著婦女娃兒就想走,石頭哥拉著另幾個青壯年,攔著這群人。
旁邊沈氏族長拄著拐杖發(fā)抖,像是氣的,“你們要走就該早走,沒得現(xiàn)在走連累我們!謀逆是連坐的罪,別連累咱們!石頭,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給我攔住了,哪怕腿打瘸,有我擔著!”
話音未落,石頭和幾個青壯年已經(jīng)上手打人了,那家子的婦孺孩子被護在身后,場面雖然夸張,卻沒演變成流血事件,最后草草收場上路。
烏家三兄妹一開始就有眼力見地假裝沒看到,收拾行李,燒點熱水,早秋的天氣在野外露宿,哪怕有篝火床鋪,也并不夠暖和,只因她們的棉被都是用了多年的,里面的棉花已然稀疏了,烏小惹觀察到他們現(xiàn)在是往北走,天氣會愈發(fā)干冷,到時候免不了還是要接受村里的接濟。
因此,他們?nèi)诖謇镆哺菐准耶愋杖思也畈欢嗔?,別人還父母健在兒女俱全的,烏家三兄妹是徹底的孤兒。烏小惹雖然對這世界的倫常了解不多。但看著沈家抱團取暖的勁兒,就知道他們?nèi)贿^是因為同村順帶捎上的。孤兒在村里也是比較避忌的身份,否則烏家二姐就不會因為要去小地主家中沖喜而欣喜若狂最后將自己餓死了。
還未到一炷香的時間,大家再次出發(fā),昨日過來搭話的王杉又往烏小惹身邊湊,烏小惹現(xiàn)在對于裝作悔過自新的少女已然很有經(jīng)驗,一見王杉便露出羞澀的笑容,主動上前招呼。一頓趕路中的寒暄之后,王杉才表明來意,原來是為了加速趕路進程,族里希望找?guī)讉€人做大鍋飯,烏小惹無意中露的一首,讓族長夫人瞧見了,認為她是個能干的,便讓王杉拉她去做大鍋飯。
烏小惹沒有拒絕的權(quán)利,一是現(xiàn)在人人服從族長一支的安排,自己的拒絕非常突兀,二是她本來就是從散漫公主病改過自新變成勤勞農(nóng)家女的,如今有活干應該積極主動才符合“人設(shè)”。
雖然烏小惹沒做過大鍋飯,不過不外乎就那樣做,多半都是燉煮,簡單得很。其實村里大部分人都是自帶了干糧,晌午入夜燒些熱水或者燉湯一齊吃了便是一頓,哪有那么多講究。但是沈家和其組的護衛(wèi)隊是每天都要開火做飯的,烏小惹覺得有些矯情吧,不過想到能讓哥哥吃的更好,那巴不得更矯情呢。
小蘿莉依舊在那板車上坐著,烏小惹給她一頂用竹葉簡單編制的草帽讓她戴著,葉尖朝外,層層疊疊,像一朵綠色的向日葵,煞是好看。惹得周遭幾個娃兒也吵著要。烏小惹自然不會管別人家的小孩,把小蘿莉周圍的行李規(guī)整一番,便走去大鍋飯的隊伍里拉起家常,多是聽幾個婦人說話,烏小惹隨意搭個腔罷了。
聽了半天,這才知道原來這世界在東漢后便與她之前所在的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完全不一樣了。東漢之后,出現(xiàn)了梁、晉、越三朝,約莫是二百多年換一朝代,得享太平的時間并不多。由于不斷的改朝換代,法家比儒家更得到重視,也就沒有那些酸儒污人耳目,但律法的嚴苛時時變動,以百年來看,說律法朝令夕改也不為過,一到戰(zhàn)亂連投靠哪邊都諸多講究。人丁更是稀少……
到如今的武朝,現(xiàn)也將近兩百年,江南郡的封王也就是如今的逆王三月里起事謀反,各個要塞重地早已戰(zhàn)火紛飛,流寇山賊遍地,民生又陷入戰(zhàn)亂之中。
怪不得雖然衣食住行都發(fā)展得如此落后,沒有長期和平的壞境,又如何支撐除去生存以外的事物發(fā)展呢,烏小惹一邊聽婦人感嘆,一邊心有戚戚然,不過許是因為戰(zhàn)亂的緣故,女性的地位并不低,看這幾個嬸子和家里男人說話的態(tài)度就知道了,這令烏小惹對未來生活又多了一些信心。
不能怪她多想,小蘿莉在這大環(huán)境的推動下,遲早是要嫁人的,哥哥也會娶嫂子進門,她可不想小蘿莉遇到那些什么惡毒婆婆,養(yǎng)小妾的丈夫,或者看著哥哥對嫂子呼來喝去。(這可冤枉你哥了,之前烏家二姐啥也不干,都是烏大哥和小蘿莉分攤,她哥頂多也就冷個臉而已,這態(tài)度比起現(xiàn)代男人也不遑多讓了哦。)
烏小惹邊聽邊想,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到了晌午,該做大鍋飯了。她被安排與幾個婦人一同燉湯,由于王杉的極力贊美推薦,幾個婦人都心甘情愿替她打下手,烏小惹看了看早已備好的材料,淮山,幾塊制干的兔子腿和整雞,估計是煙熏或是用炕制干的,上面帶有獨特的煙熏火燎的氣息。還有一些曬干的各色蘑菇,她細細聞了味道,將里面的香菇挑了出來。
真是大手筆,這是她第一次見這么多肉食,可見如今其實飛禽走獸充足,她以后常常吃肉也不會顯得突兀,只是做的手法需要稍加解釋。
心下便有了主意,歇息的地方靠著山,便讓幾個婦人去摘些山姜、八角和酸梅、野梨子,自己跑去細細辨認些香菜、野蔥、茱萸摘來,又讓小蘿莉從自己的行李掏出一些竹罐來,竹罐里裝了她早已磨成粉的花椒、胡椒等等,有點像五香粉,但味道更為辛辣,非常提升味覺。
有條不紊的忙碌之后,幾個婦人一邊發(fā)些下午吃的饅頭,一邊看烏小惹如何燉湯。
與其說是燉湯不如說是煮湯,在烏小惹看來,沒燉個四五小時那不叫燉湯——將兔子腿、雞肉和淮山切塊,人多,務必切成細細的成塊,這樣下湯舀起來分量就顯得多了。
細肉塊過沸水焯幾遍,用干凈的竹簍撈起晾在一旁,再把香菇洗凈切碎,放入另一口大鍋中燒與沸水候著。洗凈的香菜、野蔥、茱萸切段,與切片的山姜、酸梅碎、壓碎的野梨子,統(tǒng)統(tǒng)用猛火下油炒一遍,只需一點點油便能爆出千萬倍的香味。
大鍋里散發(fā)的香氣不僅圍繞這些婦人,甚至彌漫所有歇腳的村人。
烏小惹再將沸水加入炒到微焦的調(diào)料里,依次放入兔子、雞肉塊。大火伺候,待屬于湯的濃厚香氣漫出,加入淮山。由于淮山切得比較細小,大火熬煮幾分鐘也就熟了,但是要變軟糯卻要不少時間,靜待個二十分鐘也就好了。
周圍的婦人都被烏小惹這一手下鍋之前調(diào)料用油煎的操作驚呆了。光是聞著味道,那湯想必熬出來也甚是鮮美。
掀蓋加鹽,又快手打了好幾個雞蛋,湯便好了。用木桶分與眾人。
烏大哥捧著湯,因有些燙嘴,便只能小口的喝著,碗里黃黃的湯面飄著蛋花,里頭還帶有幾塊肉,加上稍爛的淮山,口感上便給人很實在的飽腹感。他咬了一口肉,應該是兔肉,稍韌帶著一點炭香味兒,湯里卻是完全沒有的。連肉帶骨嚼碎吞了,再喝一口湯,咸口帶著辛辣,喝一口便出一層薄汗,咬幾口早已烤熱的饅頭包子,三兩下便下去一大碗吃的,再被午后微涼的山間風一吹,說不出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