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幾天就過年了,終于能做的活都做完了,路七最后一批繡活也交上去了,全家人樂得清閑。
巧娘整個人容光煥發(fā),每天都是樂呵呵的,羅武引沒事情做就砍了些竹子破成細篾,慢慢兒的做一些匾籮、竹筐什么的總用得著的東西,他本來不會篾器活,進城的時候有時在人家的竹器店看一看,在肚子里琢磨琢磨,一些簡單的東西也就會了,還編了一些小籃子小籠子給路七玩。
路七看著一個小罩籃子只有半個拳頭大,要是冬天收了梅花掛腰上或者別在衣襟上也算鄉(xiāng)野制作的香薰球了,反正自家用的也不用太精細。看她喜歡羅武引更加來勁,埋頭琢磨了好些小玩意兒,路七看著他一雙大手把竹竿剖得越來越細,最后能夠細如發(fā)絲,覺得這男人其實很內(nèi)秀,他只是不怎么說話因而給人一直笨拙的感覺。
倆人也會外出,都習武而不畏寒,這時節(jié)山野無人路七建議正好傳授羅武引拳腳招數(shù),免得被人看見引來口舌。他們倆每天都會進山回跑幾圈,兩人跑到山頂再拆幾招,拆招以后羅武引拳術進步很快,他的力氣太大一拳下來隱隱有破空之勢。
羅武引現(xiàn)在連毛皮都穿不住了,大冬天穿單衣練功以后頭上都熱騰騰的。
羅家人口簡單過年也沒那么多事,不過是比平時多幾個肉菜,早上羅張氏還給了壓歲包給路七,說她是新媳婦,雖然只是幾個銅板但是路七還是笑瞇瞇的收進了袖子里。她和巧娘也互送了禮物,她給巧娘做了幾條帕子和一個布挎包,巧娘則是毫不慚愧的揪著羅文陽要他用碎木條什么的拼湊出一個狗窩準備迎接未來的小狗。
年夜飯時雞啊魚啊豐盛的端上來,還把毛兒桃釀造的果酒起了一壇子,一嘗味道不錯,酸甜可口,就連羅張氏也能喝上兩杯。當即決定以后每年秋天都釀造些,一家人歡歡喜喜吃喝守歲,把栗子埋在火炭盆里,閑話向往著明年,言語里盡是喜悅與希望。
到了歲子交接時窮人家沒有買爆竹,羅武引早早砍了竹子,又把一個樹兜架在院子里燒起,大家把竹子丟到火里聽炸響,路七也覺得好玩丟了幾個,她丟得又準又輕巧,不會丟偏炸不響也不會丟重了壓滅了火。其實往年在京城明月輝會帶她逛廟會看皇城放煙火,可路七都沒有覺得像現(xiàn)在這樣好玩。
初三羅文陽陪著巧娘回劉家村探親,而羅武引則和路七去李婆子家,怎么說禮數(shù)還是要到,大不了就在門口站一站不進去了。路七穿著她成親時那一身紅襖子,外面罩著兔皮背心,頭上戴著臥兔兒,瞧著喜氣洋洋粉粉嫩嫩一團,她揣著個精巧的小簍子,里面是一簍子板栗,羅武引挑著一擔柴提著一條咸肉,這就是年禮了,兩人一起下坡去了李婆子家,村里人都紛紛跟他們打招呼:“羅大郎這去你大姨家呢,這是大郎媳婦啊,倆口子真般配?!?p> 到了李婆子家本想放下東西就走,不料李婆子和張大倆口子還挺熱情的,硬要他們喝碗紅棗茶再走。羅武引把柴火堆在李家的院子里,李婆子嫁到鎮(zhèn)上的女兒和女婿也回來了,院子里小娃兒大呼小叫你追我鬧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