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魏韓的興衰
“說完了趙國我們再來說一下魏國,對于魏國你了解多少?”姬昊接著指著身后地圖上魏國的位置說道。
“大秦人才培養(yǎng)基地?”聽到魏國嬴政脫口而出。
“恩?哈哈哈!你這個說法倒確實是挺合適的,不過不僅是秦國,魏國也為其他國家送出了不少人才?!奔ш宦勓韵仁且汇?,接著哈哈大笑道。
“吳起去了楚國改革然后帶著楚軍打魏國,還有孫臏被龐涓陷害去了齊國,桂陵馬陵兩戰(zhàn)給了魏國強力一擊,然后從商君開始就致力于為秦國輸送人才,孝公時有商君,惠文王有公孫衍和張儀,曾祖父有范雎,秦國幾代名相卻都來自魏國?!辟又f道。
“不錯,那你知道魏國為何能夠培養(yǎng)出那么多的人才嗎?”姬昊問道。
“這得益于魏國開國之君魏文候,三家分晉以后魏國處于四面夾擊之中危機感讓魏國求變圖存,魏文候拜孔子的弟子子夏為師,并邀請子夏入駐西河講學(xué)形成了西河學(xué)派,魏文候任用變法的李悝,河西之戰(zhàn)大敗秦軍的吳起都是出自西河學(xué)派。”嬴政聞言回道。
“不錯,子夏之儒培養(yǎng)的是經(jīng)世濟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國的官僚系統(tǒng)中,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xué)流派。子夏到西河后,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zhuǎn)入西河學(xué)習(xí)。這個時候,西河學(xué)派應(yīng)魏文侯的要求已經(jīng)不以貴賤為收取學(xué)生的標準了。子夏由于不親自教課,而且已經(jīng)享有了魏文侯師的至高榮譽,也就不計較了,這樣,西河學(xué)派為魏國吸引、培養(yǎng)了大批官員?!?p> “魏文候初期任用的吳起、李悝、樂羊、西門豹等人都是平民出身,后來魏文侯擔心西河學(xué)派培養(yǎng)的高級官員不為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為敵,便讓其開始教習(xí)魏國的公室貴族,平民派和貴族派的斗爭自此開始,后來的魏王不能平衡兩派關(guān)系商君、張儀、范雎等人就都是被貴族派排擠出了魏國?!奔ш宦勓赃M一步給嬴政解釋道。
“原來如此!”嬴政聞言才明白這里面還有這么多道道,看來這禍根還是當初魏文候埋下的。
“秦國一直以來都是靠著六國為秦國輸送人才,但是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秦國大勢已成,秦國已經(jīng)具備了一統(tǒng)天下的可能,一旦將來秦國將六國掃滅以后又要靠誰來給秦國輸送人才呢?所以建立一個屬于秦國自己的西河學(xué)派對秦國來說已經(jīng)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事情。”姬昊接著又說道。
嬴政聞言點了點頭,后世就有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的說法,秦穆公時期就是用了百里奚,蹇叔等山東人才得以稱霸,而秦孝公商鞅變法以后秦國自身出的司馬錯,白起這些名將不少,但是治理國家的頂級人才基本都是山東六國輸送的,包括歷史上的秦始皇任用的李斯是楚國人,尉繚是魏國人,一想到秦國就是關(guān)西大漢,似乎和讀書人沒什么關(guān)系,姬昊的這一番話讓嬴政想到自己以后繼承秦王之位以后,為什么不可以和魏文候一樣建立一個西河學(xué)派呢?
“老師所言弟子銘記!”嬴政站起來對著姬昊深深一禮。
“魏國的崛起源于對人才的重視,而魏國的衰敗也正是源于對人才的輕視,一啄一飲自有定數(shù),而秦國能有今天也正是源于對人才的重視,在六國才能得不到伸展的人才這才紛紛前往秦國,這是歷代秦王建立起來的,將來你成為秦王更要加以保持甚至擴展壯大?!奔ш恍χ嗣邮中牢浚皇且稽c就通。
“最后就是三晉最后一個韓國,作為七國之中最弱的一個,韓國似乎從來就沒有過強大的時候?!奔ш唤又种赶蛄说貓D上中間最小的一塊。
嬴政聞言點了點頭,趙國七雄里面趙國之初魏文候首開變法使得魏國稱霸,之后齊國一鳴驚人的齊威王用孫臏大敗魏國也使齊國再次強大起來,與此同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開始強大起來,趙國從公仲連改革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也開始強大起來,北邊的燕國也有燕昭王筑黃金臺千金買骨,樂毅連下齊國七十余城幾乎就滅了齊國,而南邊的楚國地域遼闊自春秋以來就和晉國爭霸,只有夾在中間的韓國一直給人可憐的感覺。
不過韓國也不是沒有努力過,也有過申不害變法的成功,有過滅鄭的輝煌,但底子薄,基礎(chǔ)差,魏國抓住機會第一個變法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齊國和楚國都有著祖上留下來的豐厚家底,三家分晉趙國瓜分了最大的地盤晉國的北部,秦國也有秦穆公打下的基礎(chǔ)地理位置優(yōu)越,燕國苦寒之地,只有韓國三家分晉瓜分的地盤狹小,又地處中原人人都要打他,看著在各國之間左右逢源以求存。
“各國都在變法圖強,韓國也曾經(jīng)有過申不害變法,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讓韓國也有過一段平靜的日子,但是申不害講究的是法家的術(shù)治,但是“術(shù)”取決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較正確,有能力,國家就會比較興旺;相反,國家就會陷入混亂,老百姓就會遭殃?!?p> “同樣是懲罰,當初秦惠文王還是太子的時候犯法,太子傅秦孝公的兄弟被割去了鼻子,太子被孝公流放,但在韓國,同樣要看韓君和大臣的臉色。韓國也是按能力用人,可申不害本人卻給別人走過“后門”。秦國變法,立足于法,法不必權(quán)貴,秦孝公死后,雖然秦惠文王將商鞅車裂了,但是卻繼續(xù)執(zhí)行商鞅制定的法令。而韓國,立足的是執(zhí)法的君王,必不是完全的法制,等韓昭侯死后法令就被廢除。將國家的命運完全寄托于君王手中是不可取的,于是不能長久的?!奔ш唤又馈?p> 嬴政聞言點了點頭,嬴政當然知道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畢竟你沒有辦法保證你每一代國君都是明君,秦朝從秦孝公到秦始皇歷代明君被胡亥一個人毀了,漢朝從漢高祖到漢宣帝的努力被漢元帝給毀了,這是帝制的通病。
“韓國地處中原,是各國進攻其他國家的跳板,乃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無論是哪個國家強大起來了都會攻打韓國,歷史不同情也不容情弱者,韓國從立國就逞弱勢,惟一一次機會是當初韓懿侯和趙成侯乘魏國內(nèi)亂伐魏,如果聽了趙成侯的主意,可以一躍而成大國。但懿侯放棄了,所以歷史也就最終把韓國拋棄了,想要不被欺負就只能使自身強大起來。”姬昊最后說道,關(guān)于韓國沒有什么好說的,稍稍了解一下就行,主要就是要認識到韓國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