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發(fā)槍研制出來了”
就在周易凡忙碌的時候,武器研究所突然傳來燧發(fā)槍研制成功的消息。
念念叨叨這么久的燧發(fā)槍,終于實現(xiàn)了,周易凡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準備去試槍了。
先前那把火繩槍,被他拿回來也就開了幾槍,就失去興趣了。
填充麻煩,沒有扣動扳機的快感,簡直就像是一個鐵制煙花管,也就聽個響聲,著實無趣。
但是燧發(fā)槍就不一樣了,就憑它可以扣動扳機,就能給周易凡帶來不少的快感。
而且燧發(fā)槍出來了,自己怎么也得去對武器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進行一番獎勵嘛。
來到武器研究所,此時武器研究所,站滿了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
不僅有武器研究所的人員,科研所的人員也來了。
這兩家研究所本來就相通,并且還時常有合作,所以周易凡對此也不感到奇怪。
但是他們擋著自己試槍了,趕緊讓他們回去,研究自己的課題。
對于試槍,周易凡還是很謹慎的。
暫時不裝填火藥,先慢慢試驗槍的手感。
不錯,實驗室里的工具,手工機床可比外界工廠精細多了。
整支槍長過1米,整體打造的圓潤光滑,槍管在陽光的照射下透露著明亮的金屬光澤。
“漂亮!”拿在手上周易凡忍不住贊嘆。
不過作為“愛槍”人士,怎么能不了解槍支的具體參數(shù)呢。
口徑15毫米,槍整體長1250毫米,槍管950毫米,重5.2千克,至于彈丸,約30克。
對于彈丸,現(xiàn)在還沒辦法做到完全統(tǒng)一,只能盡量減少誤差。
實驗開始。
在研究所,周易凡主要實驗槍管所能夠承受的最大火藥量。
也就是說,這把槍要試廢為止。
不斷增加火藥劑量,在開始時,周易凡還拿在手上試了兩槍,然后他就不敢再實驗了。
火藥在槍管中爆發(fā)的能量,不斷沖擊這槍支后面的引火裝置。
搞的周易凡心驚膽戰(zhàn)的,萬一引火裝置炸了,那不得…
所以后面的實驗,就采用先固定槍支,裝填彈藥,然后采取遠程拉繩子的辦法控制扳機進行點火發(fā)射。
但依靠燧石點火,還是有缺陷的。
鐵針沖擊燧石產(chǎn)生的火花,有時候并不能引燃黑火藥,
就這么一會,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兩次啞火事故了。
不過周易凡已經(jīng)想到辦法了,“底火”。
雖然距離真正的底火還有巨大的差距,但周易凡想到了一種暫時性的代替品,硝化棉。
這玩意早在科研所成功制出硝酸的時候,周易凡就讓其研究,準備作為下一代火藥使用。
只是雖然研究成功,但并沒有辦法大量生產(chǎn)。
現(xiàn)在三酸兩堿,也就只有硫酸可以實現(xiàn)大批量生產(chǎn),但都因為缺乏硫磺而被擱置了。
而硝酸就更加困難了,只能在實驗室進行生產(chǎn)。
但考慮到只是用硝化棉作為“底火”,應該,大概沒有問題的吧。
不過要使用硝化棉作為“底火”,還得克服一個問題,裝填問題。
不可能將火藥和底火進行兩次裝填,這太浪費時間了,而且硝化棉的燃點極低,一旦裝填不慎,很有可能引發(fā)意外。
既然如此,定裝子彈也該拿出來了,利用紙殼包裹硝化棉,火藥和彈丸,做成“紙殼彈”。
想來,有了定裝子彈,發(fā)射頻率應該還會更高。
就在此時“噗…”
槍支傳來異響。
嗯,達到極限了,由于實驗過程中每次增添的火藥并不會太多,所以并沒有發(fā)生直接炸裂的現(xiàn)象。
槍支的極限實驗出來了,火藥最大填充量可達27克左右,但這是在槍支承受的最大壓強邊瘋狂試探。
運氣好,可以開兩槍;運氣差,第一槍就直接炸膛。
所以最適合的填充量是在21克。
21克的火藥量,直射可以將彈丸推動至兩百多米的距離。
拋射并沒有實驗,想來達到六七百米還是沒問題的,只是命中率就只能看天意了。
在研究所實驗了最佳填充量,就該讓軍隊來實驗它的持久性和精準性了。
離開前,周易凡又成立了兩個課題,定裝子彈和轉(zhuǎn)輪手槍。
當然,只是簡化后的轉(zhuǎn)輪手槍,沒有金屬定裝彈,這手槍也就可以應急時用用。
陸軍實驗基地…
由于各種新式武器的發(fā)展,陸軍特別在林中開辟了一塊實驗基地,用于實驗和保密。
武器實驗,離不開軍隊和軍校。
李平崖,王令,李平擔,楊萬立,成平及一些軍官,他們對于實驗基地并不陌生。
來這里實驗過不少武器了。
對于槍支,他們也不陌生,當初周易凡就給他們介紹過,而且還把那把火繩槍拿給他們看過。
本以為是什么利器,結(jié)果那裝填速度簡直就讓人絕望,還沒有弩好使,難道這次會有什么不一樣。
槍屁股不一樣了,難道…
好吧,裝填速度其實還是那么慢,只是換了一種點火方式,而且還會出現(xiàn)啞火的情況。
這樣的武器能有什么用。
但當槍支拿在自己手中,扣動扳機的那一瞬間。
嗯ヽ(○^?^)??,真香…
其實不提它緩慢的裝填速度,和啞火問題,這槍支也不是沒有好處嘛,比如射程和穿透力,就比弩箭強多了。
在射擊過后,他們就將槍支直接背在背上,看樣子是不想拿出來了。
這可不行,就這么幾只槍,全都要用來實驗的。
在承諾量產(chǎn)時,一定給他們每人一支槍支后,實驗正式開始。
首先實驗他的精準性,這個當然就得看那些特種兵的了。
雖然大家都沒有使用過槍支,但特種兵的適應能力強,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掌握一件武器。
而且特種兵里大多以前都是獵人,射手,由他們來實驗在合適不過了。
30米靶,直接命中,
50米,第一槍脫靶,第二槍脫靶,第三槍命中,
80米,到了第五槍才命中,
100米,一槍命中,
120米,第二槍命中
“高手啊!”周易凡由衷的發(fā)出贊嘆,這么快就掌握了燧發(fā)槍的射擊技巧。
當然,燧發(fā)槍的精準性肯定也不錯。
實驗過精準性之后,接下來就該實驗它的“持久力”了。
連續(xù)發(fā)射,直至達到槍管的極限。
實驗結(jié)果不錯,能連續(xù)發(fā)射52槍,這明顯超過了周易凡的預期。
不過想來,應該是現(xiàn)在的射速問題,等定裝子彈出來,射速明顯提升之后,“持久力”就會有所降低了。
燧發(fā)槍實驗完成,周易凡將其正式定型為“華1式燧發(fā)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