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你不要對周圍人“恨鐵不成鋼”,你怎么這點也理解不了。其實,這就是一種篩選和淘汰。
【來自網(wǎng)絡(luò)】
剛過本科線的,已經(jīng)對讀公辦不抱希望了,只想能留在上海;420-430的想著自己為啥沒多考幾分,這樣起碼可以選選外地的公辦本科了;440-450的則在焦慮自己還有沒有可能留在上海讀公辦,遺憾沒能再努力多考幾分。
470的考生覺得如果自己能多10分,就可以選擇好幾個頗具性價比的江浙好學校,專業(yè)相對也還不錯;480的考生覺得如果自己能多10分,就可以選擇上海的幾個還不錯的學校中的熱門專業(yè)。
到了500的考生也會覺得自己怎么沒能再多考幾分,這樣選擇面一下就豁然開朗了;520的考生同樣如此,再多點就可以有機會選擇還不錯的一些外地211了。
然后到了530分,也覺得自己如果少錯兩個選擇題,綜評就變得有希望了,本地211就有很大機會了;540分的也在糾結(jié),走綜評吧挺難的,不走吧!雖說可能有更好的選擇,但放棄一次綜評的機會又不太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