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玲瓏的人,人品都是不太好】
人和人打交道無非是兩種價值,一種是利益價值,一種是情緒價值。就像有多會拍馬屁的人,其實提供的就是情緒價值。
父親也是最近才說,我母親這邊的親戚,都是很有心機的,而且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處心積慮又不擇手段的。
時過境遷想想,我可以把吳建軍這件事理解為一種不擇手段,為了讓男方上位,寧愿自己女兒意外懷孕,生米煮成熟飯。呵呵……也想得太好了,你以為女方意外懷孕了,婚事促成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嗎?人看看張朝是什么婚姻?你以為能維持的婚姻,真的是好嗎?比大家在一起互相傷害好一點,倒是真的。
【我父親功力不夠啊】
說到底,我父親不夠聰明,閱人閱事為人處世上水平確實不如她們,很多事情也是抓不住關鍵的。作為一個男性,很多時候他只要出面輕輕說一句話就可以。
比如,大姨強行敬酒時,他完全可以干預一下:差不多就可以了,人家從來不喝酒,他這樣子喝得醉醺醺回去,父母會心存芥蒂的。
至少我心里就是這么想的,這種長輩強勢固執(zhí)的,人品不太好的。
【每天做數(shù)學啊!】
有時候,一把手好哪一口,真的關系很大的。人家對數(shù)學倒是真的很有興趣的,可能雄性動物,把某些數(shù)學難題攻克有一種成就感,但恰恰對一般層次的老百姓,數(shù)學是最用不到。
最近老公就是有空就是和孩子一起做數(shù)學,讓他們去做吧!沒辦法的,他就是文科提不起興趣。
現(xiàn)在的時代和當時時代不一樣,當時的時代讀書看報就像現(xiàn)在刷抖音快手一樣的愛好。當時的時代,別說手機就是固定電話也沒有的。真的沒有多少娛樂活動的,空下來除了看看晚報還有什么事做,而且我們當時的農村還收不到當天的晚報,都是隔天的。
【從六年級到九年級,預期的變化】
回過頭來看看,孩子剛上六年級時,自己的期望是高行中學,回憶起來孩子六年級的第一學期是自己最舒暢的時期;到了七年級看看苗頭不對,又遭遇了疫情,目標又降到了育民中學;到了八年級這學期學習慣和待人接物的越弄越差了,真是中二病了,我第一次主動找了老師,再怎么樣高東中學弄一個,不要混到三校去墮落。
讀完八年級,在暑假里看著前一年的分數(shù)線,自己心里終于有了明確的目標,不能在高中一棵樹上吊死了。我們終極追求就是一個本地的公辦的本科,我們要另辟蹊徑了,我們不準備再上高中了,目標就是某中本。該中本的分數(shù)比育民還低一些。
地域和學校關系還是很大的,有的學校因為所在的地域好,分數(shù)就會比它的本身的實力高出一個層次,有的學校又因為它的地域不好,分數(shù)就會比它的實力低出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