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去楊艷麗家吃飯1
又到了去姐姐楊艷麗家吃飯的日子。
自從姐妹兩個先后出嫁,似乎是為了讓爸爸媽媽放心兩個人的姐妹情,似乎是為了重組家庭、異父異母的親情需要,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姐妹倆形成了一個月一起吃一次飯的慣例。
有時,會是兩個家庭一起,節(jié)假日時這種可能性更大。大多數時候,是楊玉清自己一個人去姐姐家,在家里吃飯。
這種吃飯形式是受到二個因素的強烈影響。一是楊艷麗不出門,極其不喜歡出門,所以只好楊玉清上門了。二是楊艷麗最大的樂趣就是做飯和省錢,所以理所當然是在家里做飯吃了。
每次去楊艷麗家吃飯,都有履行責任與義務的感覺,或者有被安排的感覺。這個安排的人是誰呢?是后媽吧。
后媽是一個克己的人。原本,克己是一項很珍貴的品質,但后媽讓楊玉清聯(lián)想到的克己,就像一個黑暗的不點燈的老屋,你永遠只能窺視到門口那一點點立足之地?;蛘?,像是一個幽深的古巷,可見的只有巷口。
關于親媽,楊玉清一點印象也沒有。因為親媽是在生她的時候難產死了。和奶奶在村子里的時候,看見別的小孩偎依在媽媽懷里撒嬌,軟軟糯糯地嬉笑打鬧,甚至有恃無恐地撒潑打滾,她又驚奇又羨慕。
因為從小沒媽媽,爸爸又不在身邊,奶奶對她是極寵愛的,但那寵愛,就像隔靴搔癢,讓她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奶奶告訴過她,總有一天,爸爸會給她找個媽媽的。
“我也有媽媽了?!边@樣的興奮和激動,在第一次見到后媽時無影無蹤。她幻想過千萬次的,有了媽媽,也要在她懷里撒嬌,也要撒一下潑,耍一下脾氣,任性淘氣一番。
打從見到后媽的那一天起,她永遠是清清淡淡、似笑非笑、有理有節(jié)的樣子。
楊玉清不自覺地在后媽面前小心翼翼,連大聲喘氣也不敢,更不敢放肆。后媽說話的聲音輕言慢語的,可是那聲音讓她聽上去,心里就會打寒顫。后媽看起來不緊不慢,不嚴厲也不讓人望而生畏,可是楊玉清每每從她身邊經過,胳膊上就會起雞皮疙瘩。撲上去,在她懷里打滾,這樣的想象簡直是蕩然無存了。
后媽在家里從沒大聲說過話,也從不和爸爸吵架,甚至在爸爸面前也是柔柔弱弱的樣子,可是楊玉清知道,這個家,是后媽當家的。小到家庭開支,大到人情往來,都是后媽在安排。
后媽對兩個孩子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買什么東西,一定是一樣的牌子,吃什么,一定是一人一半。并且,這種公平公正,后媽一定是做在明處,爸爸看得清清楚楚,楊玉清自己也看得清清楚楚。
只是這種公平公正,楊玉清會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她知道和姐姐的衣服是一個牌子的,一個是最新款,一個是清倉貨。她也知道吃的東西是一樣的,例如有次吃的都是糖炒栗子,一個是10元一斤的,一個是20元一斤的。
爸爸是不會在意這些細節(jié)的。他整天在店里,一門心思地賺錢。
楊玉清也不在意,她心大。有總比沒有好吧,這是她自我安慰的話。
一家人倒也相安無事,天下太平。
楊玉清記憶中,只見過一次后媽生氣。那是在她出嫁的時候,不用說,照道理陪嫁是和姐姐一樣的。問題就在于,王永富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桶金,是老丈人支持的。當然,那時,還沒正式成為老丈人,楊玉清還是大二。
等楊玉清大學畢業(yè)結婚時,王永富的事業(yè)雖然過了創(chuàng)業(yè)期最艱難的時候,但上升期,資金周轉仍然需要很大投入,暫時還不上這筆錢。
后媽的意思是,這筆錢就當作陪嫁了。爸爸不同意,說債是債,陪嫁是陪嫁。后媽臉上的表情并沒有變化,仍然似笑非笑的樣子。但楊玉清知道她生氣了,很生氣。她的肩膀一顫一顫的,嘴唇在抖動,指甲掐進了胳膊的肉里,很深很深。
她看了楊玉清一眼,楊玉清不習慣爭吵,正手足無措地不知道如何是好,尤其是這爭吵還是和她有關。
那一眼,就讓楊玉清明白了,自己在后媽面前不由自主的小心翼翼。那眼里,在平日低眉順眼的深處,有鋒芒畢露的東西,讓人心頭一緊,打個寒顫。那一刻,楊玉清恍然覺得,看到了一條昂揚的眼鏡蛇,在吐著信子。
婚后,楊玉清很少回去。偶爾回家看一下爸爸。王跳跳倒是很喜歡去外公那里,這孩子本能的也是對滿臉堆笑的外婆敬而遠之,小心翼翼。
婚后,王永富的事業(yè)風生水起,娘家卻是漸漸沒落。好在,兩個女兒都出嫁了。兩位老人守著小店,生計不成問題。
王永富還給娘家的錢,爸爸特地叮囑,還到后媽的手上。原本,楊玉清是想給爸爸當私房錢的。但一想,自己也真是傻,明著借的錢,怎么能暗里還呢?
來姐姐家吃飯,最初王永富和王跳跳爺倆都會一起的。漸漸地,王永富說生意太忙,不來了,王跳跳也會說作業(yè)太多、不想出門之類的理由,不來。
為什么不來呢?這話,楊玉清沒問過他們爺倆,問的是自己。
楊玉清每次都是空手去,從來沒想過做為客人需要拿點禮品之類。在人情世故上,她真像個白癡。后來,還是王永富提醒她,她知道了每次去提一箱牛奶,也僅限于此,而且一直不變。
敲門,開門,進門。
“來了?”
“來了?!?p> “干嘛還帶東西,破費了?!?p> “呵呵?!?p> 然后,楊玉清坐在了客廳沙發(fā)上。
楊艷麗的老公蘇學成是名小學數學老師。眼下奧數輔導大火,所有家長都趨之若鶩。蘇學成逮住了這個發(fā)財的機會,和幾名老師合伙在外面辦了輔導班,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來上輔導班了,不到飯菜端上桌,見不到人。
楊艷麗的女兒蘇曉曉今年剛考上大學,去了外地。終于可以天高皇帝遠地享受自由,放暑假也說和同學去實習,不回來了。
“看電視嗎?”
“不看。”
“喝水吧?!?p> “好?!?p> “那我去炒菜了。”
“好?!?p> 這是每次必定會重復的對話。楊玉清最初一些時候百無聊賴地坐在沙發(fā)上,后來聰明了些,會隨身帶本書,這樣,就有事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