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記得少年時在祖父書房讀到明朝劇作家湯顯祖《牡丹亭》題記里的這句話時,深不以為然。認(rèn)為這不過是戲曲家為烘托故事氛圍而遣詞造句。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不過是文人騷客的臆想。而今為魚,方知魚之況味。
我天性是一個自律性極強(qiáng)的人,再加上祖父從小對我嚴(yán)苛的訓(xùn)誡引導(dǎo),我成為了人們口中所崇尚的謙謙君子。雖然未達(dá)到圣人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高度,卻也時時自省,克己復(fù)禮。所以對這份剛剛萌動,不適時機(jī)的情感,我束縛著,壓制著。一方面我想考驗自己的束縛力;一方面我想努力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來匹配這份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美好情感。我選擇了等待。只是鐫刻在心上、腦海的倩影,令我憂思輾側(cè)。
播音室的窗戶成了我唯一了解她,以慰相思的地方。我象一個守株待兔的人,每天清晨在二樓播音室窗帷后等待著她從窗下經(jīng)過。
她象一只孤鶴,清冷疏離,每天總是獨(dú)來獨(dú)去;又象一只敏感不安的小兔子,一有陌生氣息靠近,就驚慌失措而逃;但更象遺世獨(dú)立的一株清荷,不染塵世一縷煙火。
她似乎非常喜歡教學(xué)樓前的梅樹,經(jīng)過時常常駐足停留一小會。我好奇的觀察著她的舉動。梅花綻放時節(jié),她會攀了梅花輕嗅,然后愜意而去;梅花凋落時,她會捻起一朵,傷感嘆息;梅樹春勝時,她又無限惆悵;梅樹葉落枝寂時,她日日繞梅三行,似在期待著什么。這讓我也不由得喜歡上梅樹來。
她于我而言,就象《福音》里那顆珍貴的珍珠,使我愿傾其所有,以期求得。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5-12/dd03935fe00f5512313f27642d587e44ovR2bPBR3EI7lle.jpg)
王木火
近期因為身體狀況和工作關(guān)系,更新有點(diǎn)慢,不好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