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志道同合結(jié)新朋
白居易和元稹走后,眾人重新落座,略有幾分尷尬。
紀(jì)昆首先打破僵局道;“會真詩情真意切,也有不少人誤把元九郎當(dāng)成張生。昨日平康坊內(nèi),元九郎就和一士子生了沖突,所以適才方惱,寧弟不要見怪?!?p> 李寧驚嘆,原來這元稹早就做好可能被拆穿的風(fēng)險。那張生確有其人,還是元稹在蒲州所遇的落魄士人。他將罪名都推到一無名士子身上,倒是給自己滿身才名。
李寧派去河?xùn)|探查之人還沒回來,自然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說三道四,只好任元稹作威作福。他倒不在意小小元稹,只是白居易這位大才子竟也和元稹做了好朋友,著實可恨。
事實上,白居易和元稹這對好基友,歷史上就是此時認(rèn)識的。二人之間超乎尋常的友誼連兩三本耽美小說都寫不完。
元稹十五歲就考中明經(jīng),很早出來混社會了,見多識廣,口才無雙,又長得高大英俊,帥氣逼人,不知迷倒了多少女性,連白居易都整天跟著他喝花酒。
元稹靠著會真詩出名之際結(jié)識了白居易,二人一個明經(jīng)進(jìn)士,一個科舉進(jìn)士都在守選期間,無官可做,常去平康坊押妓尋歡。酒酣耳熱之后,兩人逐漸敞開心扉,暢談天地。
元?。骸拔疑贂r家貧,食不果腹?!?p> 白居易:“少遇戰(zhàn)亂,顛沛流離?!?p> 元?。骸凹腋冈缤?,形單影只?!?p> 白居易:“家父早殤,孤苦無依?!?p> 元?。骸拔曳菨h人,乃鮮卑人,拓跋后裔。”
白居易:“我亦非漢人,乃西域人、龜茲遺族。”
元?。骸拔疑贂r好學(xué),十五歲中明經(jīng)?!?p> 白居易:“我自幼聰慧,喜愛詩書?!?p> 元?。骸拔以幸患t顏知己?!?p> 白居易:“我亦有一青梅竹馬?!?p> 元?。骸拔以钾?fù)于她。”
白居易:“我亦不知其所蹤。”
兩人發(fā)現(xiàn)彼此相同點實在太多了,相互引為知己。
李寧雖與白居易有大恩,但也只是暗中幫忙。白居易或許只是以為這是東宮之人有意拉攏,他和李寧年齡相差較大,并不是摯交好友。
也許是元稹忽悠人的技術(shù)比較高明,在東海樓沖突事件過了許久,李寧也不見白居易來找過他一次。
李寧好不容易認(rèn)識的名人就這么離他遠(yuǎn)去了。他剛開辦李紀(jì)書鋪之際,盡心盡力地幫白居易這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子宣傳詩作,讓他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一舉高中,隨后還幫他返回洛陽侍奉重病的外祖母。
不曾想白居易信了剛認(rèn)識的元稹,不信李寧。李寧雖然很不甘心,但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
李寧心想:“你白居易不就是會寫點詩嘛,有才華可不止你一個?!彪S后李寧自己物色人才,網(wǎng)羅賢士。在此期間線裝書大火,李紀(jì)書鋪已經(jīng)成為了長安最大的書鋪,不少人名儒大家都來此印制詩集。
其中,李寧就結(jié)識了一位才華不錯的名士。此人名叫呂溫,他找到李紀(jì)書鋪想給過世的父親呂渭刻印詩集。
呂渭這位名儒,李寧也知道他。他正是前文中提到的由裴延齡舉薦代替顧少連知貢舉的人,連續(xù)三年做了科舉主考官。此人和崔損一樣,雖是被裴延齡舉薦,但并沒有相助與他,反而替朝廷選拔了不少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
后來因不攀附裴延齡余黨而被排擠出朝廷,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出任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在湖南主政三年多,頗有政跡,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卒于任上,追贈尚書右仆射。
呂渭知貢舉時,他的長子呂溫很有才名,但是他一點也不徇私,將能中進(jìn)士的兒子也罷落。呂渭調(diào)離京城后,呂溫就一舉高中貞元十四年顧少連知貢舉的進(jìn)士榜第四名。
一年后呂溫又中了吏部博學(xué)宏詞科,擔(dān)任集賢殿校書郎,成了柳宗元的同僚。和呂溫一起任集賢殿校書郎的還有平叛入等的崔郾。崔郾就前文中提到的,和崔護(hù)一同考中進(jìn)士的清河崔氏之人。
呂渭去世后,呂溫丁父憂,辭去集賢殿校書郎的職務(wù)。他守喪在家期間,和三個弟弟呂恭、呂儉、呂讓一同為其父整理文集,作成《呂君載集》,并請李紀(jì)書鋪印制。
李寧這才結(jié)識了呂溫,還得知呂家竟是河中望族,蒲州世家。本來李寧派去蒲州打聽元稹之事的人剛剛回來,李寧得知張生卻有其人。但那張生土生土長的蒲州人,根本不是洛陽人,其母更不可能與崔鄭氏有關(guān)系。
李寧得知呂溫正是蒲州人,在和他吃飯聊天時正好談及此事。不曾想?yún)螠剡€真知道一些內(nèi)情。去年呂溫回蒲州老家安葬其父時,恰好當(dāng)時元稹第一次考試失敗已返回蒲州。
呂溫道:“家父大喪時,元微之和那崔家之人都曾吊唁。當(dāng)時已覺元微之和那崔家之人關(guān)系已非比尋常。”
李寧道:“這元稹倒是巧言善變,竟將薄情之名推到他人身上?!?p> 呂溫回道:“近日我來長安亦聽聞此事,正疑惑不解,蒲州何曾有一才貌全雙之張生,竟是元九郎?!?p> 李寧道:“元九郎自作聰明,真當(dāng)博陵崔氏好惹不成。若那崔家得知元稹所為,必會請崔相為其做主?!?p> 呂溫回道:“先父曾與崔相交好,而今崔相居相位近五載,豈是元九郎能惹?!?p> 李寧接著問:“那崔家欲來京城,為何停在蒲州不前?”
呂溫回道:“聽聞,崔鄭氏發(fā)覺其女與元稹茍且之事,在蒲州為其女擇婿早嫁呢?!?p> 李寧故作恍然道:“原來如此,失貞之人,怪不得崔家要早早將其出嫁?!?p> 呂溫道:“不滿你說,我有一六弟,乃二叔獨子,正和崔氏說親。不巧家父突亡,這才作罷。”
李寧又問道:“后來如何了?”
呂溫道:“聽說元稹離開后,崔鄭氏多方擇婿不過,便回了滎陽母家,似要與一鄭氏之人結(jié)親。”
后來,李寧和呂溫也沒故意散播元稹的壞話。他二人到經(jīng)常聯(lián)系,一起游玩。這年九月時,呂溫請李寧來東海樓吃飯,說要介紹一位才子。李寧欣然接受,還在讀到了這位才子的一篇名傳千古之作。詩曰: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dāng)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博帶青衫
新書求收藏推薦!希望大家喜歡李寧、支持正版閱讀! 感謝未歸人、滄海=無意、墓墻、可達(dá)鴨弟弟等讀者昨日投了推薦票! 感謝asteridR、迅馳二代1008等讀者昨日打賞100書幣! 大家肯定猜出來這位才子是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