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一聽,心中很感疑惑。
自己與縣令荀弘幾無瓜葛,他找自己有何事?
劉瑜不好怠慢,于是快速梳洗完畢之后更衣出門。
荀弘是千石令,屬于帝國高級官員。
東漢縣只分為三個等級:
萬戶以上縣,設千石縣令,縣丞、縣尉四百石;
五千戶到一萬戶縣,設四百石縣長,縣丞、縣尉二百石;
五千戶以下,設三百石縣長,縣丞、縣尉二百石;
門口等候著一名三十余歲的陌生男子,還有一輛牛車。
這輛牛車卻并非敞車,有藍色麻布車篷,那男子兼任車夫。
見劉瑜來到,男子很是恭敬。
經(jīng)過介紹,那人就是荀縣令所派。
“劉郎,請上車!”
劉瑜點點頭跨上車,隨后車夫一聲吆喝,牛車晃晃悠悠開始起步。
牛車并不只是平民小吏乘坐,其實很多有身份之人也喜坐牛車。
因為牛車更平穩(wěn),這里面有馬車依然是胸套系法的關系,鞍套法并未發(fā)明出來。
走了幾百步,劉瑜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并不是去往盧奴縣寺(縣署)!
咦?咋回事?
不會有人借縣令之名來誑自己吧?
應該不會!
因為對方?jīng)]理由???
自己無錢無權,又無仇人,至少林緯暫時算不上。
必須得問一下。
“阿兄,這是去往何處?”
“哦,在下忘講了,是去李校官家,荀公在那里等候劉郎!”男子轉過頭來一臉微笑。
眼睛不會騙人,劉瑜從他眼中看出了誠實。
李校官,就是人們口中的李博士。
他名叫李華,為人嚴厲,教書一絲不茍。
沒有他的教誨,劉瑜估計自己的成績要下降好幾個檔次。
李華與荀縣令都是同一地方人:潁川,所以二人關系親密;
荀弘出自著名的潁川荀氏。
此時,二百石(含)以上長吏,則必須是外地人,這是有名“三互法”中的回避制度。
而州、郡、縣三級少吏(百石以下為少吏),則必須要在本區(qū)域選拔,不能用外地人;
這是為了防止縣長、太守帶自己人去任職而以權謀私。
不過,郡文學、縣校官除外,這兩個位置可任用外地人。
郡文學一般都是外郡太學生下放,不少大縣的校官也是如此。
這是為了保證經(jīng)學教學質量,不是任何人都堪為人師。
……
很快就到了李華家門口。
大門虛掩著,車夫停下車后進去匯報,李華很快出來招呼劉瑜。
“學生拜見恩師!”
“不必多禮,請進!”
李華很客氣,態(tài)度與往日有所不同。
“學生辜負恩師,慚愧之極!”
自己成績未考好,總要假裝自責幾句。
“此事話長,請先進門說話,明廷已等候多時!”
話長?這是何意?
劉瑜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進入到堂屋,見荀弘正端坐在竹席之上,劉瑜趕緊過去行禮。
禮畢,荀弘讓無關人等退去,只留下他三人,然后對劉瑜道:“子明,實在抱歉,讓你受委屈了!”
委屈?
劉瑜有些發(fā)懵!
旁邊李華緊跟著解釋道:“子明,實際上此次考試,你依然是魁首,林緯在你之下!”
???這如晴天霹靂一般,震得劉瑜發(fā)暈。
這tnd是咋回事?
荀弘隨后開始慢慢悠悠地講原因:“子明,我就長話短說。我得到消息,朝廷已密派人來查盧奴鐵官長等人被殺一案。
不過,有人想誣陷我,欲置我于死地?,F(xiàn)在很多證據(jù)對我不利,不過我不會坐以待斃。
我剛來此地不足一年,身邊可信之人不多,李先生正好推薦了你,說你為人機敏,坦蕩無私……”
哦?荀弘居然也是為這事?
劉瑜一聽,頓時興趣大增!
荀弘是千石縣令,居然都很是畏懼,看來此事果然如自己所想,其中大有文章。
有好戲看了!
我就當一個吃瓜群眾吧?
不行,好像不能在一旁吃瓜,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被卷進去了。
荀弘說了一大堆之后,最后又說道:“……據(jù)我所知,有人逃過一劫,不過已遁入深山,只要能找到他,就可洗脫我的嫌疑……”
“不知那逃者為何人?”
“盧奴鐵官主簿張雍!”
“請明廷放心,屬下一定盡全力找到此人,還明廷清白!”
“好!我給你一道密令和門下掾印,去密查此事,不過你這門下緣身份暫時不宜公開!”
“多謝明廷信任,屬下敢不盡力!”
縣門下掾,斗食吏。
它是次于功曹、廷掾、主簿等門下要吏的位置,比其他門下吏以及列曹的地位都要高。
門下吏,是在郡縣后庭閣門附近各屋舍中辦事的小吏,故取此名。
相當于后世的秘書處、辦公室、督查室、特勤局等等單位相關人員。
這些人由于距離長官更近,所以地位更高。
列曹,相當于后世的政府各局,他們在大堂附近辦公,這些人距離長官更遠,地位自然遠低于門下吏。
古代,距離長官的遠近,決定了自己的權力地位。
“記住,此事只有我三人知曉,絕不可道與外人,否則,你我皆有危險……”荀弘臉色非常嚴肅。
劉瑜覺得他話明顯沒有說完。
顯然,應該有一股荀弘惹不起的力量,在威脅著他。
否則,他絕對不會繞如此一個大彎,讓自己幫著處理此事。
“諾!”劉瑜也不好再多說什么。
隨后,荀弘把門下掾的銅印遞給他。
劉瑜恭敬地接過。
印不大,也就是拇指頭粗細,四方印。
他知道,如今整個盧奴縣,很多人都盯著這一方印呢!
因為這位置已經(jīng)空缺了三個月,它的相關職能一直都是由主簿代替。
當然,主簿還要暫時繼續(xù)代下去,一直到劉瑜公開身份的那一天。
不過,劉瑜知道,此事危險性極大,如稍有不慎,可能自己就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這時李華又拿出一個小竹筐遞給他:“子明,這里是兩千張漁網(wǎng)紙,明廷的私人禮物!”
“這……屬下多謝明廷獎賞!”劉瑜接過。
雖然蔡侯紙已發(fā)明出六七八十年,不過這時候的普及率依然很低,就連官府也不到兩成。
即便是送進朝廷的文件,六七成依然是竹木簡。
因此,紙張絕對是饋贈文人墨客的最佳禮物。
漁網(wǎng)紙已是此時最好的紙,一百張需五百余錢,畢竟它采用的是最好的麻。
紙張在古代一直是奢侈品,即便到了隋唐時期,一百張普通公文紙,也需六七十錢,上等的紙更貴。
當然,在劉瑜看來,這些紙的質量還十分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