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陷入災(zāi)難之中的孟家
“咕嚕咕”,不知誰家的公雞啼叫三聲。天剛微微亮,村東頭一座二間半的土坯房象一只伏在桉樹林下面的丑陋的小獸物一樣慢慢醒來,其中西邊的一間燈亮了。田淑英穿好衣服,開門出來,蹲在土埕角洗漱完畢,用桶裝了小半桶水提入廚房,先用水將灶上的鐵鍋刷干凈,然后把桶里剩余的水倒進鍋里,拿一些干樹葉在灶洞里起了火,將幾根木柴橫在上面,然后拿起小鐵盆,到外間米缸里舀了兩罐米,努力把動作放輕以免吵醒還在睡覺的婆婆。將米淘好下了鍋,進里屋叫醒兒子大頭,拿起掃帚把屋前院后打掃一遍,完了提起一籃衣服往溪邊石橋下大青石上洗衣服去。大頭起來刷牙洗臉后,坐在灶洞前矮凳上燒火,看火將熄了,就拿幾根干木柴扔進灶洞里,火就又旺起來。這小家伙雖只有四歲多,卻象個小大人一樣,聰明能干得很,有時雖也淘氣,但懂事乖巧起來,讓那半瞎的老奶奶眼睛有了亮光,讓愁眉不展的媽媽舒心地微笑。灶上鍋蓋撲赤撲赤地響,冒著白汽,小家伙站起來,將小矮凳搬到灶臺前,站上去將木鍋蓋揭開,拿起灶臺上碗里放著的木勺子,攪了幾下鍋里的飯,讓飯粒不沾在鍋底。聽到屋里有響聲,知道奶奶醒了,看飯已煮熟,就將火熄滅,跑進屋來。
孟母坐在外間床上,身上蓋著一床用從破衣服上剪下來的碎片拼湊而成的被單,睜著茫茫的眼睛摸索著穿衣服下床。大頭進來將布鞋套進她的腳,扶著她的手,幫她下床,然后從屋角拿了一只破臉盆,到外面水缸里舀一瓢水倒進臉盆里,端進屋讓奶奶洗臉。
“大頭,今天進不進山砍柴去?”
“媽媽說要去,等會兒媽媽洗好衣服回來,吃過飯,我們就走了?!?p> “大頭,今天天氣熱,日頭曬得很,跟媽媽說,今天就不去了!”
“不行,米缸里沒米了,媽媽說,冬天快到了,要給奶奶添一件衣裳?!?p> 兩滴眼淚從孟母渾濁的眼睛里流出來。淑英啊,你叫我怎么對得住你啊!我這老不死的老太婆,來生做幾世的牛、幾世的馬也報答不了你?。∶夏赶赐昴?,扶著墻站起來,將毛巾搭在墻上一根竹竿上。大頭跑過來將臉盆端出去,將臟水潑在竹籬笆外的菜畦上。看見媽媽洗好衣服回來,幫著把衣服晾在埕角的竹竿上。母子兩人吃過飯,將孟母吃的早飯和中飯盛好放在桌子上,從櫥子里拿出一碗專為孟母做的醬油燉肉也放在桌子上,用飯罐裝了他們中午吃的飯,又灌了滿滿一水壺水斜挎在大頭肩上,拿起砍柴刀和繩子,戴上斗笠,母子二人就進山去了。
孟母坐在桌子前,端著飯碗,卻一口也咽不下去,心頭沉重地又回想起這五年來所發(fā)生的一件一件事。
自從那沒良心的兒子在新婚之夜拋棄懷孕的妻子帶著情人走了以后,這個家庭就陷入災(zāi)難之中。聽桃源書院的老先生念完信后,孟老爹拿起墻角貼有喜字的洗臉盆砸向新買的自行車——這自行車是買給昭偉騎的,渾身發(fā)抖,臉色越變越青,突然一陣天旋地轉(zhuǎn)暈倒在地。大家急忙請來鎮(zhèn)上的老醫(yī)生為他看病,老醫(yī)生說他本來就血壓偏高,急怒之下血壓快速沖得更高以致中了風。老醫(yī)生窮盡醫(yī)術(shù)將他救了過來,但從此癱瘓在床上再也起不來。這個忠厚老實的莊稼漢,一輩子沒做過一件虧心事,不承望如今出個這么沒人性的兒子,做出這么一件沒道德的事,讓他羞愧難當,無法抬頭在村寨中作人。頭發(fā)蒼白的孟母坐在婚床床頭,看著床上一直流淚的田淑英,不知該如何安慰她。過了一會兒,聞訊而來的淑英娘家人趕到了,看過那封信后,直著脖子跳腳大罵,逼著孟家把人找回來,要一棍子打死,好給他們姑娘出氣。村里面早就鬧開了,消息傳遍整個桃源,大家都趕著來看熱鬧,有的搖頭嘆息,更多的人是破口大罵。村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是怒氣沖沖地命令村里小伙子,讓他們帶人到山外城里找去,要是拿住了那對奸夫**,就將他們捆到集市上剝光衣服展覽,讓整個桃源的人都看看這對狗男女的臉皮到底有多厚,居然干出這么無恥的事來。
人到底找不回來,看熱鬧的人漸漸散了。田家的人意欲接淑英回家,但看看她高高隆起的肚子,想她現(xiàn)在終究已是孟家的人,只好算了。鬧了一陣子,想想孟老夫婦并不欲此,事到如今他們也確實沒有辦法,只好垂頭喪氣地走了,以后再作打算。孟母又要照料癱在床上的丈夫,又要照顧懷孕在身、終日傷心地躺在被窩里流淚的兒媳婦,無論如何都想不清楚從小懂事孝順的兒子怎么會做出這樣的事,拋下懷孕的妻子不說,年老的父母為他操了半輩子的心,好不容易借了幾千元給他娶了老婆,他就這樣丟下不管,帶著小情人自顧自到外頭快活去了?這樣的事情可不是樸實厚德的大山里的人做得出來的呀!還有那不知羞恥的侄女兒,以前戀著皇宮不愛土坯房,末了卻在她娶兒媳婦時勾引她的兒子跑了,如此下賤的東西,井沒蓋蓋子可以跳下去了,還有臉在世界上作人?
孟母羞愧得好長時間不敢出門。一出門,人家就指著她的背影說:“就是這個人,她兒子在新婚之夜丟下老婆,帶著別的女人跑了!”林老漢夫婦更是不知臉該往哪里放,不知該如何面對桃源的鄉(xiāng)親父老。他們對那寶貝女兒的行為同樣不能理解,雖說愛情是可貴的,但為了愛情做出這么不道德的事,就應(yīng)該嗎?
大家都沒有辦法,只好讓日子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下去。
田淑英在床上躺了幾天,還是忍著傷痛起來幫婆婆料理家務(wù)、干農(nóng)活、侍侯有病的公公。肚子里的小東西開始動了,動得厲害時,淑英疼得直在床上打滾。終于有一天,村東頭那座土坯房子傳出一陣響亮的嬰兒的哭聲,接生婆用洗腳盆將一滿是血污的男嬰端了出來,端到等在外間的孟母跟前,又轉(zhuǎn)身進去料理還在床上呻吟的產(chǎn)婦。孟母用溫開水給孩子洗了澡,穿上村民送的舊棉衣,抱到孟老爹的床頭。孟老爹看著紅伢伢的孫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老頭子已病了好幾個月,每天奄奄一息躺在床上,只因?qū)O子還未出生,不知是男是女,孟家的血脈還不知是否延續(xù)下來,心頭放不下,所以挺著一口氣硬撐下來。如今孫子已出生,孟家的香火有人續(xù)了,老頭子放了心,覺得可以走了。
就這樣忽明忽暗地過了幾天,淑英漸漸可以下床走動,只是身體虛弱得很,老是頭暈眼花。一天晚上,孟老爹劇烈地咳起來,知道自己馬上不行了,硬挺著讓淑英攬著他靠起來,淑英另外拿床被子讓他靠著。孟老爹叫孟母抱著孩子坐在床頭,拿起孩子的小手撫弄一會兒,將淑英叫到跟前,執(zhí)著她的雙手,喘著氣說:
“淑英,我們孟家對不住你。我馬上不行了。我死后,這孟家就靠你了。你將那幾畝薄田并家中可以賣的東西賣掉,留一些給你婆婆度日,剩下的拿去償還債務(wù),能還多少就還多少,還不了的……(撫著孩子的小臉,看著他)只好等乖孫子你了,你長大后要有出息,不要讓爺爺失望,我們孟家已經(jīng)出了個讓祖宗蒙羞的不肖子,不能再有個沒有出息的浪蕩子。(眼睛轉(zhuǎn)向淑英)淑英,你就帶著孩子改嫁吧!我不會恨你的。你婆婆是個良善的人,她不會阻攔你。但只兩件事,你一定要答應(yīng)我,一是孩子到新家后,不能改姓,要仍然姓孟,你要告訴他,他的爹是誰,爺爺奶奶是誰,長大后叫他回來認祖宗,延續(xù)孟家的香火,償還該償還的債務(wù)。二是……淑英,你能不能和其他人的兒媳婦一樣給我披麻戴孝、為我送終,讓我到地下后有個人樣,不落在人后面?我死后,你能不能常常帶著孩子回來看看你婆婆,有個病痛時,給她端端湯,送送水,讓她的日子不至太孤凄?以后等她老去了,仍然做個兒媳婦給她送終?過年過節(jié)時,帶著孩子給我——還有她——燒疊紙錢?要是這樣,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早已哭得喘不過氣來的淑英伏在公公身邊,說不出話來只好用點頭來應(yīng)允他,聽到這里抬起身問即將病逝的公公,“阿爸,要不要著人去找找昭偉,看能不能找到他讓他回來給你送終?我不會為難他,也會攔著我娘家的人不讓他們動手打他?!?p> “算了,怕是找不著。就算能找著,算了,這樣的一個兒子,就當在外頭死了!”孟老爹渾藍的眼睛哀傷地望著前方,手一松,就此走了。
仍在月子里的淑英禁不住大聲悲嚎起來。孟母一只手抱著孫子,忍著淚用另一只手把兒媳婦拉起來。淑英到灶間燒了一大鍋水,把公公的身體擦干凈,換上干凈衣服,抱過孩子,讓孟母出去通知鄉(xiāng)親們。同村的鄉(xiāng)親一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從家里趕來幫忙,他們將死人抬下床放在卸下的門板上,用一塊白布從頭到腳蓋著以免見到活人,又在他的頭邊點一根白色蠟燭,門板前放一個粗陶盆用來燒紙錢。淑英抱著孩子對著公公拜了拜,一邊哭一邊燒紙錢,坐在墻邊為公公守夜。第二天,周圍村寨有點沾親帶故的都來了。幾位老人到集市上裁些白布和麻布,十幾位老婦人圍成一圈縫起麻衣和白蓋頭。鄉(xiāng)親們陸陸續(xù)續(xù)拿些紙錢過來,在死人跟前焚化了,燒不完的就放在旁邊一個大籠擔里,以后作祭時再燒。因為買不起刨光上油的棺材店里的棺材,幾位小伙子進山伐倒一棵大樹,抬回來鋸成一片片木板,用釘子釘成個匣子模樣,權(quán)當棺材用。由于兒子不在,兒媳婦正坐月子不能操勞過度,最主要還是因為沒錢,所以一切從簡辦理。林老漢夫婦聞訊也趕了過來,在死人跟前哭了一陣,燒了些紙錢,掏出五十塊錢放在桌子上,看眾人都停下手中的活盯著他們看,就低著頭走了,留下云芝哥嫂懷著羞愧幫著辦喪事??纯刺栆严蛭餍绷?,眾人將死人尸體搬進匣子里,淑英紅腫著雙眼,把公公平常穿的衣服和用的用品都放進去,又大哭了一場,伏在棺材頭不肯起身。幾位老婦人忍著淚將她拉開,幫她穿上麻衣,戴上白蓋頭。兩個中年男子拿鐵釘將棺材蓋釘上。臨村的老巫師上來在棺材上灑符水為死人驅(qū)邪消災(zāi),說一陣死人以后要保佑一家人平安有福的話,將一把劍齒草放在棺材頭,用酒水在棺木四圍圈一周后退下。那兩個中年男子用兩根粗大的繩子將棺材從底下吊起,上面打個結(jié),一根木頭穿在繩子中間。四個小伙子抬起來,送葬的隊伍出發(fā)了。村里十幾位上了年紀的男人自動組成嗩吶隊,在棺材后面吹著哀傷的喪歌。淑英披麻戴孝緊跟在棺材后面,大聲嚎哭著,兩位年輕的女孩一左一右架著她往前走。一個中年婦女抱著孩子,將鏡框上面戴著紅綢花的死人遺像放在胸前,當作是孫子拿著爺爺?shù)倪z像在送爺爺,走在隊伍最前面。比死人輩份小的親戚和族親都穿著白衣——男的腰上圍著一根細麻線,女的頭上戴著白蓋頭——排成幾行,跟在嗩吶隊后面走著,不時發(fā)出一陣哭聲。其余那些因與死人有點情份而來相送的、或來送葬的昭偉的朋友及遠親近鄰則肩上斜挎一條白布,不成隊形地走在隊伍最后面。走過小山頭,幾位年長的婦人擋住淑英和抱孩子的婦女,不讓她們往前走,硬拉著淑英回去,怕產(chǎn)婦哀傷勞累過度落下病來。送葬的隊伍繼續(xù)前進,又過了一個山頭,嗩吶隊和送葬的親友停下來,只剩下抬棺材的和幾位男人繼續(xù)往前走。到了臨時挖就的坑前,將棺材放進去,用鐵鏟鏟起黃土將棺材埋了,上面丘成個墳?zāi)鼓?,一切收拾完畢,就回來了。大家一邊往回走一邊為孟老爹死得這么凄慘感到悲傷,破口大罵那個不孝不仁不義的兒子,自顧自帶著小情人在外面逍遙快樂,半年多的時間音信全無,將老父親活活氣死都不知道,更不必說回來送終,這樣的兒子要知道長大后這么不孝在搖籃里就應(yīng)該把他掐死,費那么多米糧心血養(yǎng)大他干什么?同時又同情起淑英來,不知這婆媳祖孫三口往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可是該過的日子還是得過。經(jīng)過幾個月的勞累煎熬,孟母的眼睛變成半瞎,模模糊糊地看見有個影,卻無法看清楚是什么東西。淑英的身體經(jīng)過這么一折騰,更加虛弱了,本來坐月子的人,應(yīng)該好好滋補滋補,現(xiàn)在不但談不上,連一日三餐都很困難。鄉(xiāng)親們知道這個情形,紛紛將家里養(yǎng)的雞鴨宰好煮好送過來。幾位常在大溪里捕魚的村民一抓到一些比較有營養(yǎng)、適合坐月子的產(chǎn)婦吃的魚,就讓家里的女人煮成魚湯,端來給淑英吃。云芝嫂子每日三餐煮了產(chǎn)婦應(yīng)該吃的東西端來,將一家人的衣服拿到溪岸邊洗好晾在竹竿上,每兩天為小孩洗一次澡,把家務(wù)料理清楚才回去,以此來彌補點不懂事的小姑對這家犯下的罪過。淑英感動得掉下眼淚,好東西舍不得吃,常常趁婆婆不注意時,偷偷揀一塊最有肉的放進婆婆碗里。作過了七日,淑英母親過來幫著照顧苦命的女兒,看著女兒都快瘦成一張黃紙,老人家心疼得直掉眼淚。
好在孩子順順當當?shù)鼗钕聛?。剛開始,大家看著瘦得皮包骨的孩子,都以為這小伢子不會活太久。淑英身子弱,奶水老不夠吃,村里有小孩也在吃奶的女人就每天到她家里來,將自己孩子吃剩的奶給淑英孩子吃。這孩子就這樣在眾人的關(guān)懷下慢慢長大,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身子瘦小得很,兩條腿象麻桿似的,頭卻出奇地大,兩只眼睛骨碌骨碌地轉(zhuǎn),村里人看他很是機靈有趣,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大頭”。
如今大頭已經(jīng)四歲半了,懂事得很。每日燒水、喂雞、打豬草、為半瞎的老奶奶端茶送水。媽媽進山砍柴時,就跟進去幫忙。淑英將柴砍倒,削去細枝蔓葉,在樹陰底下?lián)煲粔K干凈地方放好繩子,大頭就過去將柴禾一根根收拾干凈抱在懷里,懷里放滿了就抱過去整齊地放在繩子上,等淑英砍柴砍累了,就坐在樹陰下捆柴禾。中午時分,母子二人坐在山澗邊石頭上陰涼處,吃早上做好帶來的飯。有時實在太困了,就躺在石頭上睡一會兒。
這期間孟母想起孟老爹臨終前所說的話,曾三番五次勸淑英改嫁。但淑英總是摸摸大頭的頭,看看半瞎的婆婆,搖搖頭,轉(zhuǎn)身又出去干活。兩年前,集市上賣豬肉的大胡子死了老婆,遺下兩歲半的女兒和半歲的兒子,看上淑英樸實善良,央媒婆往淑英娘家提親,意欲娶淑英當他孩子的后媽,條件只有一個,不許帶大頭過去。淑英娘看大胡子家底殷實,人也還勤快厚道,就過來將這事與孟母說了,又力勸淑英答允此事。晚上吃過飯,一切收拾完畢,孟母將淑英叫到燈下,極力勸她順從她娘的意思改嫁大胡子,這樣她自己有個歸宿,她的姑媽從此也可放下心過完余生,不再在自責中渡日——因當年淑英與昭偉的婚事乃她一手促成,事情后來變成那樣老人心里很是不安,總覺得那是她的罪過。且說她公公臨終前原是要她變賣家產(chǎn)改嫁的,她的兒子如此不仁義,她總不能耽誤她一輩子,只是大頭苦些,親爹親娘都不在身邊,得陪她這個瞎老婆子過日子。
淑英在床上翻了一整夜,終究不忍心拋下老的和小的,第二天清晨,一句話都不說,仍舊拿起水桶到井邊挑水去了。
全村人看著她瘦弱的身影,不由暗暗感嘆,同情中帶著幾分敬意,老人們更是打心眼里疼惜敬重這位賢惠善良的女人。大家都說是孟老爹在世時積的陰德,出了個那么不肖的兒子,上天就讓他有個如此有美德的兒媳婦。
看看太陽正下山,天快昏了,淑英母子應(yīng)該快回家了,孟母抓起一把米撒在雞窩里,咯咯作聲,引誘母雞帶領(lǐng)小雞進了雞窩,關(guān)上雞窩門,就拄了拐杖摸索著過去將竹籬笆門打開,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竹籬笆門外有個人影,模模糊糊地感覺好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