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拓寬河道
這時候把早就澆筑好的牛鼻環(huán)穿過鼻軟骨,再連上一根牽引的繩子就可以來,有了牛鼻環(huán)這種神器,就算是一個小孩都能牽著它走。
如法炮制,三頭白肢野牛、兩頭羚牛都被配上了牛鼻環(huán),然后拉到河邊用繩索和木頭將兩輪車分別綁在它們身上。
這樣一來,人力手推車就變成了畜力車。
牛的力氣遠比人要大,有了斑斑、點點等動物都幫助,極大的提高了運輸效率,終于趕在四月來臨之前,秦河大壩竣工了!
說是大壩,其實和現(xiàn)代水壩相比顯得不值一提,整個水壩長20米,高約8米,連接河流南北兩岸,有左右兩個出水口并配備了閘門,以前要去北岸只能游過去,現(xiàn)在踩著水壩就可以過去。
秦河寬而不深,加之現(xiàn)在不是汛期,水流量較小,修建水壩的最深處也就4米左右,秦炎打算在河流北岸開墾田地,水壩高出水面4米既可以應對汛期,也可以儲水應對干旱的天氣,一舉兩得。
由于要拓寬下游河道,此時的出水口的閘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要想打開只需轉動水壩上兩根木柱上的絞盤,絞盤是圓形木制的,依靠4根木杠與木柱進行連接,可起到傳遞力量的作用。
水壩將河水都堵在上游,但不可能將河流就此截斷,還是會有水流滲出來,同時河水是流動的,源源不斷的匯聚在上游,用不了兩天的時間匯聚的河水就會漫過水壩流入下游河道。
但此時由于河流的水流量本來就不大,加上被水壩阻截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即使漫過水壩進入下游的河水也不會很多,而且秦炎的計劃從來都不是完全堵住流水,只要下游河道的水深控制在半米左右,他們就可以進行河道作業(yè)。
河水不深,河床的淤泥卻深不可測,猶如沼澤地一般。
為了盡快清理并拓寬河道,秦炎讓整個部落上百號人都下到河床里清理淤泥,這些都是上好的膠泥剛好可以用來燒陶。
不僅如此他還耗費多天時間打造了一架巨型鏟犁,寬三米的木架子,下面裝有一個巨型的類似撮箕,或者說是挖土機鏟斗的裝置,這玩意只要拉起來,就能一次性翻耕三米寬的土地,翻深達到了50厘米。
但這玩意兒可不是用來耕田的,而是用來挖河道收集淤泥的,啟動這玩意兒的動力用人肯定不行,只能讓斑斑、黑黑和壯壯來拉,至于皮皮它是在是太皮了,拉牛車都不老實就更別指望它能和其他牛合作,一起拉這架巨型鏟犁。
將巨犁綁在斑斑、黑黑和壯壯的背上,前面是奇良、羽和匈,一人拎著一根韁繩牽引斑斑、黑黑和壯壯一起并排往前走,淤積積累在鏟斗里,不一會兒就裝滿了,裝滿的鏟斗可以直接卸下來,讓人運輸?shù)郊刑幚碛倌嗟牡胤綄⒂倌嗟沟?,空鏟斗則送回河床重新裝在巨犁上。
不斷反復,兩天的時間,這三個家伙和一眾族人就把20米寬,800米長的河道整個刨了一個遍,河床上堆積的淤泥少了接近兩米。
秦炎喜出望外,技術果然是第一生產(chǎn)力,若僅靠人工,五天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如今兩天的速度。
五天之后淤泥已經(jīng)清理得差不多了,下一步開始拓寬河道。
南岸里部落太近,因此河道加寬的方向只有從北邊,秦炎的計劃是加寬三米并挖深到與現(xiàn)在河床相同的深度。
挖土不是什么技術活,秦炎便把它交給幾個得力的族人來負責,他則將卸下來的巨型鏟犁稍加改裝,讓它變成真真的巨犁!
這次的巨犁真的是用來耕田哪種,三米長的車架子,下面安裝了一排五個青銅犁,拉動起來可以一次性翻耕三米寬40厘米深的土地。
秦炎打算在秦河北岸開墾旱地和水田,這架巨犁將是他最大的助力。
皮皮被牛車折磨了幾天總算是安分了,秦炎把巨犁套在它以及黑黑、壯壯的身上一起帶到了秦河北岸,至于為什么不帶斑斑,那是因為白肢野牛和羚牛的體型不相同,并排行走的時候一高一矮,所以秦炎選擇了黑黑和壯壯,而不是斑斑和壯壯。
秦河北岸是一片曠闊的平原,以前這里長了許多樹木,后來被秦部落有意識的砍伐和清理野草及灌木,現(xiàn)在這里的樹木基本上瞧不見了,看起來光禿禿的。
不過這正是秦炎想要的,如果長滿了樹木他還怎么翻耕田地?
一畝地算1000平方米,十畝地等于一公頃。
瓦拉從黑熊部落換來的稻谷許多是壞的,清理完以后7袋稻谷只剩下3袋半能用,每袋約10斤,3袋半就是35斤,加上首次與黑熊部落交易換到的稻谷,一共40斤。
常規(guī)的水稻種植每畝地需要4-5斤種子,這還是每畝地666平方米的情況下,按1000米來算每畝地的水稻種子至少需要7-8斤,40斤稻谷只夠種植5-6畝地。
族人們加寬河道的時候,秦炎喊上螢竹和他的幾個兄弟一起在北岸耕地,以靠近河流的那一端為寬,深入北岸平原的那一端為長,每塊地寬10米、長100米,共計1000平方米,也就是一畝地。
一共翻耕了7畝地,分布呈品字形,臨近河流的有5畝,另外2畝在左側4畝的北面,其中左側4畝以及北面2畝,一共6畝是水田,右側臨近河流的1畝是旱地,水田用來種植水稻,旱地則用來種植豆類。
南北之間的田地間隔一個5米的通道用來修建引水渠,引水渠寬3米深2米,從河岸右側第一畝地與第二畝地之間也間隔5米,作為引水渠的起始點,引水渠進水口高,水渠底,并設有兩個蓄水池,河水進入后沿著水渠流經(jīng)每一畝田地,最終匯入秦河下游。
翻地耗費了3天的時間,這時加寬河道的工程已經(jīng)完成得差不多了,秦炎便從該工程里抽調(diào)了二十多人來修建引水渠。
這一系列工程族人們根本無法理解,在他們眼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采集食物,可是現(xiàn)在不僅不采集食物,還整天苦哈哈的挖土,族人們對此頗有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