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路上的陷阱
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是縝密而系統(tǒng)化思維的產物,任何一個有才之士都能獲得這種能力,有序的思維工作方式并不會扼殺靈感及創(chuàng)造力,反而會助長靈感及創(chuàng)造力的產生。
解決問題的標準流程是這樣的:意識到存在問題,確定問題的性質分析問題的起因,擬定解決方案,實施措施,解決問題。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很容易陷入解決問題的陷阱。
常犯錯誤一,意識不到存在問題。
在辦公室里,員工向主管反饋:“主管,客戶那邊又投訴我們的產品了?!?p> 主管:“怎么又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已經給品質部提醒過了,按我們上次擬定的方法去解決吧?!?p> 為什么意識不到存在問題呢?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經驗主義,簡單地以過去的經驗解決當前的問題,問題通常是隱藏的,在問題還沒有明顯露出來之前要防患于未然。
常犯錯誤二,短路。當意識到存在問題,大部分人習慣這樣解決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以致忽略了確認問題的性質以及找到問題發(fā)生的原因。
常犯錯誤三,沒有確認問題的性質。
在辦公室里,下屬匯報工作說:“今年項目成本比較高,利潤越來越少了。”
經理:“那就想辦法降低采購價格。”
一提到成本高問題,就想到降低采購價格,這就是典型的還不清楚問題的性質,就急于采取措施。因為給問題定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將引導后面的行為,沒有確認問題的性質,就無法對癥下藥。
常犯錯誤四,未找到問題發(fā)生的真正原因。有時管理者會把其中某個原因誤認為是真正的原因,卻不知錯誤的原因會導致錯誤的解決方案而引起更大的問題。這可能是管理者在分析問題的原因時,沒有客觀、公正的心態(tài),沒有敢于承認問題原因的信心和勇氣。管理者在分析問題時,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還沒有詳細調查,就匆匆給問題的原因下結論,然后收集有利于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信息以證明自己多么能干。碰到可能是下級的問題,就簡單粗暴的下結論,不給下級參與尋求問題真正原因的機會,碰到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就回避,首先想到的別人的問題。碰到是自己上司的問題,就不敢探究,繞開走,只愿意尋找一些表面的原因,不敢也不愿意分析深層次的原因。
常犯錯誤五,解決措施引起的新問題。這是因為管理者關注措施對問題的影響,沒有評估可能帶來的其他新的問題。
常犯錯誤六,缺少有效的實施措施。這個就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了,在還沒有確認問題的成因前就過早出臺措施,措施不力,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僅針對表面現象,沒有針對問題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多因素成因,措施只針對某些成因。
常犯錯誤七,沒有評估問題是否有效解決。這也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僅僅是根據問題的表象判斷,沒有檢查是否能從跟不上解決問題,在準備處理一個問題前,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是否現在必須解決,往往將時間、精力、資源都用在處理非重要的問題,結果失去了處理可能是引起嚴重后果的問題的最佳時機。
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留心這些陷阱,避免陷入錯誤,致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