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麗春苑
燈紅酒綠,鶯鶯燕燕,多少士子佳人穿梭其中。
雖然唐初時期各地大部分地區(qū)都在實行宵禁,但是像臨江,涪陵這樣的小縣,是沒有宵禁的。
畢竟一個縣就幾萬人口,除去郊區(qū)和山村,縣城里常駐的人口也沒有多少,完全沒有必要實行宵禁。
在麗春苑外,劉易和袁杰,還有幾個涪陵縣大家族子弟在一起聊著天。
“劉兄,你不是說晚飯過后在這里和秋兄碰頭嗎,怎么秋兄還沒有來?”
注(在唐初時期,都是吃兩餐,早上在9-10點吃一次,下午4-5點吃一餐,下午那餐又叫晚餐。)
“他可能有什么事耽擱了吧,在等等吧,要是等會再不來,我們就先進去?!?p> “那行,那就在等等。”
“劉兄,那件事,你和秋兄提過嗎?”
“還沒有,想必秋兄,也會同意的。”
“只要這事能成,我們各自的家族必然能,在向前一步?!?p> 幾個年輕人臉上笑意不斷,心里卻各自盤算著自己的小九九。
就在天色逐漸變黑的時候,一輛馬車從遠處,向幾個年輕人慢慢駛來。
“秋兄,你可來得有點晚呀!”
“抱歉,抱歉,家里有點事,耽擱了一會,等下我一定自罰三杯,向各位兄弟賠罪?!?p> “秋兄就是爽快,走,我們先進去?!?p> 麗春院的媽媽,是一位三十多歲風韻猶存的少婦,早年落魄,為了生存只有到青樓討口飯吃。
年紀大了,沒有多少人光顧,就用自己的積蓄開了這間麗春苑。
因為姓姜,所以樓里的姑娘,都稱呼為姜媽媽。
看著秋子君一行人進來。
臉上笑意格外的燦爛,扭動著她那略顯豐盈的身體,就向秋子君一行人走來。
雖說秋子君一伙人都是紈绔子弟,但每次來麗春苑,都出手大方,畢竟都是本縣,有名的家族,誰還不要個面子。
這也使得麗春苑賺了不少,這樣的大主顧來,肯定要招呼好,畢竟縣城里有錢的就那么多,要是不來了,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秋公子,劉公子,袁公子,還有各位公子,可是好久沒有來我這麗春苑了?!?p> “最近有點事,走不開,這不,聽說你這來了一批姑娘,我可是丟掉了手中所有的事情,趕了過來,姜媽媽,可不要讓我們失望呀!”
“是是是,各位公子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將來一定有大出息,忙一點,那是肯定的?!?p> “姜媽媽說話,還是那么好聽?!?p> “多謝秋公子夸贊,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p> “各位公子,快,樓上請,姑娘一會就來,保證各位公子滿意?!?p> “哈哈哈,那就多謝姜媽媽了?!?p> 說著,一行人就向樓上走去,只是秋子君在路過姜媽媽的時候,在她身上揩了一把油,并靠近她耳朵說了一聲“真軟”。
然后就笑著上樓。
而姜媽媽,也只是報以微笑,這樣的事,她早已習慣,對于她來說,早就不算事,只要有錢,別說摸一把,就是陪你一晚,也不是不可以。
秋子君一行人在樓上的雅間坐定,一邊閑話家常,討論著這個那個的姑娘,一邊等著酒菜。
上好了酒菜,各自喝了一杯,氣氛卻突然安靜下來,沒有一個人說話。
秋子君看著眾人,表情略顯不快,眉頭也輕輕鄒起,卻在心里想到,“莫非這群人有什么事瞞著自己?”于是開口到。
“劉兄,袁兄,你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瞞著我?”
“秋兄,不是我們故意要瞞著你,只是,此事,事關(guān)重大,我們也不敢大意,這不就是叫秋兄來,想和你商量,商量嘛?!?p> “什么事說來聽聽,看看是什么事,能讓你們,如此謹慎?!?p> “秋兄,可曾聽聞,關(guān)中地區(qū)出現(xiàn)了悍情?”
“前段時間,我叔父(涪陵縣令秋名山)和我說起過,只是這事關(guān)我們什么事,雖說我們在整個大唐,算不上什么大家族,卻也是士族,和皇權(quán)是對立的?!?p> “這些事讓李家去忙就好了,我們只管看戲就行?!?p> “秋兄說得是,只是秋兄,就沒有想要因此而弄點好處?”
“好處?什么好處?不會是,要去送糧食,賺取名聲吧,要是進點還好,只是我們離關(guān)中太遠了,不合算?!?p> “非也,非也,雖然我蜀中地區(qū)糧食充裕,只是那些老百姓的死活,關(guān)我們什么事?!?p> “那你們想做什么?”
“秋兄,你說,要是在關(guān)中,缺糧食的時候,我們把糧食弄過去,這些人還不是搶著要,到時候這個價格,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那時候,能賺的,可不是一點利潤,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p> “這樣賺肯定是能賺,只是我們要怎樣把糧食運出去,秦嶺可不是那么好走的,何況還帶著糧食。”
大唐時期,關(guān)中地區(qū),由于地質(zhì)問題,糧食一直不夠用,只能從別處調(diào)集,雖然蜀中地區(qū)糧食充裕,但是卻隔著秦嶺。
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公路,也沒有什么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靠,馬,驢來陀,只是在哪個時候幾乎隔斷了兩個地方,因為蜀道太難走了。
唐朝詩人李白就說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想想就知道,那條路有多難走,更別說,還要陀東西。
也有古話說,少不進川,老不離蜀。
少不入川,老不離蜀”?其實這句話的解釋有兩種。第一種是:形容的是蜀道難。小時候進去了,可能就送不了爹媽晚年,老了出去了,可能就要客死他鄉(xiāng)。后來演變成成都太安逸的解釋了。第二種就是: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xiāng),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云。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至于“老不離蜀”,這是適合生活和居住的休閑之地,老年人不愿離開也是常理了。
“只要出錢,肯定有人愿意去的,到時候我們再說,為了運糧食出來有多不容易,既賺了錢,又賺了名聲,這可是一箭雙雕的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