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劫后新生
申軍兵分兩路大約花了兩日就拿下了葛州和楚州,至此陳國的北大門以及宋國的東大門都被申國打開,申國在統(tǒng)一中原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不過陳宋兩國的應對之策也很快實施,不到兩日便在葛州的前方軍事重鎮(zhèn)隨鎮(zhèn)以及楚州前方軍事重鎮(zhèn)唐鎮(zhèn)集結了重兵對申軍進行阻擊。這軍事重鎮(zhèn)經過陳宋兩國的多年經營固若金湯,且囤積了大量的兵器和資源,所以成為了阻止申軍繼續(xù)前行的堅固壁壘。而申軍此時又遠離自己的后方,糧草和輜重都無法及時運達,如果久攻不下上面所說的軍事重鎮(zhèn),將陷入危險的境地。
當然這些情況,大司馬董勝早已考慮到了,此次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目的已經達到,所以也就不會再讓申軍再貿然前行。申軍攻下葛州和楚州后,一方面整軍待戰(zhàn);另一方面安撫城內人心,實行懷柔政策,將上面兩城變成申國的軍事重地。大司馬董勝也上書朝廷,向申帝申城言道:“臣伏首啟奏陛下,今我朝已成功拿下葛州和楚州,士氣大振,軍心大漲,且陛下一統(tǒng)中原之決心日益強烈,然一統(tǒng)中原非一時之功,望陛下耐心等待?,F陳宋兩國已為同盟,均視我國為心腹大患,我國唯弱此二國之關系,交弱削強,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另臣懇請改此次立功的小山村為鎮(zhèn),作為我朝新的軍事重鎮(zhèn),其戰(zhàn)略意義在于可以作為進攻的跳板也可以作為防守的屏障?!?p> 申帝申城聽到此言后,覺得董勝的說法甚是有理,便欣然同意了,這個偏安一隅的小山村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朝廷將這個小山村改名為平西鎮(zhèn)。山村在此次戰(zhàn)役后已經滿目蒼夷,斷壁殘桓。村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壯年男子死于戰(zhàn)亂之中,剩下的人中大約三分之二都是老幼婦孺。村長帶著村里的老弱病殘孕在洞穴里擔驚受怕地呆了幾日。這個洞穴也是村里的先人為了避禍而發(fā)現和使用的,里面不定期地會存有一些食物。
子墨隨著村長在里面呆的時間長了,對自己父親安危的擔憂也日益強烈了起來。畢竟子墨從未和自己的父親離開了這么久。村長在洞穴中呆的這幾日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先前朝廷的一紙秘密文書實際上已有征兆,那本就是朝廷的陰謀,而自己并沒有深層次的去思考。作為一村之長,他意識到了這一次他也是朝廷布局里的一枚棋子,并隨時都有可能會被丟掉。說到這,有不得不提一些村長的陳年舊事。
那時村長才三十幾歲的年紀,但已是征戰(zhàn)沙場十幾年,那是已是武威營的一名校尉。大司馬董勝那時還只是朝廷禁軍武威營里的一個都統(tǒng)。這村長正是他的一名下屬,且與董勝常有往來,這次朝廷來的密信便這大司馬執(zhí)筆所寫。村長一看到該信,沒有太多的遲疑和疑慮,就輕而易舉的相信了信中的那番言論。
顯然朝廷把這個偏安一隅的小山村當作這次戰(zhàn)局中的關鍵棋子,以其作為誘餌,誘使敵軍落入圈套,最終取得大勝。至于戰(zhàn)爭中犧牲掉的這些無辜的村民也是值得的,畢竟那些村民的性命換來的是朝廷在一統(tǒng)大業(yè)上又前進了一大步。村長想到這里心里的酸楚、憤懣、懊惱一股腦的都涌入心頭,沒想到自己也成了殺人幫兇了。想起之前韓非的囑托,心里更是后悔不已,但事已至此,唯獨不負他的托付。村長已在心里暗暗地發(fā)誓:“要將畢生所學都傳給子墨,并讓他做一個于國于民有益的人。”
村里的戰(zhàn)后恢復的很快,朝廷的駐軍很快開拔駐扎在這個山村里,而且這里將被朝廷作為糧草輜重以及屯兵的大本營,本來籍籍無名的小山村變成了軍事要地平西鎮(zhèn),身份的轉變不僅意味著這個小山村的新生,也意味著生活在這個山村村民的命運也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子墨的命運也會因為驚蟄一戰(zhàn)再次發(fā)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