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抉擇
前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出自《廿一史彈詞》)
在歷史大潮之下,時代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變遷。處在歷史關頭,到底是隨波而起,勇立潮頭;還是原地不動,坐視滅亡;或是超脫于外,靜觀成敗。做或不做,這是個問題。
時代的大劇不斷上演,大到家族的興衰傳承,小到個人的榮辱抉擇,皆在歷史的舞臺上匆匆來去。而個人又如何在這亂世當中,找尋自己安身立命的坐標呢?是身份認同嗎?是歷史使命嗎?到底是自己主動適應亂世,開創(chuàng)新氣象?還是被歷史的大潮推著往前走?亦或是被裹挾其中,起伏隨之?千般面孔被歷史的力量錨定到自己的歸屬之處,任其自去悲歡離合。
01.
時代變遷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時代的大潮亦是如此,它滾滾而來,不夾帶絲毫感情;隆隆而過,粉碎一切攔路石。無論是漢桓帝“親小人,遠賢臣”的無奈;還是名士架子被亂世砸得粉碎的孔伷、李旻等人;或是荀彧忠心舊主、生死不渝的慣性,都阻攔不了歷史的進程。
他們在亂世中的表現(xiàn),或落得昏庸之名,或為后人笑料,或令人一聲長嘆,但終究躲不過歷史深處襲來的凄風冷雨,逃不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至理。
漢桓帝、談虛誤國、荀彧
02.
身份認同
身份是一個人的社會標識,除非隱世不出,誰也逃不脫他的控制。這身份有多種,每種之下又有很多小類,人被打上一個個標簽,成為一個個行走的公告牌。
主要的身份區(qū)分有兩種,一種是士庶之別,一種是地域之別。前一種令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困擾一生;后一種讓堅韌不拔的昭烈帝劉備顛沛一世。
而士族階層中,還有文化貴族對政治貴族的全面壓制,以及貴族內(nèi)部的嫡庶之分。前一種使南陽土豪、大漢外戚何進,汲汲一生,不得門徑;后一種令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爭斗一生,各自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一同走向覆滅。
何進(一)、何進(二)、曹操(一)、曹操(二)、劉備(一)、
劉備(二)、袁紹、劉表、袁術
03.
世家傳承
在世家的眼中,他們在朝中匡扶君主;在地方庇護鄉(xiāng)梓;在文化上傳承先賢經(jīng)典。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脊梁,應該享有更多的特權,應該與皇室共治天下。但皇帝并不這么看,他不愿意與別人共享至高無上的皇權;庶族寒門也不這么看,他們不想一輩子仰望世家,他們也想與之平起平坐。雙方的矛盾一觸即發(fā)。
不同世家,為了延續(xù)自身優(yōu)勢地位,嘗試了不同的路徑。亂世前的世家,企圖架空皇帝,維持特權,不惜廢立、另立皇帝;在曹操強權下的世家,把希望寄托于曹操身后,通過把持選官權力,延續(xù)優(yōu)勢地位;孫吳地方政權下的世家,建立自己的武裝,與政權共同成長,將雙方綁定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楊彪、陳群、陸遜(一)、陸遜(二)
04.
千人千面
脫離了家族的羈絆,當人們?yōu)榱俗约旱奈磥?,在亂世中搏命時,每個人便會遇到各種各樣真實的問題。有人想保住已有的優(yōu)勢,有人想擠掉上升路上的絆腳石;有人想讓時代聽到自己的怒吼,有人只求平平安安;有人高談闊論,不切實際;有人兢兢業(yè)業(yè),實事求是,慘淡經(jīng)營。
亂世唯一的好處,或許就是給了千千萬萬隱匿于塵土之下的人,一個與歷史親密接觸的機會吧。他讓更多類型的人,站上歷史的舞臺,去激烈碰撞。在交鋒中,千般人有千般抉擇,也留下千般面孔。
韓馥、孔融、董卓(一)、董卓(二)、賈詡、呂布、諸葛亮(一)、
諸葛亮(二)、諸葛亮(三)、隆中青年求職記、馬謖、孫氏家族、張昭
05.
感慨
亂世中,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為了活著拼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