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鐘左右的時候,母親回家了,我們開始做飯。
七點半左右的時候,晚飯幾乎完成,母親給父親打電話,我在廚房關上的的推拉門另一邊看。
什么是愛情?
是當年母親嫁給一無所有的父親?是母親愿意為了這個家出去借錢聊以度日?是母親陪父親度過的二十年歲月?是母親在背后支持父親踏入一個并不熟悉的行業(yè)放手一搏?是父親晚上九點左右出去干活,母親會在九點半問一句到了嗎?是天黑父親還沒回家的時候,母親忙著做飯支使我一句給我爸打個電話?
是父親娶回母親后的小心翼翼?是父親對母親二十年如一日的偏寵?是父親把大權放交給母親的信任?是在我和弟弟惹母親不快之后,父親的訓責?是兩個人二十年的相濡以沫?是母親從店里到小區(qū)電動車四十五分鐘的路上,父親主動打來的電話?是母親偶爾一句想吃什么菜,我和弟弟的意見都被Pass?
有個老師告訴我,男性對女性,婚姻之后能把愛情轉換為親情的,對女性來說那已經(jīng)是幸運了。
我不知道,說來難以置信,還有整二十天十七歲的我,對愛情的想象都沒有——我母胎單身至今,哪怕暗戀對象也沒有一個。
聽母親說,他們年輕的時候很窮,卻從未想過就這樣吧。于是二十年,父親從當年需要借錢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小有資金,衣食住行無所憂懼。
我是看小說起家,真正最開始的一本網(wǎng)文叫《斗破蒼穹》。——在此之前,我是一二年級就看網(wǎng)文了,但是那時看的都是三公主復仇記之類的黑歷史,后來膚淺的以為網(wǎng)文都這樣了,就停了一段時間,再后來看到了《斗破蒼穹》再度入坑,從此,再也沒有出去。
《斗破》里面,結局是蕭炎一夫兩妻,這是我大為震撼的。這是愛情?但是蕭炎成帝的路上還有很多曖昧對象,只不過美杜莎和蕭薰兒戰(zhàn)力值最高,且有咳咳咳在,那蕭炎對其他人呢?
我不信,我不信這是愛情。
或許因為一夫一妻制的社會環(huán)境,或許因為這么多年來,身邊所有人一夫一妻給我形成的思維定式??偠灾恍?。
再后來我看了第二本小說,也是男頻的,《斗羅大陸》,我想,天哪!一夫一妻?!緊接著,我看了第二本霍雨浩那本,我沒看完,但是我記得停在了哪里,霍雨浩和橘子共經(jīng)戰(zhàn)斗之后感情升溫,我看了結尾——不是女主——曖昧對象。
自此,我離開了男頻一段時間。
我去了女頻,第一本書是路非老師的《鳳逆天下》,這部作品最開始看是因為漫畫。然后我看了很多女頻作品——第二本是囧囧有妖的《許你萬丈光芒好》,我想,這就是愛情?
我想,“一見鐘情”真的可靠?或許是可靠的,只不過不適用于我們,一本小說就是一個世界,或許在那個世界里,只有寧夕和她的愛人是一見鐘情,其他人都不是,這是比0.001%還要小的概率。
或許愛情是很多樣的,我曾以為我暗戀過一個男生,后來再看并不是,單純的欣賞,我曾這樣欣賞過很多人,只不過他是很少的,我能在現(xiàn)實里看到的,給了我這樣的錯覺。
愛情,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作家寫作的繆斯,是一個人人都憧憬,卻很少有人能擁有的傳說,我們向往它,歌頌它,期待它,卻只有寥寥幾人能揭開那神秘的面紗。
我曾以為張威和李默是,但似乎是我小覷了時間的能力。我曾以為很多,現(xiàn)世告訴我不可能!我在小說的海洋里查閱,在歷史的長河里追溯,在隔壁的次元里品味,我不知道多久之后我能參透,也可能永遠都勘不破這謎一樣的情感。
除了父母之外,我看到了喬一和F君,又給了我希望,我能有頗為具體的細節(jié)琢磨愛情,這種情感該如何體現(xiàn)。
我寫故事,卻從未自稱作家。比起作家,我卻缺乏最基本的能力,除了愛情之外的情感,我都能一一述訴,偏偏現(xiàn)代作品傾注最多筆墨的感情,我一無所知,何談下筆。
我看過我真正落筆的三本小說,第一本是億年老番《守護甜心》的同人作品《守護甜心之愛情中心不由己》我承認當年還處在中二病的時期,也是因為看不慣所以推翻了男女主的人設開了這么個坑,后來似乎因為有“甜心”這種唯物觀不允許存在的東西所以被屏蔽了。(不好意思又跑題了……)不得不說,第一本作品中我寫的很暢快,雖然文筆稚嫩到浮夸,所幸思緒很流暢。
我想,為什么第一部作品遠比后來的作品酣暢淋漓,我發(fā)現(xiàn)是因為寫作視角和作品設定。這里面的男女主設定一開始就是心悅彼此,根本沒有什么動心的過程,連表白都在前三章搞定,根本不需要我去想如何才能順暢而不突兀的讓兩個人在一起,不需要我去想需要那些細節(jié)來體現(xiàn)動心過程。至于唯物觀中不存在的“甜心”,我使用了倒敘,將關于的愛情筆墨縮減到最少,我從沒想過要展開寫所有角色的情仇愛恨,而是直接拍板定CP,沒有動心的過程只是在日后所有的角度告訴讀故事的人他和她是兩情相悅。
從第一部到第二部,橫跨的是我整個初中三年,小學畢業(yè)后我開始寫它,中考之后也基本完結。
第二本是疫情期間,無聊隨手開的,人設我還比較喜歡,雙學霸設定。這本很急促,二十八章完結,因為我發(fā)現(xiàn)寫不下去,畢竟是本校言,沒有愛情簡直說不過去,但是我寫不出來,不如就此結束,所以半年之后我選擇了結束,突兀也毫無預兆,因為我自己寫之前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
我深刻意識到我的缺陷,我對愛情一無所知。
沒開新書的這段時間,我有了不少的人設。
我想了足足一年多,從去年四月多到《聯(lián)還神》之前我恍然,無所謂。
愛情從來沒有具體的特征和形式,無論小說里霸總愛情,還是老老實實領工資的小康,亦或是我父母那樣的農(nóng)民出身,它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兩個人將攜手走過往后數(shù)十年的風風雨雨,一起搭出一個溫暖的世界,世人稱之以“家”。
所有作者筆下,無論是顧西南、墨泠、公子涼夜等還是Priest、高臺樹色、公子歡喜等,他們作品中兩個人相互扶持走過的風雨兼程都讓人怦然心動,愛情都占有了很大的比例,卻無人去可以訴說,或,應稱之為水到渠成。
我,目測是無性戀,對愛情在十七歲的年紀只能做出如此淺薄的理解,或許再無突破,也或許在數(shù)十年之后的某個人會教給我更深的道理,只是于此,在十六歲末的時候,只能理解到這種地步,力竭于此,實屬無力。
感謝教會我的所有,真人也好,作品也罷,都是我學習揣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