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其實生活本就不該被限定

其實生活本就不該被限定

路介 著

  • 短篇

    類型
  • 2021-03-24上架
  • 1965

    已完結(jié)(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其實生活本就不該被限定

其實生活本就不該被限定 路介 1965 2021-03-24 18:28:00

  又是被時間閑置的一天,不是沒事做,其實還有一大把事堆在那里,可我不知道從何下手,也不想下手。坐在吊椅上望著電腦發(fā)呆,時不時用鼠標點一下只為了不讓它息屏。這時手機響了,她給我了發(fā)了一條語音,大概是說她媽又在電話里跟她“炒冷飯”說那些聽得耳朵起繭、連字數(shù)都能數(shù)出來、倒背也是能如流的老話。其實無非就是她母親想讓她好好學習,準備升本,因為她成績一向不好,覺得自己升本機會不大。她母親就便覺得是她不想努力在找借口罷了,于是就給她舉了好多身邊朋友兒女升本成功的例子,當然也有反面教材——那些讀書不努力,后來生活怎樣的拮據(jù)等等,都是她聽得犯吐的東西。她本身是一個個性極強的人,不喜歡聽這些東西,況且在她看來這些事不是一個二十來歲成年人不懂的,最重要的是認為她母親沒有理解她的想法而誤解她,所以跟她母親大吵一架,那頭掛了電話。其實本來也是,誰又是真的善于設身處地考慮他人呢,她也一樣。我聽她的語音帶著些哭腔,明白她的心情既不想聽嘮叨也不想讓母親生氣,受了委屈兩邊都鬧心。

  她再一次向我傾訴,我也不知道第幾次來勸她。說實在的我是一個不擅于安慰人的人,相比之下我更衷于講道理,所以她以前總是說我沒情趣不懂女人。汲取了先前的經(jīng)驗,我采用先撫后教的方法,她也不想以前一樣任性不聽道理了,說實話她的確改進了不少,幾年來她從一個任性假男孩變成了懂事小女生了,個性收斂不少內(nèi)心柔弱許多。她在許多方面頂是想得很成熟了,自認比我這個男人出色,但在對待自己的未來生活和在處理親人情感上的確有些欠缺。她總習慣了在避風港下的生活,安于了現(xiàn)狀,沒有了規(guī)劃;因為舒適慣了,對生活的種種開始麻木了,就算有了目標也不想動手去做,總之紙上談兵是多于實踐的,混混度日,這樣的迷惘可能就是當代大學生的現(xiàn)狀吧。這是她自己也明白并給我提到的,就算找到方向也不知道去開始行動,更何況又聽到母親炮火轟炸似的嘮叨便連開始也不去想了。當人靜下心想要做什么的時候,頭頂總有蚊子不停地翁叫,確實擾亂心緒,在她眼里該是這樣的。

  我對她談到,在父母眼里不管多大歲數(shù)都是孩子,對我們的嘮叨是他們必盡的責任和油然而生的天性,孩子與父母在年齡上有代溝、在環(huán)境上有不同、在經(jīng)驗上有差距,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分歧。她最大的厭煩在于母親看不到她的努力,認為她把長輩的話當了耳旁風,所以倍覺委屈。事實上她是有過努力的,這點我是看得見的,之所以她母親看不見是因為沒有在她身邊且兩方更沒有再多的交流,但最大的原因卻在于父母看的多是結(jié)果,要你的結(jié)果呈現(xiàn)于他們的滿意范圍之內(nèi),他們才會倒回去細嚼你的過程,承認你有過程。不必來糾正我的觀點不正,甚至扭曲,至少我見到的事實就是如此。

  雖說是些家庭瑣事,但對她的心理影響卻是蠻大的。她給我談及覺得相比下死亡更成為一種解脫,我聽后心里有點發(fā)怵和一絲憤怒,想用嚴厲的語言指責她,但她跟我說明只是想想,不可能去死,因為她對與死是恐懼的,我雖還有些心惱但也舒心些跟她談到:厭生而討死是懦弱的行為,要是你真去死了,我絕不會留下傷心的淚水,只會說出鄙視的言語。因為在我看來沒有人是能夠輕易決定生死的,就算自己也不能,生命何其寶貴,在生命之上的東西又是何其寶貴。

  我總在想人為什么活在世上,就為了結(jié)婚生子傳宗接代?永遠在小數(shù)點后面無限循環(huán),人人如此代代如此,這種一生下來就注定的規(guī)律有什么值得活的?在我印象里只有地鐵如此罷。但我絕不想到去死,如果這樣活著沒意義,不如拋開一切去追逐自己理想的天地,像那些理想主義者學習啊,成為那小部分人中的一份子,去吃遍玩遍掙多少花費多少,脫離這個世俗籠子,但前提是學會自私,因為脫韁的野馬是不會再牽掛曾經(jīng)栓自己的繩子和關(guān)自己的籠子以及里面的一切的。人為什么很難做到這般的自由,因為出生時就注定了,你的生命不光屬于你自己,生命背后有更重要的東西——責任。

  這種“責任”思想早已歷經(jīng)千年,源自于傳統(tǒng)的宗親關(guān)系,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靠個別之力是改變不了的。硬幣亦總有兩面,任何事物也都一樣,這個家族的責任感讓我們中國人更加團結(jié),更加以家族為重;但同時也是因為如此,從另一方面加深了我們民族的奴性思想,太多的人過于服從家族,被家族的利益奴役。再由于現(xiàn)代社會充斥著金錢為上的思想氛圍,以為滿身銅臭味才是真的為家族長了臉,有車有房才是為家庭增了光。又怎知其中好多人都有成了房奴、車奴,最可憫的是都成為了社會潮流思想的奴隸。

  對于天生就規(guī)定好的循環(huán)責任制生活,大致有三種選擇,一是拋開一切過自己的桃園生活;二是承擔責任在規(guī)律下尋找快樂,少給自己壓力,生活的目標不是買房買車;最下等就是以死求解脫。人們更多是選擇第二種生活,但又不能做到這樣精致,絕大多數(shù)堅持以買房買車為目標承受著巨大壓力,久而久之,人便習慣了,去追求這種循環(huán)式生活,與其安慰自己要苦中作樂,不如告訴自己其實生活本就不該被限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