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畫事奇緣

五十章 郎世寧《百駿圖》 成稿

畫事奇緣 人土申 4119 2021-05-06 10:05:43

  上次講到郎世寧從圓明園回到紫禁城的畫室進行正式絹畫創(chuàng)作。

  ?

  1725年,郎學(xué)士徒弟們?nèi)陮W(xué)徒即將結(jié)束了。學(xué)業(yè)完成標志學(xué)徒期滿,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到如意館當一年學(xué)徒,過關(guān)再試用一年,合格后錄用效力于如意館;第二就是內(nèi)務(wù)府當差。

  王佩坤正在思考這些事情,想到小栗子:“他比我小一歲,跟我叫小坤子;比趙胡祿大一歲,跟他叫小葫蘆,實際他多說一歲。說他自己是小栗子。老來師父這看畫,也不怕打擾師父煩,一副自來熟的樣子?!?p>  ?

  王佩坤、趙胡祿、***沙平時幫師父畫些素描稿,《百駿圖》正稿只能由師父一人畫,他們只能幫助老師找些相應(yīng)編號是畫稿,把線描稿里的素描稿找到,寫上標號,把第三稿線描的馬等做了同樣的標號,第四稿線描精心保管為皇帝點頭的正式稿,最后還要收入內(nèi)務(wù)府府庫。

  每當線描稿里對應(yīng)的素描稿找不到時,就找想接近的素描稿,在這成千上萬的畫稿中找到一張唯一對應(yīng)的,有時運氣不好甚至需要個把時辰,反復(fù)翻找,而且這些畫稿來自四個人的,一個人是不熟悉其他三個人的畫的,所以具體在哪?就要把這些信息標到第三稿線描上,主要是馬和樹要絕對核對好,以免費力搭功夫。

  ?

  這些畫稿中,除了郎世寧本人的,王佩坤的速寫采用的最多,趙胡祿和***沙也用一些,尤其是在南苑畫的詳細素描的古樹,采用率極高。當時師徒分工,有備而去的。就缺那個才畫的。

  被采用的騎馬的牧者主要是***沙扮的;河里刷馬洗澡的是趙胡祿扮的素描被畫到了正稿中;騎馬翹腳過河的牧者是王佩坤扮的;右邊帳篷前談話的牧者是***沙和師傅郎世寧等等。

  ***沙畫雍正皇帝的小花狗被畫到帳篷開口的右下角。這只小狗白底黑花腦門和胸背是兩塊黑毛,它正伸脖望向兩個談話的牧人右前腳撐地左前腿正要抬起。主仆情感聯(lián)系緊密。

  ?

  平時沒事兒時,三徒弟也可畫些自己的畫,但每天像上早朝一樣:早八點前三人必須到師父這聽吩咐,有事留下,沒事兒回去做自己的事。

  ?

  也不知王佩坤的一絲惆悵從何而來?

  去畫寫生!用這種方式填補一下內(nèi)心。

  除了畫BJ門外,他也畫些40*50公分的油畫風(fēng)景寫生。

  王佩坤是聽師父講過倫勃朗大師的畫是由筆觸堆砌而成,一次他給郎學(xué)士看自己畫的萬泉河日出,畫風(fēng)景時就把風(fēng)景的筆觸自然流露。

  郎世寧看了很贊賞他的探索精神,說這可以算自己的特點發(fā)揚光大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

  以后有時間王佩坤就畫京郊的日出日落,山村鄉(xiāng)野,花開花謝。

  他愛畫各個季節(jié)的花:

  春天的櫻花、玉蘭;夏天的荷花;秋天紫薇-百日紅。最喜歡里面飛來飛去的辛勞蜜蜂,多像自己!

  ?

  冬去春來,萬物復(fù)蘇。

  雍正四年1726年仲春,紫禁城一個畫室的案子前,只見郎世寧拇指和食指捏著毛筆,筆桿在中指尖與無名指肚之間被推送來去,運用自如。

  筆在絹上不停地游走,描繪,還不時地調(diào)換一下中指與無名指之間夾的一只大白云來過度一下剛剛畫過的顏色。他無名指和小指縫之間也夾一枝蓄勢待發(fā)的備用筆。一會兒再把筆放到筆架上重拿一支新筆,輕輕蘸一下硯臺中的墨,再調(diào)一下藤黃,調(diào)一點胭脂繼續(xù)勾勒畫面......

  只見郎世寧大面積的用方頭大刷子,畫完用抹布擦擦,再在桶里用水涮涮,在桶沿把水擋出,用干凈抹布上蘸蘸,保證刷子的干凈。大刷子主要作用是大面積銜接,而不是上色,主要是控制好刷里的含水量,保證其濕潤,含水不多不少。

  小面積的用方頭小刷子作用和大刷子基本一樣:主要作用是大面積銜接,而不是上色,主要是控制好刷里的含水量,保證其濕潤,含水不多不少。畫完用抹布擦擦,再在桶里用水涮涮,在桶沿把水擋出,用干凈抹布上蘸蘸,保證刷子的干凈。

  細致刻畫就用圓頭筆,畫完用紙小心擦去顏色,蘸水再用紙擦,再放清水里涮涮,再用干凈抹布擦干筆毛。

  ?

  再看郎世寧將畫案升起,退遠處看大效果,整體關(guān)系是否有誤差,從畫對面的正中看,再到左邊看,再到右邊看......

  站著畫,夠不到上面了就把畫案放低一些,再畫底下時就貓腰畫,時間長了就直直腰,用手背、拳頭捶打一下后腰.......

  再累了就找個凳坐下畫,手懸腕累了就采用西方繪畫中的支桿,左手扶桿把,桿尖撐在畫上方的墻或畫案上根據(jù)支桿長短視情況而定。手攥筆累了,就放下筆,左手扶右手肘,反復(fù)伸拉,右手再反復(fù)張開,握緊,張開,握緊......

  有時立著畫累了,郎世寧就將畫案放平,站著弓腰畫。再累就把畫案再放低點。沒畫和畫完的地方用干凈的紙鋪上,肘在上面,腹部也可靠在案子上借力半趴上面畫。能夠著的地方,找個矮凳坐在上面畫......

  ?

  時間一天天過去,成稿絹畫已經(jīng)完成四組,另外也完成幾匹單馬了。

  看畫中的地面,郎世寧自語道:“該讓他們?nèi)齻€畫一下南苑草地了,上次沒有畫這方面的詳細素描?!?p>  ?

  孟夏的早晨辰時,王佩坤、趙胡祿、***沙正給師父打掃sao畫室,掃去昨天師父擦筆的廢紙、廢抹布,將洗筆水倒掉,洗凈,徹底洗干凈后打來兩桶新水;洗凈舊墨,重研新墨等等。郎學(xué)士來后感謝三人的工作,指著絹稿道:

  “看馬旁邊及下面的草地我們沒有詳細的素描資料,請你們到南苑我們畫過樹那地方畫一下地面,然后其它地方找一些好的草地,以及傍邊的水塘、湖泊什么的都需要詳細素描?!?p>  ?

  三弟子應(yīng)允照做,畫了相應(yīng)的素描,回來給師父。

  時間就在師徒的配合中進入了雍正五年1727年的仲秋,畫進入了尾聲。

  遠山,繞堤而過的湖水,提鞭的牧馬人,無不畫的惟妙惟肖。

  郎世寧做畫面最后一遍的整體銜接繪畫。

  他用巴掌寬的大刷子再一次從天空開始自上而下的整體橫豎的畫,不用色或少用色,計劃全部風(fēng)景由遠及近再畫一遍,主要是過度不自然的銜接,以保證畫畫整體性一脈相承。

  ?

  年后,趙胡祿乘葫蘆回來順便給王佩坤一起帶回了紫禁城。

  ?

  三百六十行畫譜:

  二月二,龍?zhí)ь^的黃昏,最后一抹余暉照在京郊西山岡gāng上,有幸在高處還能看到山岡上大大紅日里一個孤獨的青年正是王佩坤,他看向北方,二月二在家也算過年的最后一部分。

  隨著一縷清風(fēng),將日影扯向天邊拉成一個月牙兒,心頭被刮起了一絲惆悵,每當這時他最愛吟唱的一首詩便是: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

  整整五年了,多少歡樂?多少離愁chóu?

  第一次到天邊和師父、師兄觀馬的樂極生悲;

  他從十四歲到十九歲,跟著兢兢業(yè)業(yè)的郎師父是一生的榮幸。

  就等《百駿圖》完成決定何去何從,否則一年前就已決定了,憑自己的實力留在如意館作名供奉畫師是沒問題的。

  這五年當中除了師父的敬業(yè)和皇家的恩寵外,剩下的就只是不自由的工作,格式化的創(chuàng)作。

  他深深感覺到了師父的孤獨與無助,特別是聽趙胡祿講師父的經(jīng)歷與心酸:

  一個孤兒,為擺脫孤獨入耶穌會,傳教來大清,被關(guān)在紫禁城里傳給誰?

  只能以畫解憂,快奔四十了,火一樣的年齡就這樣還沒成家,要是太監(jiān)也就罷了,可他是活生生的男人!

  看意大利畫家喬瓦尼·切拉蒂尼不滿教會和這里的生活1704年回國,意大利畫家馬國賢也在雍正元年1723年回國。

  王佩坤深深地理解師父心酸,特別是那次聚會的晚上,最后師父喝酒時講過一位外國國王在畫家畫完王妃人體后,把王妃賜給畫家的故事。

  哭著述說自己的苦悶被三個弟子送回去,他要說了也好,憋在心里才讓弟子們最難受。

  在大清很多事想想都是罪過,讓‘老虎’知道了,不說腦袋搬家,最低也要被閹了。

  王佩坤認為這里規(guī)矩太多,走吧!怕自己留在這犯錯誤,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決定等師父《百駿圖》畫完繼續(xù)出游磨礪,只希望師父不要借酒消愁。

  畫譜漸漸變淡合上消失。

  ?

  后來,王佩坤和趙胡祿溝通,師兄想法和自己一致,出行游歷。

  ?

  雍正六年為公元1728年,二月郎世寧由上到下的最后一遍整體繪畫調(diào)整宣告結(jié)束。

  王佩坤幫忙在畫幅左下角工整書寫的款為:“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春,臣郎世寧恭畫”。

  ?

  郎世寧將畫案放平,用四塊長的寬木板擋上四周反復(fù)調(diào)整木板看畫面,里外挪了幾次木板用尺子固定在776.5x94.5公分上,最后找直角尺確認四角都為90°,用鉛筆在四角各畫一個小直角線。

  ?

  郎世寧終把畫送到裱作,交代畫面要的尺寸四角印記。裱絹卷軸橫幅,裱后畫面縱94.5公分,橫776.2公分。

  ?

  雍正皇帝親臨郎世寧畫室觀看《百駿圖》有兩個原因:

  一,對郎世寧付出的尊敬和肯定;

  二,二,養(yǎng)心殿沒有足夠的設(shè)備、空間欣賞這幅長卷。

  放平近處看完之后,又把畫案立起退遠觀看。

  雍正皇帝從右邊開始細致欣賞:

  ?

  畫面從右面開始為兩棵拔地而起的參天古松攏控全局。

  透過松枝空隙,露出了牧馬人的帳篷,3個身穿滿族服裝的牧人倩怡地或坐或臥在帳篷前,一只牧犬從帳篷內(nèi)伸出了半個身子。

  然后由一匹渾身滾圓的白馬引出了后面千姿百態(tài)的駿馬。

  全畫構(gòu)圖繁簡有序,虛實處理十分講究,馬匹、人物的聚散富有節(jié)奏感。

  畫中雖然馬匹占據(jù)絕對多數(shù)和主要部位,但是整個馬群是由人控制著:

  右邊開頭的三個牧人;左邊結(jié)束的一個騎馬牧人;

  上面套馬牧人;下面是給馬洗澡搓背的牧人;

  中央有騎白花馬的牧人,還有正在渡河趕馬牧人。

  以牧者開頭,又以牧者結(jié)尾。

  馬群以右邊安穩(wěn)站立的白馬開始,經(jīng)中心點安穩(wěn)站立的白花馬,到左邊牧人騎的安穩(wěn)白馬結(jié)束。這三點鏈接整個馬群,形成一道美麗的波浪線構(gòu)圖。

  樹以右邊的并肩古松開始,以左邊山坡上的喬木結(jié)束。

  所有這些,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構(gòu)思十分巧妙。

  在具體描繪手法上,郎世寧充分發(fā)揮了歐洲繪畫注重明暗、立體感、解剖準確及透視的特點,使畫幅別開生面。

  其中有幾匹剛從水里涉步上岸的馬,濕漉漉的毛還緊緊貼在身上,非常生動逼真,顯示了作者細致的觀察和高超的寫實功力。

  最重要的是駿馬的健碩、飽滿、自由實乃人間罕見。

  要知道當年沒有相機借助而抓住一閃即逝馬的動態(tài)是多么難!何況又都畫得這么具體。

  ?

  《百駿圖》是一幅中國繪畫史上開創(chuàng)中西結(jié)合新紀元的力作,是突破世界繪畫語言的巨作!

  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原作紙稿,即郎世寧的第四張線描稿,現(xiàn)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尺寸被拆成:縱102公分,橫813公分。

  成稿絹畫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縱94.5公分,橫776.2公分。

  ?

  王佩坤、趙胡祿和師父郎世寧及怡親王說明要外出游歷的志向。

  感謝師恩和皇恩。如有需要還會回來鼎力相助。

  ?

  天已亮了,月牙兒還靜靜地睡在山尖上,一顆星星仍掛在天邊,感覺天空上隱約的點點繁星正朝王佩坤、趙胡祿眨著眼睛。

  ?

  他們不僅抹去了現(xiàn)實中自己曾出現(xiàn)過的記憶,而且抹去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相關(guān)的記憶,就像天上散去云,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剩一點兒痕跡。

  他們已走入民間,也許很多曾發(fā)生過的事兒:很多被時間之河所淹沒;很多被時間之河沖得面目全非;很多…;很多……

  ?

  他們已走出山外,他們已飄出天邊!也許這就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

  ?

  ?

 ?。ㄍ辏?

人土申

親愛的朋友們,   您好,   謝謝您的一路陪伴。   這部書到本章五十章已經(jīng)全部結(jié)束。   這是我第一次寫書,一定存在很多問題。   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希望大家能提出寶貴意見,以求后續(xù)開新書避免犯同樣錯誤。   真誠感謝!真誠期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