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防火門

云南海納門業(yè)——背米背磚——第十九章

防火門 凡童徐躍 3292 2021-05-10 13:59:11

  不論是賣力的做活,還是說有著文化,能夠解決一些一般人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總之,吳應(yīng)這個人就是喜歡有能力的人。

  而吃苦干活或者就是有文化,就是吳應(yīng)對“有能力”的人的一個概括了。

  人可能有些時候是存在雙標的,吳應(yīng)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但不代表他不擅長鉆營。

  如果吳應(yīng)自己不會鉆營的話,那么也不可能想著去撿漏,也不可能弄出這么大的礦產(chǎn)。

  但他可不喜歡那些喜歡偷奸?;哪切┤?。

  前些年他發(fā)財了,他就利用了這一點人性,然后幫自己做了點事。

  以前他的那個家里面還沒有鋪路呢,就是那種馬路,他的家又是住在那種山里面的,要去他家哪里就得騎馬,或者就是后面可以騎著雅馬哈大摩托上去。

  在九幾年的時候,吳應(yīng)父母居住哪里的環(huán)境是很惡劣的。

  也是到了2003年左右,那里才挖起一條像樣子的路,也只是那種泥土的馬路,只是比以前寬了很多,能夠讓一些底盤高的車輛通行。

  這個路還是他出錢,然后請人一起挖出來的。

  畢竟通往吳應(yīng)父母住的山溝子里的人家也沒有幾戶,總加起來也就十三戶人家,自然沒有什么公路企業(yè)愿意做這種投資,十三戶人都連養(yǎng)路費都收不起來。

  還不是得自己開路,他倒想在這路上鋪沙什么的,但是十幾公里路嘞,材料費、人工費不少呢。

  吳應(yīng)當時想了自己真要鋪路,那得把自己的錢花完了才行。

  而且自己也不經(jīng)?;厝?,而父母也不經(jīng)常出來,這點錢也就不浪費,還是花在該花的地方。

  吳應(yīng)也就是在哪里蓋了一個自建房給父母。

  把路挖寬一點,方便進出就好。

  父母不搬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能動了風水,破了財氣。

  反正大家也都信這個,哪怕是在那個山溝子里住,既然父母這么說,吳應(yīng)也就蓋了這房子,不過房子他是費了不少心思去弄的外觀很好看,并且住著很舒適那種,家具他都是選擇那種比較上檔次的家具,然后讓人一點一點的抬上去的。

  從下面的鎮(zhèn)子去他的那個家里有近十多公里快有二十公里呢,這個路是很遠的。

  吳應(yīng)在外面一直都是說,自己是在山溝子里長大的孩子。

  有些年,父母還是領(lǐng)著救濟糧的那種,后面也是一個林業(yè)部門的人建議他們家弄蟲螻養(yǎng)殖,才讓父母能夠帶得起幾個孩子。

  小時候吳應(yīng)最有印象的就是,自己吃過那種白角菜,又有人叫野黨參、還有就是松樹的樹花,這個樹花不能是白色的那種樹花,而是在松樹的樹干上那種綠色的絲絲絮絮的那種,這種樹花加點油加一根辣子,一炒出來味道很香的。

  當然靠山吃山,以前小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那種蘑菇,那個是一山里都有,每當?shù)降募竟?jié),他們一家子人都會去采,采都采不完,然后用裝米的那種口袋裝著拉回去,把這些些蘑菇都曬成干,這樣的話即使以后要吃,加點蔥就能吃了,還有就是能配著一種叫蕨菜東西,炒起來也是很好吃的,他小時候記得母親說過這種蕨菜需要撿那種嫩的,那種很容易就可以掰斷,但是那種有葉子的,那種就很老,會有一層莖皮,扯不斷而且即使扯回去了也不好吃。

  他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種白泡,在山上經(jīng)常會有那種白泡,也有紅色的,但父母說那種紅色的是有毒的,而白色的沒有毒,而白色的那種吃起來有很多都是很甜的,除非有一些沒有長成熟,那個就會很酸。

  只是一年到頭沒什么肉,他吃過最好肉是兔子肉,父親是一個會打獵的人,會在那種樹上拉個扣子,然后會時不時的逮到兔子這些。

  他記得在一個冬季,當時雪都下了有一個成年人的大腿這么深,然后父親出去轉(zhuǎn)悠,發(fā)現(xiàn)了有一種快凍死的兔子。

  本來還想著就把這兔子給煮了……

  但是發(fā)現(xiàn)這個兔子是雌的,而且肚子里面有籽的,于是就放了。

  在吳應(yīng)他們老家那里就有這種說法,有籽的動物都不能抓,不然會得報應(yīng)。

  其實也就是嚇唬人的,什么報應(yīng)不報應(yīng)的。

  其實也就是為了符合那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如果把能生動物的都弄沒了,那來年就沒有了,這個無疑就是殺雞取卵。

  吳應(yīng)分發(fā)財之后,做過一件事。

  就是把村里面的人去抗大米,因為自己挖礦嘛,當時很多的村民都一起去挖了,但大家給的工錢是一樣的。

  其實有很多人會在里面偷奸,但有一些人呢就很老實。

  吳應(yīng)買了些大米,然后放在鎮(zhèn)子上堆著,吳應(yīng)說他給工錢,然后讓大家把大米給搬到他父母有家門口。

  這個有很遠的距離的勒。

  近十多公里路,就這么抗著過去,累人死了。

  當時有一些人呢看著是日結(jié)工資,于是有的呢就抗的少一點,就隨便抗那么一包做著樣子,畢竟是一個村的,而且已經(jīng)發(fā)財了,以后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萬一以后有什么事會求到幫忙的,所以像這種幾乎算是一個村的“活動”,自己也不能落單,所以就會跟著去,不然以后萬一自己婚喪嫁娶,蓋房修墻的這些事,搞得沒有人來才尷尬呢。

  這個是一個村里面的一些基礎(chǔ)習俗,反正維護好村里周圍的關(guān)系,才會讓自己以后做事有人幫忙。

  所以也就意思一下,家里派個代表,隨便搬了一包米,慢悠悠的去。

  反正日結(jié)嘛,做多做少也就一樣的工資。

  有的呢就抗的多一點,這些人都是老實的大哥了,毫不夸張,這些人抗三四袋米都沒問題,在村里不少這樣的大力士,有些能抗著四袋水泥,然后抗到四五樓的都有。

  那個年代,對于他們這些字都認不了幾個的人來說,生力氣就是自己最基本的飯碗。

  當時村里的人還是拮據(jù),一包米能夠一家人吃一兩個月了。

  大家也是羨慕吳應(yīng)家能夠發(fā)財,然后買這么多米。

  當時吳應(yīng)給的一天的工錢也就夠買五分之一包米,吳應(yīng)給的工錢不少了,是當時算高的苦力價了。

  等大家把米都送到了他父母所住的家門口了,他又對著這些人說,自己一家人也吃不了這么多的米,要不大家都把米給搬回去,自己來的時候搬了多少,回去吃吧,至于工錢就算在米里面了。

  這個就讓很多人傻眼了。

  就比如那些偷懶的人,就想原來這個吳老板是想這一出啊,早知道自己就多搬一些。

  至于那些搬得多的人可就開心了,沒想到這個老板也是一個人才,自己就出一天的力就把一家半年到一年的米給賺夠了。

  大家就想著這個吳老板也就是想著自己要懲罰一下那些平時喜歡偷奸?;哪切┤?。

  大家都知道做為老板,吳應(yīng)在礦里面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人,拿著同樣的工資,但是挖的鋤頭是最少的那種。他很喜歡那種老實人,肯出力的。

  而吳應(yīng)戲弄人不只一次,還有第二次,就是拉磚。

  也就是在他給自己的父母蓋自建房的時候,他當時給父母設(shè)計建的那個自建房可以說是一個山里的小獨立別墅了,有院子,有大門,所以要的建材很多。

  他又從建材廠里弄了些磚、瓷磚,水泥這些。

  然后也是想著讓他們把磚頭,瓷磚給運到他家哪里,反正一天的工資都差不多,但想多搬的無所謂。

  當時又有一些偷奸把滑的就想著,這次這個吳老板估計就想讓他們又背回去,所以那些偷奸的人呢就算著什么貴什么要輕一點的就撿什么,比如瓷磚這些,但是這次吃了上次的虧,于是就多背了很多,就等著背到他吳應(yīng)父母哪里后,吳就又讓他們背回去。那么這些瓷磚就是他們的了,有好多的人這么一想,還有好多人背了好多次呢。

  至于那些老實的人就在想,自己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他們可沒有想著上次因為吳老板會給他們這么多的米而想著這一次也會。

  所以他們覺得自己能出多點力的話,就背著紅磚就往上爬。

  但是這次吳應(yīng)可沒有說這些磚與瓷磚,水泥是給他們的,然后就接著就發(fā)發(fā)工錢,讓他們回去。

  而當時村民也不知道他是要建一大間房子,想著想他這種賺了錢了就應(yīng)該在城里買房,很多偷奸?;亩枷胫@個也是送給他們的呢。

  結(jié)果沒想到,自己來回的跑被戲弄了。

  這個建議其實不是吳應(yīng)想的,是他三弟想出來的。

  他三弟算了一下成本,當時真實背了四袋米以上的人其實只有六、七個人,至于其他的人背了一袋米,而且總的參與來背米的人很少一共就四十多人,畢竟路太遠了,很少人愿意來。

  但第二次,來的人就多了很多,差不多有三百人來背,有些是兄弟多的有七八個那種兄弟的,在村里多的是,之前背過米的,都把自己兄弟叫來,有些是叫朋友,反正一下來了三百七十多個年輕的壯丁,幾乎一天就把所有的建材給背完了,原因就是因為第一次搬米可以送。

  于是很多人就想著投機,但越是喜歡投機的人,越是到碰到南墻了才反應(yīng)過來,是個圈套。

  十幾公里地,當時路又窄,馬車都駕不上來,也就只有人力來背。

  對于當時的吳應(yīng)愁的就是怕沒有人來做這事,畢竟路太遠了。

  也是三弟出了這個主意,先給甜頭,然后再引起波動,讓大家把一塊小肉想成大肉,人一多了,事就好辦了。

  不然送出去的70袋米,一袋米就算五個人的工錢,也就算請了300多個人,至于背磚的時候就多了很多人,帶了了一點的價值不說,還有些人還跑了幾次,反正很少少于兩轉(zhuǎn)的,而且一轉(zhuǎn)都背自己平時兩倍的量。一個人頂幾個人,就保底一個人一天當四個人。算下來那一天三百七十多個人他們干的活差不多相當于1500個工干的活。

  而且連上送出去的大米,其實也就給了六百多人的工錢的價值。

  不過后來吳應(yīng)想想也不過意,感覺自己戲弄了大家,雖然他們家是遠一些,但畢竟大家都算是領(lǐng)居,不該這樣。

  所以吳應(yīng)才給全村二百八十多戶人每家人都購了一臺黑白電視。

  大家倒沒想過背磚的事吳應(yīng)怎么的,反正生意嘛,你情我愿的,也都怪自己喜歡占小便宜。

  但吳應(yīng)會給每戶一臺電視這事,讓整個村的人都覺得吳應(yīng)這人是個好老板,只差選他做村長了。

  后來吳應(yīng)只要想挖礦,根本不愁叫不到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