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劉庇低估了董則的無恥程度。
劉庇深吸一口氣道:“再難數(shù),不比一個‘萬’字簡單?”
“這是四個零?還是五個零?老臣老眼昏花咯……”董則依舊自顧自地說道。
就在劉庇準備直接下命令的時候,忽然一道藍光穿腦而過。
在動漫里,這就是掌握了決定性線索的時候。
通俗點來說就是:想到了什么。
劉庇再次拿起筆在“10000”的“1”后面下方加了一個“,”。
“確實難數(shù),若是數(shù)字越來越大,也確實容易讓人眼花。”
劉庇放下筆說道:“這樣,每隔四個數(shù)字,就用一個‘,’將其分開,這樣看起來是不是舒服了些?”
“每隔四個啊,四個還是有點多誒,看不清……”董則還是喋喋不休的說道。
哪有半點大家之風。
劉庇低頭看了看紙上自己所寫的阿拉伯數(shù)字,也并不是很難看啊,就這么難以接受嗎?
又不是讓你只能用阿拉伯數(shù)字,完全廢止?jié)h字數(shù)字,兩者看情況使用嘛。
比如,涉及數(shù)學公式你就用阿拉伯數(shù)字,而涉及文學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就可以用漢字數(shù)字,很難嗎?
劉庇不打算再給董則說話的機會:“請董祭酒盡快將這些數(shù)字落實下去,莫要讓本王失望?!?p> 沒有一絲商量的語氣,末了還說道:“忽然想起來,本王到景州之后,好像還從未去過郡國學,找個時間是該去一趟,屆時希望祭酒作陪?!?p> 董則深深看了一眼劉庇,然后退到下方,拱手道:“臣定不辱使命。”
董則已聽出劉庇的話里,完全沒有商量的語氣,并且還有親自監(jiān)督之意。
劉庇見董則從善如流,點點頭,又將加減乘除等一些符號全部寫出來,讓董則上前觀看,然后告訴他這些符號的用法,讓其一并落實。
董則照單全收。
連阿拉伯數(shù)字都接受了,還在意這些符號。
再說,就算在意又能如何?
在大漢,對領導不滿,沒有裸辭,只有凌遲。
劉庇又看向紙上的那個“,”說道:“本王忽然對經文典籍也……”
話未說完,董則在一旁立馬拱手道:“殿下,經文切不可再亂了。流傳下來的經文都是圣賢、大家所作,不說字字珠璣,但難改一字,沒有極高的文學造詣,實難改動。殿下如今太過年輕,不若等上幾年再行改動,如何?”
算學中的數(shù)字換一個書寫方式,董則自然不會太過忤逆劉庇之意,但文學經典已經不是他董則忤不忤逆劉庇的事情了。
一旦改不好,天下文人也會口誅筆伐劉庇的。
使君王陷于不義,非臣子之道也。
這也是董則打斷劉庇說話的原因。
劉庇一直聽董則把話說完,也沒有反駁,只是瞥了眼董則。
亂改?
還“再”?
難道董則你認為我劉庇剛才的阿拉伯數(shù)字是在魔改?
剛還說不辱使命呢。
哦,不辱使命是不辱使命,亂改是亂改,兩者并不耽誤。
如同,我雖不贊同你說的胡話,但我不一定會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
劉庇朝董則虛按了按手,示意他不用太過激動,然后說道:“祭酒不必如此緊張,先聽本王把話說完,何如?”
董則略微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后靜等劉庇詳說。
“本王想說的是,所有的經史文籍都……”劉庇剛準備想說自己的想法,可才說一半就又被打斷。
“殿下萬萬不可啊……”
本來正打算心平氣和聽完劉庇想法的董則,原以為聽到的會是劉庇對某某經典的看法,誰知道一開口就是所有經典,這還了得,嚇得董則連忙萬萬使不得。
“先聽本王把話說完可好?!眲⒈诱Z氣有些嚴肅的說道。
那些打斷別人說話的人,真是……挺沒有禮貌的。
就如同說話只說一半的人,讓人氣的直抓狂。
“本王只是想說,在那些經史典籍中加入這樣的逗號與句號?!?p> 見董則不說話,劉庇又在紙上寫下句號問號感嘆號等符號。
然后說道:“當一句話結束就加上一個逗號,而當一句話語意未結、承轉停頓時則加一個逗號,疑問反問之句加問號,驚嘆感嘆之句加感嘆號……”
要知道,大漢王朝的經文典籍是沒有標點符號。
在大漢之前,在紙張未發(fā)明之前,經書大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押韻的句讀方式也是口傳心授。
到了現(xiàn)在,雖然已經有了紙張,但經書仍無斷句,無標點符號。
因此就需要“明句讀”,如果不懂句讀,往往會造成誤讀、誤解原意。
就如同韓愈曾在《師說》中就有‘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的句子。
如今的大漢,經書的傳承,都是講經博士領著學生朗讀明句讀,講經博士說一句,學生說一句。
所以,即使沒有專門寫在紙上寫上標點符號,但卻能按照陰陽相合、虛實相生的原理,構建了獨特的虛字行氣體系來完成文句的起承轉合。
劉庇曾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古裝片,一個教書先生領著一群學生,在那里搖頭晃腦的讀經文。
現(xiàn)在想來,教書先生除了在教學生識字背經文之外,還在教學生句讀。
那抑揚頓挫的讀書聲,當真美妙。
朗朗書聲如春風,拂過千年時空。
句讀之重要,不言而喻。
一句話,在哪里停頓,在哪里完結,標點符號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大相徑庭。
就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斷句不同,意思也截然不同。
若沒有斷句,從字面意思來看,好像是在說:對于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當權者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
典型的愚民政策,老百姓越是愚笨,統(tǒng)治者的地位越穩(wěn)固。
可一但更改這句話斷句的地方,就會變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樣一斷句,意思也隨之改變:百姓能做的,就讓他們去做;百姓不能做的,那就告訴他們?yōu)槭裁床荒茏觥?p>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