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奇幻

就西游

第三十五回 貪得無厭終有制 舍掉累牘始得安

就西游 益金水 5555 2021-07-11 23:38:58

  世事無不千端萬緒:要說人無情?要說出家人就是循入空門?要說大凡僧陀性情絕塵別無它念?那是戒律在佛門之內(nèi)對僧侶的束縛,天底下,僧人與俗人之間沒有甚區(qū)別,有詩曰:萬事皆空為哪般?仰慕善逝得涅槃。幾陀舍利耀德光?閻王囊括遣誰返?

  空一一大而廣,蕩而袤,際無邊,縹而無窮!緲而無虛!! 唐僧亦乃佛門過客,開門七件事,何曾缺少?含哺果腹何嘗逾越七情六欲?而今拋功德,棄禪位,歷險險,耐孤獨,忍煎熬,無視沉浮,不計得失,枵腹從公,守信循諾,心往大唐。只因唐王對他有杯酒之恩,金蘭之譜,不返大唐心不休,凡僧之路可其艱難險阻?而今面對著數(shù)十只老虎,己是劫難難逃,不一會便要成了虎口佳肴,人世間一切念叨都隨著他肉體的支離破碎而飛灰煙滅,魂消魄散,在這彌留之際,想到曾經(jīng)榮辱與共的孫悟空,他知道靈山并未善待孫悟空,靈山只不過是借懷柔的策略冊封以制暴罷了,孫悟空事事都游離于薄冰之上,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因此他割袖以斷與孫悟空師徒之情,讓孫悟空留在靈山,永保清白,以得萬年安泰。倘若悟空離開靈山,可能惹禍于世,他為孫悟空憂患,更為孫悟空保泰。而今,老虎一邊咆哮吼叫,一邊悠悠進逼,他只有最后一次想孫悟空了,但見悟空的音容笑貌,舉止投足歷歷在目,恍如實況。

  “嗖 ”一只猛虎張開血盆大口,騰空而起,撲向唐僧。

  溘然間,唐僧看到老虎口中銀白鋒利的獠牙,如刺的虎須已扎在他的臉上,他連嚇帶恐暈厥過去。

  剎那間,牡丹仙子颯然現(xiàn)身,抓住老虎的脖子,往峭壁上拋去,老虎碰壁而粘,懸掛著掙扎著吼叫著落不下來。

  老虎一只接一只撲向唐僧,牡丹仙子一只接一只抓住它的脖子,拋向峭壁上,一只接一只牢牢地粘住,這苦不堪嚎。

  “何方神圣,如此丟難我兒孫,可知我乃獸中之王? ”老虎精顯身,不服氣怒吼起來。

  牡丹仙子揮手朝峭壁上的老虎輕輕一抹,老虎的毛被被拔得精光,拿下一只老虎捏在手掌中,拋來拋去,然后丟回峭壁上,依舊掛著。

  老虎精見狀大驚,脯伏在地上把頭叩得“ 嚯嚯” 作響,服服貼貼地妥協(xié)道:“無意觸犯了仙子,愿以罰謝罪,舍我家族一條生路吧!”

  牡丹仙子終于開口,道:“留你二脈子孫,一脈還作獸中之王,一山不二留;一脈作壁上之虎,以儆效尤。 ”

  老虎精憂慮道:“壁上之虎,隨時是它人口中之食,難以安生。 ”

  牡丹仙子沉吟片刻,頓生憐憫之心,道:“授你一個舍尾保身法,尾斷而復(fù)長,保命而棄尾,孰大孰小,孰輕孰重,斟酌斟酌吧!”言罷,悄無聲息地隱去。

  老虎精無奈地拜辭,自言自語道:“舍掉尾巴保住命,劃算;一山不留二口,富甲一方,也劃算!”自此之后,一山不容二虎;壁虎舍尾保命至今不變。

  唐僧迷迷糊糊地醒來,惶恐地睜開眼晴,看到東邊旭日東升,大如銅鑼,通紅通紅,原野掩蓋在一層薄薄的紅紗里,清新的景象顯得嫩紅嫩紅,他的臉上也映得紅彤彤的,他慌忙分辨石壁上的緋紅影印,震顫的手輕撫石壁,又摸摸脖子,確認紅色乃朝暉,惶恐的心情漸漸地緩釋過來,方才發(fā)現(xiàn)身邊依舊擺置了果品點心,善心豺狼的童子遠遠朝他微笑,高翹的母指似乎在贊賞他。

  膳后,大地掀開了紅紗,天氣晴朗,一片清新和朗的氣息,唐僧迎陽而去。

  唐僧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縱然有遠慮,但暫無近憂,處之泰然,精神煥發(fā),勁自意氣雄起,陡峭變坦途,晝行夜歇,走過數(shù)百里的丘陵地帶,阻礙在前面的是一座高聳險峻的大山,樹大林密,叢林之下,樹桿參天,遮天閉日,蔭蔽如障,枯枝敗葉,蟻侵蟲啃,蠶食吮葉汁,日腐月朽,便秘歸根,滋養(yǎng)反哺,銜華佩實,周而復(fù)始。

  唐僧相信“ 隨山有路,遇水有渡” ,他選擇隨山沿水找出路,因此他循水沿岸而走,這條小河在山溝里蜿蜒而過,似乎是兩岸青山牽纏的銀飄帶,潺潺流水,柔和的聲響象一首輕快的歌聲。河灘里擱淺著一個個大石頭,圓滑而濕潤,山野間風(fēng)景秀麗悅?cè)?,碧水影青山,青山誘水影。

  山中林高樹密,遮天蔽日,唐僧走在溫濕的叢林中,感到陰涼氣爽,且又觀河嘗境,似有個旅伴似的,邁步挺有勁兒。

  唐僧在這般順境中心情舒暢,意氣風(fēng)發(fā),勁頭十足,輕盈的步履似在坦途中散步。忽然間,他感到脖子上刺癢,用手一抹,幾條墨綠的脹鼓鼓的軟綿綿的東西拾在手心,仔細一瞧,嚇得他跳將起來,大驚失色:螞蝗!油然想起善心豺狼的忠告:螞蝗沖險惡,螞蝗無心無骨最狠毒,一招十,十招百,百招千,一招萬應(yīng),誰遇誰遭殃,唯一自救的辦法是不讓螞蝗聞到血腥味,他顧不得身上有多少螞蝗在叮咬他,拔腳便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反正不能讓前面的螞蝗聞到血腥味,沾在他身上的螞蝗一條條掉下來,脹鼓鼓的,肥墩墩的,顯然是吸足了血,接著他渾身是血,伴隨著汗珠滾碌碌地掉在地上,他不敢回首,只感到腦后有飛嚓嚓的聲聲,想必是螞蝗的彈跳雀躍聲音。

  唐僧上嶺連手帶腳爬行,手拉腳蹬,呼一口氣往上爬升一步,喘一口再往前爬升一步,氣喘吁吁,下坡雙膝一端,屁股沾地,雙手一撐,滑將下來,這時大氣一喘,方得歇一歇,趁這喘息之時,抬頭四顧,識別方向。這般越嶺翻山,容不得他停留歇息,連喘換一口氣都是奢侈的,稍慢一點,趕上他的,便是吮血的螞蝗,為了免遭放血之災(zāi),只有加快逃脫的步伐。

  “嘣“唐僧感到頭頂發(fā)麻,雙眼暈花,山在搖曳,天在轉(zhuǎn)悠,他心中明白:不可停留,不是滯留的時候??墒翘煸谵D(zhuǎn),地在晃,他急躁之中毋忘四周的螞蝗還在饑腸轆轆,慌忙之中不知走向何方。雙手攙扶著面前的大樹,疼痛的頭顱暈暈沉沉,要走的方向已不由自已辨識,惶恐之下,雙手抓著樹枝,雙腳鉗著樹桿,往樹上爬,一節(jié)一節(jié)朝上攀升,干謝的皮屑紛紛掉下來,由于樹老枝密,他一下子竟爬上三、四丈高,實在爬不動了,便抱著樹桿,歇一歇,神智漸漸清醒,垂頭俯瞰,但覺遙遙高掛,地上丈高的樹桿不知啥時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螞蝗,黑黝黝的依附在樹桿上,在蚴蚴地爬行,這時傳來“ 嗨嗨“ 的喘氣聲和急匆匆的步履聲,但見一頭野豬從山下竄上來,它身上沾滿了螞蝗,大的竟然有巴掌那么大,野豬不斷拱著泥土,試圖把沾在嘴上、鼻孔、眼皮的螞蝗擦掉,螞蝗那里肯罷休,它上了“ 門” ,不吃飽喝足那肯告辭?

  唐僧自言自語道:“我給叮上,就死定了!”

  說來也巧,那些螞蝗只爬到樹桿丈余,不再往上爬了,只在樹桿上轉(zhuǎn)悠,幸兒都缺乏上進心,否則唐僧也給喂掉了。

  唐僧喘息許久,才感到疲憊乏力,他往上爬高一丈,胯坐樹丫之中,解下腰帶,把自己綁在樹上,一邊吃水果,一邊打瞌睡,竟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任由風(fēng)搖樹擺,傾東挨西,晃晃悠悠,他忘卻了危險和驚恐,一覺睡到翌日黎明,千鳥晨鳴之時把他吵醒了,這是山野間最熱鬧的時候,他聽著悅耳的鳥喚嘻戲聲,心情舒坦,疲勞漸消,體力恢復(fù),辨準東方,緩緩地從樹上下來,守在樹干下的螞蝗己散去,他不敢停留,觸地便跑,走出三四丈徒然回頭,但見那樹干迅速沾滿了螞蝗,黑壓壓的叫人心中發(fā)麻。

  唐僧連走帶跑,趕了七八天的路,這是他平生最累最困最乏的日子,慶幸可以爬到樹上休息,倦時累時以至夜晚就是這樣度過。隨后幾天,他聽到一種響徹山野的鳥叫聲,晝夜不停。

  “布谷、布一一谷一一”

  “布一一谷一一”

  ……

  這鳥是牡丹仙子招來的,名喚布谷鳥,專吃螞蝗,一群群地飛來,山野間,河灘上都是它的影子,跳跳躍躍地覓食,唐僧當(dāng)然不知道他身后的螞蝗變成布谷鳥豐盛美味的佳肴,他只顧著往前走,甩掉可惡的螞蝗是他活命的唯一出路了。

  此時,唐僧面前一片光明,象遮日云散一般,他愕然,抬起頭,但見眼前一片曠野,半山之下,緲緲平坦,那小河也變得十幾丈闊,蜿蜒地流向迷蒙的東方。忽回首,墨綠的山林鎖在淡淡的霧靄里,那小河也藏匿在幽深的叢林中。復(fù)首東視,又見眼前擺置著點心水果,不遠處善心豺狼的童子朝他微笑,似乎告訴他對他的款待不會停止,他毫不客氣,捧起葫蘆,大口大口地喝起水來,斗大葫蘆的水他居然給撐下了。

  唐僧果腹無挑,咽到打嗝,此時才神志安定,知覺貫通全身,尤覺手腳麻痹不舒,細察方知水皰久已磨破,腿夾內(nèi)側(cè)熱辣難忍,渾身疲軟,加之飽倦困乏,心思休憩,不久竟暈怡睡去。

  安睡不能盡眠,歇憩不能俱釋,事事難以周全,謀獲從不知足,此乃操勞之命,唐僧平生恰是這種命,一覺知足,從不奢眠。此刻,他醒來,自知露宿蒼山,臥枕百芥,不足為慮,仰觀滿天星斗,深嵌蒼穹,疏密有序,爍爍閃亮,星光璀璨,流星不速而來,從無定數(shù),亮耀其鄰,溜達匆匆,各不相擾,他頓悟自己儼然一顆流星,明暗無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無人知曉他是誰,以其忽晃之亮報答唐王的知遇之恩罷了。

  唐僧久思生倦,復(fù)睡至天明。

  路漫漫兮,遙遙無期,山高路陡兮,險遠崎嶇,嶙峋坎坷兮,都挫損不了唐僧的銳氣。他迎著初升的太陽,往東邁開堅實的步履。此時,他走進小盆地之中,齊腰的草芥一望無邊,此地之草非山中之荊棘,這叢生的荒草有荊無棘,性脆而柔韌,用拐棍輕輕一抹,它嘎嘣的左右偏倒,臥伏避讓,拆而不斷,他走過的儼然一條小路,瘦長而徑直,由于他腳下破裂的水皰尚未痊愈,蹬踏時痛癢相擾,因此他步子均緩,心境平和。

  這盤地甚是寬闊:圓圓的四面環(huán)山,青山恰如綠色的屏障,在天腳之下圍堵起來,銜接無縫,聚天地氣象,要不是天賦一條小江緩流而過,真不知泄瀉在何方。

  這盤地乃豐腴之地,飛禽走獸,各行其道,互不擾攪,邂逅不驚,似前緣有約,今逢牽手,和睦相處自在情理之中。唐僧目睹這和諧情形,心情也舒暢起來。

  這盤地舉目見邊際,山峰細可數(shù),自西徑往東,路遙道途長。唐僧舉目可見東山腳,只是又逢斜陽落西山。

  唐僧步上丘壟,丘壟上黃坭鮮如金,禿露凈如洗,色澤如黃錦鍛。他輕坐暖透骨,舉目賞殘陽,心情暢似霞,面撼輕風(fēng)涼,細呼入耳來,原是善心豺狼一童子,左右提攜乃是點心水果,置地攤開,禮儀周全,笑顏善待,來也匆匆別也匆匆。

  唐僧飽餐休憩,一枕星月,臥賞甘露,甜夢不堪記,擾覺瞬時忘,晨鳥喚曦微,甜醒貴忖思,懶腰未舒伸,忽聞驚耳聲,揉醒瞌睡眼,細看渾身顫,怵目驚喪膽,上天已無路,入地本無門,衷腸悲慟,長吁短嘆:“玄奘今生給你啃掉了,你等有幸我玄奘無幸矣!”

  此時,唐僧周圍轉(zhuǎn)悠著數(shù)十頭彪悍的獅子,跳躍著咆哮著,獠牙利齒,咧嘴生威,朝天嚎叫。

  唐僧把佛珠盤到脖子上,懷抱包裹,盤坐打禪,深知祈禱也枉然,就是死也死得體面點,正當(dāng)他心憧鬼門關(guān)之時,一頭威武強悍的雄師聳立在他面前,伏地臥爬,不斷地搖頭晃腦,輪番伸展前爪。

  唐僧歷險經(jīng)驗頗深:遇險即兇,遇夷即祥;這群茹毛飲血的猛獸而今儼然馴服一樣,怎么會這樣?呵,務(wù)必有所求?

  唐僧站起來,俯著前身,把包裹伸向獅子,獅子搖頭晃腦,雙眼直勾勾地盯著唐僧脖子上那串晃動的佛珠,他拿下佛珠,但見雄師不斷跳躍伏拜,他感到該是找對了,便解開佛珠的玉串繩,抽出一顆佛珠,輕輕塞進獅子的嘴里,獅子舍不得吞食,叼著含著,轉(zhuǎn)眼間,那顆佛珠變成一顆圓圓碩大的玉球,獅子高興得脯伏三鞠躬,拜訖了唐僧尚不肯離開,似乎在等待著什么似的。

  唐僧隨口道:“到盎盎中華,大唐之域,為高門闊戶撐門庭去吧!”

  雄獅高興地離開了,圍繞的其這獅子跳躍不歇,塵土飛場,唐僧把珠子逐一派發(fā)給獅子,塵埃漸漸消盡,隨著最后一頭獅子背影的匿跡,唐僧手上只剩下三顆珠子了,他給玉串繩打個結(jié),掛回脖子上,挎上包裹,朝東而去。

  唐僧匆忙趕路,不敢回首,生怕再逢上一群獅子,他必斃無疑。此時日已西斜,他看到他面前貼在地上晃動的瘦長的影子,踏著影子走入一片泥濘的草地,但見草芥稀疏凋零,一個個泥潭冒著泡泡,獨有小鳥在覓食,站在稀坭上如履平地,這草地約見八、九里,縱是繞行可要往北走上一段不扉的路,最好不過是直行,正當(dāng)他揣摩不定之時,泥潭攪動起來,竄出一條數(shù)丈長,大如水桶的蟒蛇,出坭而不染,黃褐褐的似套金網(wǎng),裹結(jié)著均勻的黑珍珠,張口生風(fēng),伶牙利齒,舌揚吐訊,氣氛恐怖起來,它昂著頭,繞著唐僧一圈接一圈地轉(zhuǎn)悠著,唐僧看著這黃黑花紋的大蟒蛇不知所措。

  此時,大蟒蛇開口道:“圣僧,我快要老去,給我一顆佛珠,賜我長生吧!”

  唐僧毫不猶豫地解下玉串繩,取出一顆佛珠,輕輕地放到它的長舌上,道:“以后每年換一次皮便可長生不死。 ”

  大蟒蛇高興得痛哭流涕,不斷地點頭鞠躬,道:“我無以為報,就馭圣僧渡過這片沼澤地吧,你抱著我,閉上眼睛就可以了。 ”

  唐僧依照大蟒蛇的吩咐,胯騎在它的身上,一股涼凜凜寒意直鉆心脾,恐嚇得他渾身泛起雞皮疙瘩,緊抱大蟒蛇的雙手情不自禁地羅嗦起來,他緊閉眼睛,但覺胯下挪動,兩邊水草呼嘯而過,膝上的水聲嘩啦啦作響,他心中隱忍,不斷地自慰:可不容易人家肯馭你過去,忍一陣吧,能過去就好!

  大蟒蛇心中計較起來:樞樞一顆佛珠就得長生,莫不連佛帶珠全吞噬了,又矣止長生?!

  大蟒蛇抽身一蜷,把唐僧送到下腭,唐僧感到身手被束縛動彈不得,忙睜開眼睛,看到大蟒蛇兩排鋒利的牙齒,紅鮮鮮的嘴巴,黑幽幽的喉嚨,嚇暈過去。

  大蟒蛇自言自語,道:“到嘴邊的東西吃了也白吃,要是不吃,后悔起來,莫不是終生遺憾了!”

  “吃了倒是終生遺憾,怪這張饞嘴,這可是要悔不當(dāng)初了。 ”牡丹仙子顯身,道:“好個孽種,知道了換皮,生皮知道了嗎? ”

  大蟒蛇趕忙擱下送到嘴邊的唐僧,好一陣沉默。

  牡丹仙子道:“馱過去,受你生皮秘訣,去吧,不負你!”

  大蟒蛇馱著唐僧,送過沼澤,挑個干凈的地方,把唐僧撂下,畢恭畢竟道:“仙子授我生皮之法吧!”

  牡丹仙子把生皮之法授予大蟒蛇,大蟒蛇一陣沉默,心中惴測:這回不吃,更待何時。

  大蟒蛇復(fù)蜷唐僧,輕巧地送到嘴里,牡丹仙子舉手彈出一枚珠子,把它的舌頭砸開二邊,那枚珠子展開,原是揉作一團的手帕,她手一揮,手帕緩緩地從大蟒蛇的頭上抹過,道:“貪心不足,蛇欲吞象,好自為之吧!”

  大蟒蛇伏地救饒,道:“饒了我吧,饒了我吧!”

  牡丹仙子道:“饒你不得,此后你雙目朦朧,視不過一丈,你只換鱗不換皮,身后你這張皮留給人間做衣裳,茍贖今日之過,去吧!”

  自此之后,大蟒蛇雙眼朦朧,視不及一丈,行動不便,舌頭開叉,它的皮果真受人青睞,成了做衣裳的上等料子,穿了用它皮作衣裳的人都知道,貪婪會如同大蟒蛇的結(jié)局!

  不知唐僧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