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洲。
九云山,瑞云峰。
張寰自入定中醒來,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隨著他將法力一點點收歸丹田氣府,頭頂那一片如霜似雪的清亮靈光徐徐波蕩,隨即也緩緩沒入天靈。
閉關近一月,他終于將經脈竅穴中的內氣完全煉化成了自身法力,不用再擔心脈象潰散,跌落凡塵,總算能把一直提著的心放下了。
這靜室內陳設極為簡陋,除去身下一只蒲團,還有一張桌案,案上擺著一只金鐘,一只蓮花銅爐,爐中點著寧神清香,正冒出裊裊輕煙,四壁上連個裝點飾物也沒有。
張寰手中掐一個法訣,只見一股清澈水流自掌心冒出,一直攀起尺許高,再凌空一繞,就化作一面明亮水鏡。
他不由得心中一動,這水鏡術雖然只是最粗淺的法術,但是往昔他想要施展非得運氣數(shù)息才行,如今竟然能隨心而發(fā),道書上說唯有開得仙脈,煉出法力,才算踏入道途,果然不虛。
他看著鏡中那張面孔,劍眉入鬢,目如燦星,相貌本就不凡,開脈之后已是修道中人,又添了一分出塵之意,更顯得清朗俊逸,非同俗流,即便張寰自己也忍不住感嘆,當真是一副好皮囊!
隨即他又搖頭,前身入道五載,日夜苦修不輟,一朝開脈,卻只是下品月象,可見好皮囊對于修行是沒有作用的。
一月前,九云山上天墜流星,當時這具軀殼原主開脈功成,剛從玉華靈池中出來就撿了一塊從天而降的玉玦,回到洞府后還沒來得及一窺究竟就莫名斃命。
而原本在末日中掙扎求存八年之久,因為與另外一群幸存者爭奪物資而意外身死的張寰,卻得以借這具同名同姓的肉身重活了一世。
張寰,登明郡泗北縣人氏,為登明張氏旁系族人,因身具修道資質,長樂五年上九云山修行,得傳道書《霜凌秘冊》,后因修行勤勉,又得天書閣長老傳授《清平玉章》,長樂十年開脈破關,脈象為下上品月象。
登明張氏族門勢力龐大,整個登明郡都是其一家之地,平日里見不到半個外姓修士,而且附近的宿河,揚周,澄水三郡,也有許多張氏扶持起來的附庸勢力。
張氏如此龐然大物,族中功法神通,丹藥法寶不知凡幾,然而這些全都被六支嫡脈牢牢掌控著。尤其是上乘道書,即便是嫡脈族人也不會輕易傳授,更休說旁系了。
而且張氏族規(guī)有定,旁系族人只能在九云山修煉五載,到時不管你修為如何,都要去執(zhí)事殿接一項職務,下山去為嫡脈經營產業(yè),搜羅奇珍寶材。
再過半月,張寰就要跟隨族中長老去往蘭舟城,如果未曾開脈,多半會被安排成一個雜役,到時候俗務纏身,休想再有多余精力修行。
正是這個原因,讓他前身當初不顧清平玉章還未修煉圓滿就倉促開脈,若如不然只需再有半載就能將這門道書煉成,至少有四成把握可以得一中品脈象。
雖然族中評鑒看過他脈象之后,在金冊上記的評價是下上品,但是下品終究只是下品而已,族中是不會給與太多支持的,需要用什么丹藥法寶都得靠自己尋覓。
經歷過前生那天災頻發(fā),人禍不斷的末世,張寰深刻知道凡人的無力和渺小,所以他自從來到此世,求道長生之心就無比熾熱堅定,即便脈象只是下品,哪怕注定大道難期,他也不會動搖分毫。
想要維持修行,張寰就要設法學得一技之長,諸多外道中,他最為屬意符法,不但入門較為容易,而且煉出的符箓不愁銷路。
不過符法是易學難精,越是深入就越會牽扯心力,若是沉迷其中,反倒會耽誤修煉,能否把握就得看修士自身了。
張寰思索之間,下意識伸手入袖,握住了一塊晶瑩潤澤的玉玦,一股冰涼觸感自指尖傳來,使得他心神為之一陣清明。
手中摩挲著這塊玉玦,通體翠綠,瑩潤無暇,他心中卻是想道,下品脈象也未必就道途無望,有此物在,我亦有一爭長生大道的機會!
這時前方傳來“鐺”一聲低沉鐘聲,張寰抬眼看去,案上那只金鐘放出微微靈光,正明滅不定。
此乃喚明鐘,是修士洞府中常用的法器,因為修士閉關之時不能輕易打擾,若有緊要的事,外間之人就以此鐘通傳。
張寰自蒲團上站起,一振袖袍,伸手往石門上一點,只見門上數(shù)枚符箓一閃,隨后緩緩挪開。
一個灰衣白發(fā)的老仆正在外間等候,見張寰出來,急忙上前躬身說道:“老爺,有一位長老送來道書,說要親自交到老爺手中,正在客堂等候。”
張寰一邊向客堂走去,一邊問道:“李伯可知來的是哪位長老?”
李伯立刻回道:“回稟老爺,來的長老自稱是張致用,老奴已奉上前些日得來的春翠茶,因老爺事先吩咐過此番修行需要一月時日,老奴這才斗膽擊響金鐘。”
張寰微微點頭,“李伯辦事周到,我自然是放心的?!?p> 這李伯是張寰從泗北縣帶上山來的家仆,頗為得力,且能信得過。而張致用不但是族中長老,還是天書閣主,有考教后輩之責,張寰的清平玉章就是此人傳授的。
不多時到了客堂,轉過一扇青石屏風,只見一個須發(fā)半白的青袍老道正坐在主位上品茶,見張寰過來,笑道:“賢侄可算來了,老夫此來一是按族中慣例將道書交與你,二來是為賢侄賀喜?!?p> 張寰急忙上前見禮,張致用雖然稱他為賢侄,但是他可不會當真以為自己有多么得此老看重。
待二人落座,張寰才道:“長老莫要取笑晚輩,區(qū)區(qū)下品脈象,何喜之有?!?p> 張志成哈哈一笑,自袖中拿出一張金燦燦的書頁遞給張寰,正色道:“賢侄脈象為月象,能選擇的道書卻是不多,閣中就只有這一卷,雖然不算上乘,但也不可私下傳授,否則族規(guī)定不饒你。”
張寰以雙手鄭重接過,只是略略一看就收了起來,拱手道:“長老放心,晚輩定會好生保管。”
張致用擺擺手,臉上帶著一分笑意,說道:“方才老夫說來賀喜,賢侄怕是誤會了,老夫可不是來賀賢侄開脈的,而是另有喜事?!?p> 張寰不由得疑惑,“還請長老明言。”
修道人開脈,脈象分三等,下品者花鳥蟲獸,風霜雨雪乃至塵沙云霞皆有,中品分五行之屬,上品脈象幾百年難遇一個,只有陰陽兩象。
若是身份顯赫或者脈象極佳之人,開脈后就會宴請好友親族一同祝賀,長輩也會賜下法寶丹藥以示勉勵,但是張寰顯然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張致用道:“賢侄可知道璋南李氏嗎?”
張寰不假思索的答道:“璋南李氏與我張氏俱是名門世家,且來往頻繁,素有姻親,晚輩自然知曉!”
張致用也不再賣關子,說道:“近日家主有意再與李氏聯(lián)姻,而李氏有一女名喚李鏡,指名非得是賢侄才愿嫁到我張氏來,莫非這還不算喜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