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聽校長談讀書
所謂青春作伴好讀書。
大學生正處于讀書的好時光,學會讀書將會終身受益。
2012年04月28日,中南大學校長走入中南大學升華讀書社,與青年學子交流讀書之樂,引導學子們樹讀書之志,明讀書之道,如何透過紙背學會追尋歷史的真實,在多讀書、讀好書中,明目啟智,獲得智慧。
殷暢向黨組織遞交的第二份思想?yún)R報,是參加這次讀書會的心得——
正如我們的校長所言,生活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物質(zhì)的生活,第二是精神的生活,第三是靈魂的生活。
讀書也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種自我的讀書方式,不去管別人的事情,這個時候僅局限于你去認真地讀書、體會里面的故事。
之后,你就可能進入下一個層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進入這個層次,要有在田間小路散步的一種感覺,和第一個層次不一樣了。
在第一種層次中,你可能很把蓑笠翁的故事當那么一回事,到第二種層次,你可能就不當那么一回事了。
再往后,第三個層次,你就要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聽校長談讀書,讓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對此,校長是這么談他自己的認識的。
校長說,對這個問題,他讀書的時候始終沒有搞明白。
經(jīng)過很多年后,他理解的歷史唯物主義就是,你看問題,要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上去看,就是要把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事情、相關(guān)的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
那么辯證唯物主義是什么呢?
就是你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
比如說,同學們談戀愛,找對象,你站在你自己的角度,你認為你找的那個人就好得不得了。
但如果你換一個角度,你站在你爸爸媽媽的角度,就出現(xiàn)了兩個家庭的問題,涉及你以后精神層次和靈魂層次的生活問題。
站在這個角度的時候,你的看法可能就會改變。因為此前你只想到了兩個人間的感情,而沒有考慮影響兩個人感情的其他因素。
所以說,一個人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然后又能想想過去的經(jīng)驗是怎么回事,這個人就長大了,看問題就比較全面了。
“作為校長,我為什么希望我們的學生要多讀書?”
校長說,因為我們的學生沒有多少的閱歷,沒有多少社會經(jīng)驗,社會實踐幾乎是一張白紙,所以還談不上歷史唯物主義。
但是,你們可以去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那就需要去讀書。
而且,你需要讀很多書,從不同角度去讀書。
同學們通過讀書,可以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別樣的世界。這樣,無形中就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校長還講到,讀書時,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
一方面,寫歷史的人可能為了某種需要,他把許多真實的東西沒有寫進去。
另一方面,就是寫歷史的人,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知道這些事情,所以沒寫進去。
比如說,我和你已經(jīng)有交往,但是你的故事我不知道,我的故事你也不知道。你只能是根據(jù)你知道的東西來寫。
包括司馬遷寫《史記》,歷史上那些發(fā)生過的事情,他也不是全都親歷過,只能依靠當時的信息傳遞和他所了解的情況去寫這個歷史。
因此,讀書要學會追尋歷史的真實,要去讀懂書后的東西。
為此,校長給同學們舉了這樣兩個例子。
校長說,《水滸傳》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里面你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江湖的語言、江湖的規(guī)則,大于社會制定的規(guī)則、大于法律。
這就反映了江湖義氣和法律之間的矛盾。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管那些歷史是不是真實的,但是《水滸傳》中從始至終貫穿了這個主線,這是我們在讀書時要發(fā)現(xiàn)的。
我們要看到這本書的背后,作者想寫的是什么?它反映的是什么?這才是讀書有意思的地方。
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個民族特點的具體反映。
《三國演義》第五回“溫酒斬華雄”,寫關(guān)云長出場,整個篇幅不到200字,但是氣勢出來了。
書中寫到,當時十八路諸侯在汜水關(guān)前被董卓的大將華雄打得束手無策,幾個大將都被華雄打敗,無人敢應戰(zhàn)。
其時,還只是馬弓手的關(guān)羽自告奮勇:“愿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p> 曹操力排眾議,堅持讓關(guān)羽出戰(zhàn),并教人“釃熱酒一杯,與關(guān)公飲了上馬”,以壯行色。
于是,關(guān)羽停盞施神勇,溫酒斬華雄,立下了“威鎮(zhèn)乾坤第一功”。
這里面說明了什么?說明了個人英雄主義。
整個《三國演義》講的都是個人英雄主義,諸葛亮、周瑜、曹操、關(guān)云長、張飛,無一不是。
它講個人能力。這恰恰就是它的歷史局限性。
所以,去讀這些書中呈現(xiàn)的歷史故事,不要只局限于某種真與假。
這次讀書會上,我們的校長還講述了他當年在家鄉(xiāng)的生活經(jīng)歷。
“我沒有從家鄉(xiāng)出來讀書的時候,生活就是剛好吃飽肚子。我渴了,可以捧著溝里的水喝,出門可以打著赤腳,可以踩著很舒服的泥路,吃著自己從地里采摘的新鮮蔬菜,每天都在干活,日復一日,活得也蠻自在。”
“但是,唯一不足的就是很辛苦,總想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這就是,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滿足了,就會思考精神層面的東西?!?p> 校長啟發(fā)我們——
現(xiàn)在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卻依然出現(xiàn)諸如工資、買房等等問題。
“比如,在環(huán)境問題上,我每天都能采摘新鮮蔬菜的家鄉(xiāng),如果要恢復到當年,恢復到我上大學之前的環(huán)境,恐怕要再花上很多年?!?p> “現(xiàn)在,我們?nèi)说膲勖骄档拇_是提高了,但有可能我們縮減的是我們子孫后代的壽命?!?p>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當這一代人在拼命消耗資源的時候,人類的后代一定是沒有資源的……”
殷暢在這份思想?yún)R報中還這樣寫下自己的感悟——
聽校長談讀書,讓我們這些年輕學子認識世界的能力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與古人的個人英雄主義相比,中國共產(chǎn)黨人最具有一種國家的大義、民族的大義,最具有一種為人民而奮斗的責任感、使命感。
聯(lián)想到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孫耕。我們這一代人正親眼見證著——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指引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我們黨正帶領(lǐng)全國人民,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chǎn)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建設(shè)美麗中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這種人格的力量,我們的黨才能團結(jié)和帶領(lǐng)全國人民,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奮斗,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才能一步一步向前推進,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這樣的黨,人民才最擁戴!這樣的黨,才最有希望!
殷暢在最后寫道:
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來自長期的修養(yǎng)、嚴格的自律、高尚的追求。
今天,作為一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對我們的黨充滿希望和向往的當代大學生,通過這次讀書會,我有了新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