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個變十幾個
說完,又愣了一會兒,接著在心里自嘲,“我的神經(jīng)果然大條,見到這樣古怪的事情都不覺得奇怪了。”
然后徑直立離開這塊地方,等稍遠一些后用對講機把事情通報給任宏權(quán),又目送那群人離開樹林。
等他拖著兩條樹枝出樹林的時候,看到任宏權(quán)正在仔細觀察著一柄長槍,阿三則帶人把其余皮甲騎士的尸體身上的皮甲脫掉,然后把尸體整齊的擺放成一排,皮甲則堆在一邊。
鄭醇玉問道:“任哥,他們在干嘛呢?”
任宏權(quán)把長槍丟到一邊,拍了拍手道:“他們準備燒掉尸體,把骨灰?guī)ё摺!?p> 鄭醇玉奇道:“你能聽懂他們說的話了?”
“聽不懂,不過通過手勢再連蒙帶猜也差不多了?!比魏隀?quán)接過鄭醇玉手中的樹枝,不以為意的說道。
兩人用橫刀將樹枝多余的地方削掉,又把皮甲拆開,利用皮甲上的繩子做了個簡易擔架,小心的把傷者固定到擔架上。
接下來就又開始撓頭了,怎么把擔架固定到馬背上也是個問題,畢竟戰(zhàn)場搬運可是個大課題。兩人抬著擔架試了幾次都感覺不怎么保險,畢竟馬不是汽車,只能放到馬的一側(cè)。
正當兩人頭痛的時候,阿三帶了兩個人走了過來,二話不說直接跪在地上,問道:“不知兩位貴人可有什么吩咐?”
任宏權(quán)苦笑,剛才就已經(jīng)糾正了幾次,不讓他們下跪,但是這些人見了自己還是習慣性下跪。
鄭醇玉也不習慣,對阿三道:“起來,我們不是你們的主人,不用向我們下跪?!?p> 阿三只是笑,仍舊跪在地上。
鄭醇玉把事情跟阿三說了一遍,阿三看了看擔架上的皮甲騎士,似乎有些驚奇于擔架這種東西,道:“兩位貴人無須擔心,我們抬著主人走就行?!?p> 鄭醇玉道:“路程可不算近,還要上山,你們撐得住嗎?”
阿三道:“只是力氣活而已,貴人無須擔心?!?p> 鄭醇玉皺眉對阿三道:“站起來說話,還有,不要總是貴人貴人的,我叫鄭醇玉,他叫任宏權(quán),你可以直接叫我們的名字?!?p> 阿三連連搖頭道:“我們地位低賤,豈能直呼貴人大名,如果貴人不喜歡,我們還是稱呼貴人郎君好了。”
鄭醇玉想了想,也行,就對任宏權(quán)說了,任宏權(quán)也沒有什么辦法,只能同意。
就在這時,一道火光閃起。任宏權(quán)和鄭醇玉轉(zhuǎn)頭去看,只見阿三帶領(lǐng)的人已經(jīng)把尸體都擺放到柴堆上,正在依次點火。
任宏權(quán)和鄭醇玉都肅然注視著火堆,無論他們是什么人,勇士都是值得尊敬的。
過了一會兒,感到無聊的鄭醇玉開始詢問阿三一些事情。
據(jù)阿三講,他們都是山南部的奴隸,而山南部原屬吐谷渾的部族。吐谷渾被吐蕃攻滅之后又被吐蕃管轄,后來吐蕃軍從吐谷渾故地頻頻侵入河西走廊,而山南部也曾隨吐蕃軍和唐軍交戰(zhàn)過。
后來大糖震怒,唐軍大舉進攻吐蕃,結(jié)果吐蕃不敵唐軍,被趕出吐谷渾故地,山南部便歸降唐軍,跟隨唐軍和吐蕃作戰(zhàn)。
但是最近吐蕃又卷土重來,開始頻頻侵入吐谷渾故地,而唐軍卻開始逐漸收縮力量,只駐守一些關(guān)鍵的地方,山南部又開始聽從吐蕃的命令和唐軍交戰(zhàn)。
只是吐蕃明面上還不敢和唐軍撕破臉,雙方雖然小規(guī)模戰(zhàn)斗一直沒有停息,但是大的戰(zhàn)斗卻沒有。
這次來到這片開闊地也是因為接到蘇毗如的命令行事,至于其他事阿三就不知道了。
“蘇毗如?那是什么?人名還是什么?”鄭醇玉問道。
阿三答道:“回郎君話,蘇毗如是管理吐谷渾故地的衙門。”
鄭醇玉聽完后想了一陣子,又問道:“現(xiàn)在是哪一年?”
“回郎君,今年是虎年?!保ㄗ⒁唬?p> 鄭醇玉一拍腦門,懊惱道:“唉,我就知道會是這個樣子,虎年是哪年???”
任宏權(quán)奇怪的看著鄭醇玉問道:“你們在說什么?”
鄭醇玉苦著臉道:“我問他今年是哪年,他毫不猶豫的告訴我說今年是虎年,可是今年明明是龍年,這讓我怎么辦?”
任宏權(quán)大笑,拍著鄭醇玉的肩膀道:“你應該問問他,最近有什么大的事情發(fā)生,或者有什么大人物做過什么?!?p> 鄭醇玉一想,也對,就問阿三,阿三想了想回答道:“最近發(fā)生最大的事情應該是二十天前山南部首領(lǐng)又納了個小夫人?!?p> 鄭醇玉:“……”
阿三:“???”
鄭醇玉翻著白眼問道:“現(xiàn)在的皇帝是誰?”
阿三有些迷惑,說道:“還請郎君示下,郎君所說的皇帝指的是偉大的贊普嗎?”
“贊普?”這是一個極度陌生的名稱,鄭醇玉想了很久才從記憶深處找到,贊普似乎是唐朝時和大唐帝國并立的另一個帝國吐蕃的皇帝?
愣了一會兒才問道“你說的贊普是吐蕃的最高統(tǒng)治者嗎?那你知道現(xiàn)在管理國家的贊普是哪一位嗎?”
阿三這次倒沒出什么幺蛾子,直接回答道:“回郎君的話,管理這片國家的是偉大的乞黎蘇籠獵贊贊普?!保ㄗ⒍?p> 鄭醇玉聽得目瞪口呆,這是個陌生道聽都沒聽說過的人名或者是個稱號?,就問任宏權(quán):“任哥,你聽過乞黎蘇籠獵贊贊普嗎?”
任宏權(quán)疑惑的反問道:“這是個人名嗎?沒聽說過。”
鄭醇玉也有些摸不著頭腦,對任宏權(quán)道:“剛才阿三說治理這片國家的人是偉大的乞黎蘇籠獵贊贊普,至少發(fā)音應該是這么個稱呼,但是聽起來不像是漢人的名字,更像是個少數(shù)民族的名字?!?p> 任宏權(quán)笑道:“這才是問錯人了,我根本沒聽說過這個名字?!?p> “任哥,我想,我們應該先回到山寨,把這里發(fā)生的事情通報給大家,”鄭醇玉鄭重道,“這里的大屠殺和阿三這群人都明白的告訴我們,就算不是穿越到唐朝,這里絕對不是我們熟知的華國了。你一個人出山存在太多未知的危險,而且山寨對外界一無所知,如果有一隊之前那些山南部的武士去了山寨,恐怕所有人都活不了。”
任宏權(quán)沉默的看著遠處已經(jīng)漸漸熄滅的火堆,那些人正在收集骨灰放到一邊,等冷卻后用皮甲包了起來。
注一:吐蕃紀年方法比較混亂,可以考證的吐蕃出現(xiàn)真正有紀年方法的時代是從文成公主入藏以后,用的紀年方法是“十二生肖紀年法”即用十二生肖輪流紀年,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由此記錄推算,公元750年即吐蕃虎年,唐朝天寶九載。
注二:《資治通鑒》:天寶八年……翰又遣兵于赤嶺西開屯田,以謫卒二千戍龍駒島。龍駒島即今青海湖湖心島,這里是說哥舒翰攻入青海后,在龍駒島筑城,留下了兩千人守衛(wèi),這個事情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紀錄相同,但是這些戍卒后來的結(jié)局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均沒有提到,只有資治通鑒說“冬冰合,吐蕃大集,戍者盡沒。”關(guān)于這個結(jié)果個人感覺并不靠譜,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唐朝一直沒能有效管理青海地區(qū),只能守護關(guān)鍵節(jié)點,防止吐蕃大規(guī)模侵入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