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王允已基本完全的掌握了朝廷上下所有的情況,而此時在長安也有至少好幾萬的兵馬,這其中有之前皇甫嵩所移交的三萬兵馬。因而王允就與司空荀爽等人暗中商討,可以借助于手頭現(xiàn)有的兵力,與關東聯(lián)軍相互聯(lián)合,然后再委派皇甫嵩為統(tǒng)兵將軍,一路向西對董卓進行討伐,則其大事或可成也。但是計劃還沒有正式實施,荀爽就因病去世了,然后因為給荀爽辦理喪事的緣故,就把這個事情給臨時耽擱下去了。
然而就在王允隨后準備要實施計劃的時候,董卓那方卻忽然得到消息,說皇甫嵩在被征召之前曾與他人暗中密謀要與關東聯(lián)軍相互聯(lián)合,發(fā)兵從函谷關這里去進攻洛陽。于是董卓便立時下令將皇甫嵩撤職收監(jiān),然后準備等他回去之后審查定罪。于是王允原定的計劃沒有得逞,便立時又調整了計劃,而改任護羌校尉楊瓚行左將軍職事,并委任執(zhí)金吾士孫瑞為南陽太守,然后通報董卓說要派兩人由武關出兵去討伐袁術,與洛陽那方進行戰(zhàn)略配合。
王允的意圖是要打著討伐袁術的幌子去討伐董卓,而對于這一點董卓當然是不清楚的,所以他覺得這計劃倒似乎不錯,如果由長安那方出兵來一同夾擊袁術的話,則勢必可以很快的滅掉南路聯(lián)軍這一方。但隨后董卓又考慮到一旦長安將兵馬派出,萬一韓遂馬騰等西羌叛軍那方這時率眾前來突襲三輔的話,則其處軍力空虛又如何能正常應對。所以隨即就把這個計劃給否決掉了,讓王允那方只管做好周邊的安全防衛(wèi),暫時不需要參與到討伐關東聯(lián)軍的事情上來。
于是計劃又沒能得成,王允便立時又再次改變計劃,讓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跑去向董卓求情,先設法將皇甫嵩給釋放出來再說。而由于皇甫堅壽比較能說會道,跟董卓之間也有一點過往的交情,所以就說得董卓開始在考慮這個事情。畢竟這不是有確鑿證據(jù)的事情,而西面的一些防務事宜也還有需要用得到對方的地方,所以他就覺得是不是需要先把他給放了再說。而這時一旁的蓋勛就向董卓據(jù)理力爭,希望可以讓皇甫嵩得以還歸自由之身。于是董卓就給了蓋勛一個面子,下令把皇甫嵩又給釋放了,然后委任他為議郎的職事。
而盡管皇甫嵩被成功釋放了,但以議郎這個職務并不可以掌握兵權,而眼下董卓又仍然監(jiān)控著長安這方的一些情況,所以便只好暫時先將這個計劃給擱置下來,打算等之后有合適的機會時再行實施。之后,王允又改任士孫瑞為尚書仆射,改任楊瓚為尚書,并向獻帝奏請增設了安漢都護一職,負責主管三輔安全防務及應對西羌叛軍的事宜。
話說公孫度在抵達遼東赴任后,便按照國法處死了其郡中犯了刑事的一些豪門大戶,總數(shù)大概有一百多家,并沒收了他們的家產。之后公孫度便將這些沒收的財產全部拿來變現(xiàn),并用變現(xiàn)而來的錢去招兵買馬,并向東去征伐高句麗,向西去征伐烏桓,向北去征伐扶余等,將他們征服后便進一步去擴張兵力。
隨后公孫度向手下的官吏柳毅、陽儀等人表示,漢室的國運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他們現(xiàn)在有義務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匡正它。隨即公孫度便將遼東郡一分為三,又分出遼西與中遼二郡,并將柳毅陽儀二人委任為太守。之后又率軍渡海去攻占了青州境內的東萊郡,然后結合前面所攻占周邊少數(shù)部族的領地,而分別設置了平州與營州兩部,并將自己任為平州牧,另外委任他人為營州刺史。而后他又設立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的宗廟,繼續(xù)確立了漢朝儀制權威在東北一帶的存在地位,并按制度授予自己遼東侯的爵位。
由于公孫度一時間控制了東北地區(qū),并在軍勢上已經涉及到了青州境內,對北路關東聯(lián)軍的大后方產生了極大的威脅,于是袁紹等人便立時商議具體該如何應對這個情況。袁紹在與韓馥等人經過商議之后,認為如今漢室的皇帝年齡幼小,被董卓所完全掌控著,這十分不利于他們的反董大計;且眼下董卓或懷有篡逆不臣之心,以至于無法確定皇帝本身還能否正常存活下來,所以為了周全起見他們應該另外再立一個皇帝。
而彼時袁紹等人都想擁立太傅劉虞為新皇帝,認為劉虞是宗室出身,為人賢明,又深得人望,是當前非常理想的不二人選。但這時曹操卻立時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他們舉義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討伐董卓,而不是像董卓一樣去擅行廢立或另立皇帝;而且如今的天子年紀幼小,被奸臣董卓所強制挾持著,他們非但不去解救年幼的天子,而要在這里商討另立他主,這豈是人臣所當為之事。且曹操隨后表示如果他們要敢另外擁立一個皇帝的話,那他就自己跑到西邊去投奔那邊的天子,就不跟他們在這里玩了。
盡管曹操表達了自己十分激烈的反對意見,袁紹及韓馥等人也依舊要實施自己的計劃,并派人給袁術送去書信,希望可以得到袁術那方的支持。然而袁術也表達了自己反對的意見,但不知道其具體是怎么想的,且表示他們當下的作為是為了國家大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私利,像他們這樣的作為與那董卓又有什么本質上的區(qū)別。
袁紹沒有想到袁術會表示出反對的意見,因而又繼續(xù)寫信去勸導袁術,說當前的皇帝并非是靈帝的親生子嗣,而可能是董卓另外找的傀儡所偽裝的,所以他們才會想要參照當初周勃灌嬰迎立代王的事例。而眼下朝中的公卿全都是董卓所安置的人手,他們全都是聽命于董卓的指令而行事,所以他們這些人也都是不可輕易相信的。只要他們在各處關塞屯集重兵且緊守要地,就可以將董卓那方給自行困死,而他們這邊只要再另外擁立一個圣明的皇帝,則自然可以安享太平盛世。再者他們的家族已經在西邊被全部誅滅,而此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參看一下伍子胥的事例就可以知道大概怎樣去做,難道不可以像這樣按計劃去作為嗎。
對于袁紹此番的說辭,那袁術依然明確的表示出了反對,且認為當前的天子就好好的在西邊,而且其有當初周成王的資質,如今不過是被賊臣董卓所控制著而已,哪里是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子。這不過是漢室所經歷的一次小的磨難而已,最終都會順利渡過,而就因為這個就說那個不是靈帝的子嗣,這豈不是誣枉的說辭。還說什么家族被滅就另外找個皇帝這樣的話,那是董卓的所作所為,又豈是當前的天子所下的詔令。最后在結尾處袁術又表示他當前的主要志向在于消滅董卓,不考慮其它的這些或那些的作為,所以不要再給他發(fā)信,他也絕不會再回復的。
于是,袁紹眼見跟袁術那方說不通,就跟韓馥等又商議了下,便直接派遣之前擔任過樂浪太守的張岐等人前去向劉虞奉上尊號;并向公孫度那邊也送去書信,說他們準備擁立劉虞為新帝,問他那邊是否愿意也參與一下。公孫度那方在收到書信后倒是沒有什么異議,然而劉虞那邊對此卻激動得有些不得了,直接就斥罵張岐等人,說皇帝當前還在董卓手里控制著,這些人不想著怎么去營救皇帝,而要在這里搞謀朝篡位的一套,這不是要陷他于不義之地嗎,讓他如何可以接受。
袁紹等人眼見劉虞不能接受當皇帝這個事情,就想請他先組建朝廷執(zhí)掌管理尚書事宜,按儀制給他們都先封官授爵再說。對此劉虞仍然表示了拒絕,并表示如果再強迫他干這種謀逆的事情,他寧可跑去匈奴的領地隱居起來,也絕不能夠接受這種做法。而盡管劉虞實在不肯接受他們所計劃的這個事情,但好在公孫度那邊也暫時消減了原本的攻略態(tài)勢,以至于袁紹等人覺得這個事情具體能否成行,都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所以就暫時放棄了原本的打算而不再勉強劉虞。
倪若家
今天增加第三章節(jié),明天之后應該暫時沒有。